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从美国杜邦化学工业公司研制并大量生产氟利昂用作降温致冷剂和保温层发泡剂以来,几十年间,电冰箱和空调器走进千家万户,人们在炎热的夏天能够喝上清凉可口的饮料,食品能够四季保鲜、居室不再有严冬和酷夏,可以四季如春。氟得昂与电子技术给人们带来了舒适和文明,给经济带来了繁荣。 70年代发现大气层中臭氧层变薄,80年代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90年代北极上空也出现臭氧层空洞,经观测和研究发现这是由于大量使用氟利昂  相似文献   

2.
CFC(氟氯碳化物,简称氟里昂)是造成保护地球的臭氧层变薄的重要原因。虽然研究人员发现,2005年的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的发展比以前稍稍减小了一些,但人类持续释放的CFC正在不断蚕食着臭氧层,使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持久不愈。空洞修复缓慢研究人员认为,以目前恢复的速度可能要到2065年左右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才会修复,这比以前预计的恢复时间延迟了约15年。监测全球CFC释放的模型研究最近提示,CFC排入大气之多超过了人们的想像。美国普林斯顿地球流体动力学实验室的计算机模型实验员约翰·奥斯汀与其赫斯特的研究组利用低空飞行器对美国和…  相似文献   

3.
虽然不存在北极的“臭氧空洞”,但某些条件将会导致产生空洞。在南极上空存在一个“臭氧空洞”的发现,为地球上层大气中能够保护生物免遭太阳紫外线辐射的良氧层正处于令人担忧的脆弱状态,提供了戏剧性的证明。在北极地区上空会不会出现一个类似的臭氧层空洞呢?一个对北极地区1月至2月的同温层进行过检测的考察队提出的初步结果表明:答案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4.
《百科知识》2007,(9X):F0002-F0002,F0003
1985午,英国科学家首次在南极上空发现臭氧层空洞,臭氧变化会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失去臭氧层的保护,会使人类直接受到太阳的辐射而导致皮肤癌等疾病。臭氧层空洞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各国南极考察都将臭氧空洞的观测作为重要的项目列入其科考计划中。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发现全国臭氧总量都在不断被消耗,同时发现青藏高原6~9月形成了大气臭氧低值中心。拉萨地区上空臭氧总量比同纬度地区低11%,且1979年至1991年间臭氧总量平均年递减率达0.35%。青藏高原上空夏季形成的臭氧层低谷现象引起世界关注。2003年12月14日至17日,青藏高原上空出现大面积臭氧总量极低值区,臭氧总量低于220DU(气压1标准大气压、气温0℃条件下,10微米厚的臭氧定义为1DU)的面积超过250万平方千米,中心极低值仅为190DU,比历史同期平均值255DU减少了25%,青藏高原上空出现臭氧洞了!科学界比较一致地认为,动力作用是…  相似文献   

6.
《发明与创新》2010,(5):F0002-F0002
1.火彩虹 这是出现于奥地利境内阿尔卑斯山脉上空的火彩虹。火彩虹看起来好像是在燃烧。事实上火彩虹算不上真正的彩虹,这种美丽的光学现象的真实名称应该叫“环地平弧”,它是由卷云层中的冰晶折射和散射太阳光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罗丹 《金秋科苑》2009,(1):42-44
大气中的臭氧含量减少1%,人类就会多3%的几率得皮肤癌。截至2008年11月8日,南极的臭氧空洞较往年没有变大。很多人也许因此免于罹患皮肤癌。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极地气象研究室主任陆龙骅看来,这多亏英国人乔·法曼1985年发现了臭氧空洞。  相似文献   

8.
大气中的臭氧含量减少1%,人类就会多3%的几率得皮肤癌。截至2008年11月8日,南极的臭氧空洞较往年没有变大。很多人也许因此免于罹患皮肤癌。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极地气象研究室主任陆龙骅看来,这多亏英国人乔·法曼1985年发现了臭氧空洞。  相似文献   

9.
2011年4月初,欧洲的气象雷达图像出现了不可思议的怪现象:在北欧上空,非常罕见地出现了一个怪圈,而且这个圆中心是空的,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巨大的“油炸圈饼”,而且出现后不久,很快就消失了。此前,气象雷达也曾经在西澳大利亚上空捕捉到类似的图像。 图像一公布,立即引起了人们的恐慌,认为这很可能是不祥之兆。此前,也有一些怪云在许多地方也出现过,如云层经常会出现一些很突兀的裂缝或巨大的漏洞,但那些都是飞机穿梭流下的痕迹,而且那些圆形云也没有眼前的怪圈云彩这么厚,这么怪。还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10.
绿色家电     
随着形形色色的家用电器如冰箱、空调、彩电、录像机、洗衣机、微波炉、食品加工机、游戏机、影碟机以及计算机等进入寻常百姓家,人们要求家用电器在工作时既无害、无污染,而且噪音小、节能。于是,绿色冰箱、绿色电视机、绿色计算机等绿色家电应运而生。绿色冰箱我们知道,随着人类大量使用氟利昂作为电冰箱的制冷剂,致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臭氧层变薄乃至空洞日趋扩大,这样太阳和宇宙射线不受阻挡直射地球表面,人们患皮肤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人们在实现同一个科技改造目标的时候,可以说:“条条道路通罗马”,而高技术的不断发展,意味着迥然不同的新思路正在做不断开拓。制冷技术的发展,向我们展示了这些新思路的无限广阔性。 权威的氟利昂制冷剂已经动摇 利用氟利昂制冷剂的电冰箱可以说是人类使用的第一代电冰箱,而氟利昂制冷剂权威地位的时间已长达几十年。  相似文献   

12.
海外传真     
正南极臭氧层首次出现修复迹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研团队日前发现,南极臭氧层首次出现修复迹象。2015年9月时,臭氧空洞已比2000年时缩小了400万平方公里。研究认为,臭氧层的修复与空气中氯气的持续下降有很大关系。氯主要来自氯氟烃,干洗过程、旧冰箱、发胶等气溶胶都会释放这种化合物。随着大气中氯含量的持续下降,研究团队负责人、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家苏珊·所罗门相信,除非未来火山喷发,臭氧层空洞将进一步缩小,直到本世纪中叶完全闭合。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月27日,在南极进行科学研究的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激动人心的现象。当时南极点的上空出现了不断旋转的灰色烟雾,就像不断旋转的雾状龙卷风,龙卷风会到处移动,但灰色烟雾却呆在南极点上空,不向其他地方迁移。他们以为只是普通的龙卷风卷起的雪雾,  相似文献   

14.
一鸣 《知识窗》2002,(4):20
鸵鸟蛋看上去比柚子还要大,其表面就像瓷器一样莹莹发光,但它最特别的地方却是它完美的包装,驼鸟蛋的蛋壳实际上是一个理想的保鲜盒.那么,驼鸟蛋保鲜的奥妙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5.
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湖的凯特塔波河口因闪电而闻名世界,这里每年有140~160个夜晚都会电闪雷鸣,全年产生闪电的次数可达100多万次。这里成为地球上最大的臭氧制造"工厂",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地方像凯特塔波河口这么特别。而且很奇特的是,一般的闪电都是云对地放电,而这儿的闪电一般都是云朵之间进行放电,因此闪电都是发生在至少5千米的高空。由于发生的地点就固定在凯特塔波河口上空,而且很高,所有的  相似文献   

16.
提起臭氧,很容易联想到大气中的臭氧层.臭氧在工业方面一直有着比较成熟的应用,而使用臭氧治疗疾病,则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新鲜事. 近年来,臭氧治疗技术开始在国内兴起,全国有近200家医院都有臭氧治疗,治疗范围从椎间盘治疗发展到脑血管病、疼痛、肝病等,不少医学专家表示,这是一种安全性高、疗效好而且"经济"的新型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冬天的北国,是雪的天堂。漫形式取决于高空气温的高低和水蒸气的多少。 云层是雪花孕育的地方,雪花产生于云层中的小冰晶,这些冰晶有三种形状:长而细的六棱柱形晶柱、两头尖尖有如一根针的晶针和很薄的六边形晶片。如果它们周围的水汽浓度较低,冰晶的增长就很慢,而且各边均匀增长;如果周围水汽浓度较大,那么增长过程中不仅体积会增大,形状也会改变,最常见的就是天空中飘落的六边形雪花。 形成雪花之前的冰晶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位于底面上的正六边形和侧面长方体的晶体生长速度出现差异,形状也相应发生变化。比如,气温…  相似文献   

18.
橙子皮现在有了一种新用途 ,就是可用于电子工业。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使用液体氟氯烷 (即氟利昂 )来清洗印刷电路板焊接以后残留的焊剂。由于氟利昂会破坏臭氧层 ,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各行业都在尽量减少氟利昂的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建议使用一种以橙皮为原料制成的溶剂来清洗印刷电路板。原来 ,橙皮溶剂不仅不会污染环境 ,而且清洗效果要比氟利昂好 ,并还可节约 85%的漂洗电路板的纯净水。橙皮的新用途  相似文献   

19.
由于当前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趋明显,而近几十年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全球大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例如臭氧空洞、温室效应和酸雨等,各国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环境污染、植被急速减少和退化,大片土壤沙漠化。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2500多万公顷的森林消失,有约3000万公顷的土壤  相似文献   

20.
分子冰箱     
热量似乎不会自动从低温流向高温,为了冷冻食物,人们发明了冰箱,通过人工的方式,拥有了一片凉爽的空间。普通的冰箱采用制冷剂——氟利昂,气体氟利昂经压缩机压缩后,通过散热器再把因压缩产生的热量散去,氟利昂就由气体变成了液体,液体经过一个小孔后,由于膨胀,温度急剧降低,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