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内蕴于党的初心使命之中,是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亦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内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要创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个体精神生活保持的丰盈均衡状态、全社会精神追求呈现的澄明向善样态以及民族精神力量展现的恢弘自信质态。新时代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优化精神文化环境;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的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以良好的舆论引导构筑美好精神家园;以制度建构化解和防范道德领域的“两极”分化;以培养文明公民来推进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新时代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文化优秀内核的继承与创新,是绘就人民美好生活蓝图的关键图景,也是超越西方现代化精神生活取向和途径的智慧之策。新时代孕育新征程、新征程带来新挑战、新问题,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会一蹴而就,而是要根据时代特征和人民需求不断调整矛盾解决的方向路径,对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做出科学回答。  相似文献   

3.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应有之义,二者相互促进、双向赋能。从理论上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源自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关于“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立场观点。从新时代现实要求上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是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新时代应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目标、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为锚点、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为重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系统探索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侗族伦理思想综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侗族伦理思想是侗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中须臾不可缺少的"精神调节器",是侗族文化的核心内容,对侗族人民的思想和行为一直起着规范和规约的作用。对侗族传统伦理思想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概括、扬弃,无疑将有利于提升侗族人民的思想文化素质,促进侗族地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李小荔 《考试周刊》2010,(28):40-41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社会实践活动的生动反映和精神创造活动的重要表现,也是承载和寄托人民群众理想信念的精神家园。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巩固基层政权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帮助基层群众改变生活面貌,发展地区经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题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系统结构》的专文中,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系统分解为政治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地理建设四个子系统。其中的精神文明建设又分为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包括教育、科技、文艺……等13个小类。 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首先在于满足全体人民精神生活的需要。中共中央《关于十年规划和  相似文献   

7.
阐述新时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总体性意蕴;提出总体性视域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论特质与现实要求;认为推动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在2021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点明了共同富裕之路的方向,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本文重点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中精神富裕的理论特征,即要在共同富裕进程中做好物质与精神建设的辩证统一,突出精神富裕在共同富裕中的时代价值,结合精神富裕建设道路上的成功实践,理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促进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概念中的重要命题。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既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维度,也是人民美好生活全面实现的关键向度,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价值尺度。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发展与人的本质规定,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呈现出共同与差异的有机统一、共建与共享的耦合互动、阶段性与长期性的辩证结合等主要特征。当前,应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创造人类精神文明新形态,建设美好社会以及优化生态结构,协同助益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在一系列文章、讲话中,在强调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始终把精神文明放在重要地位。1979年10月,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谈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为社会主义社会所必需时,邓小平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物质文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忽视了发展生产力,所以现在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可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物质文明上,而且也表现在精神文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文中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根本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在南巡讲话中,他更明确地指出:“只有两个文明都要搞好,才是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证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不可偏废。没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只能是空中楼阁,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就会走弯路、走错路。“两手抓”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邓小平同志一贯坚持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2.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体人民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内的全面富裕。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丰富内涵,是全体人民的、全方面的、共建共享共创的、渐进式推进的共同富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现实任务,在于引领意识形态建设塑造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引领文化生活建设凝聚更为先进的精神力量、引领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向上向善的道德修养、引领斗争精神建设锻造敢于斗争的意志品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在于加强教育引导、巩固舆论宣传、完善实践养成、健全制度保障,从而坚定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方向性、斗争性、实效性、长效性。  相似文献   

13.
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议题之一。习近平关于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是对新时代人民美好精神生活需要做出的理论回应,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使命与执政规律的新认识,对社会主义人民精神生活发展规律和人的全面发展客观规律的新认识,凸显出人民性、科学性、发展性的鲜明理论特质,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促进了当代中国共同富裕生动实践的扎实推进,贡献了人类现代化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4.
精神生活有富裕贫困之分。精神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密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自身特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与精神共同富裕内涵的内在一致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及其服从和服务的对象,决定了实现精神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价值取向与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对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与科学文化建设、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精神生活多样化、教育与法律的相互关系作了全面、辩证的论述。深入学习和辩证理解、把握邓小平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对于指导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在要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邓小平同志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其存在的经济基础,与此相适应,又有一定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构成社会的上层建筑.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辩证统一.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而一定的文化(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社会主义亦如此,是由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相应的建设就有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就是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全面发展,体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改善.二十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民主政治三者的关系如何它们是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这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物质文明建设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建设又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为它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而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保证和支持.二十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地位、作用、目标和任务是什么?邓小平讲“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民主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如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又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建设这两个文明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使我们国家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极大地丰富起来,以适应我国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因此,我们面临的战略任务是:在搞好物质生产、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要搞好精神生产、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9.
共同富裕不只是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也包含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不仅体现为人民群众共同拥有和享有的丰裕的精神文化资源,更在总体上体现为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内容的充盈与精神境界的更高层次。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内容充盈与境界更高层次,又集中体现为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积极与进取,政治观、法治观和道德观的正确与高尚,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科学与进步。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和重要任务就是引导与塑造受教育者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风尚、展现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建构充盈高尚的精神世界,因此,在“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伟大征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发挥独特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20.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新时代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以个体、社会和国家为核心意蕴,体现人类立场和世界情怀的高度统一。新时代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坚持铸牢意识形态阵地,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推动实现新时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