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美国、日本和港澳台地区通识教育实践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 通识教育亦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指对所有大学生普遍进行的共同内容的教育.它的目的是将受教育者作为一个具有主体性的、完整的人而施以全面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在人格与学问、理智与情感、身与心各方面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通识教育是一种在国际上广泛认可的教育理念,是创新人才的主要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时代实施大学生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和国家科技进步具有现实意义,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给大学生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网站平台建设和师资队伍等方面探索"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时间短,大家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认识还不足,这就导致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上存在许多不科学的认识,从而陷入了培养误区。过分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这就导致毕业生就业后的发展空间受限。换言之,高职教育培养的人并不应该单纯是一个"就业人",还应该是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职业人"。这种具有自我发展素质的"职业人"的培养并不能依靠单纯的技术教育和培训完成,必须配合通识教育完成。通识教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施:建立一支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在专业教育中融入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中突出通识教育元素、顶岗实习、校企合作、暑期社会实践、国际合作等。  相似文献   

4.
王军星 《科技广场》2009,(10):234-237
历史上的"博雅教育"存在着教育对象的包容性与对人的功能性两条发展路线,现代"通识教育"即后者的发展成果;"通识教育"一词产生发展至今,其指代与内涵均发生了明显变化,而现代"通识教育"则存在着四层意思;从古典博雅教育到现代通识教育,经历了由"关注人"到"关注知识",最后回归到"关注人"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潘顺 《科教文汇》2008,(6):30-30,35
05方案对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了重新设置,研究新课程体系对于法制教育的章节安排以及大学生应该着力培养的法律素质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大学生法制教育是有效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提高大学生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服务。法制教育应该努力提高大学生如下法律素质:尊重和信仰法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强烈的人的价值意识、合理竞争精神、执政为民思想等。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一种教育理念。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将通识教育理念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其客观必然性,为此应着重抓好五个环节,即在课程内容的把握上应有整体性、在基本观点的解读上应有学理性、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应有多样性、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上应有互动性、在考试题型的设置上应有层次性,以此培养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7.
高校通识性生态美育知识普及体系的构建是培养生态审美人才、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从国内外通识性生态美育知识普及的起源、发展与现状入手,探讨了我国高校通识性生态美育普及体系的主体、任务、内容、课程、教师、教法、情感教育、行为教育、自主教育等内容,对我国高校树立通识性生态美育知识普及理念,培养合格生态型人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人类教育历史的发展,实际是围绕着"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而开启的教育历程。以历史角度,描述西方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历史发展脉络,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发展历史正是大学内在发展的展现,因此从中可以对大学教育的本质与大学之道等问题得出一些规律性认识。  相似文献   

9.
郭瑛 《科教文汇》2009,(11):127-128
当前,全国许多高校都在积极推行通识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大学英语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通识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却费时低效,难以发挥其通识教育的功能。本文试图从大学英语教学的问题出发,探讨如何进行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等全方位的改革来促进通识教育的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0.
杨超 《科教文汇》2010,(34):3-4,9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对象是高校"非法律专业"学生的传统认识形成的根源在于传统的教育理念。搞好大学生法制教育,提高其现实有效性,必须紧紧围绕高校教育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强化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为改变我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严重脱节的现状,我国设立法律硕士教育专业学位。本论文以法律硕士教育为中心,从法律硕士的产生、特点、存在的问题及理论学习与司法实践的结合四个方面探讨了法学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2.
"管理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传统"重专业能力、轻理想信念"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需求的变化。课程思政改革是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的有效途径,本文梳理了当前"管理学"课程育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管理学"课程思政改革的主要思路与重点难点,对于当前"管理学"的教育改革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婵 《科教文汇》2020,(13):103-104
“管理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传统“重专业能力、轻理想信念”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需求的变化。课程思政改革是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的有效途径,本文梳理了当前“管理学”课程育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管理学”课程思政改革的主要思路与重点难点,对于当前“管理学”的教育改革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运筹学是工程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传统运筹学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应用的倾向。特别是在独立学院的教学中,运筹学是教学难点,学生普遍反映课程枯燥、内容艰深。因此需要对运筹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黄群昌 《科教文汇》2012,(27):43-44
作为师范生必修的重要专业课之一,一方面,"小学教育学"使师范类学生掌握从事小学教育工作所必须要具备的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小学教育学"还使师范类学生初步具备小学教育教学的能力,其对培养师范类学生的从业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小学教育学"在教学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教育学"教学现状的影响因素,然后,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在全国高校逐步铺开,高校基层党支部作为我党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战斗堡垒,其建设目标与“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践目标高度统一。高校基层党支部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原则,团结广大师生群众,把好“育人方向”、建好“育人队伍”、用好“育人平台”,发挥党建育人的重要作用,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7.
袁艺宁 《科教文汇》2013,(28):163-164
环境监测是高职高专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文章分析了环境监测课程考核的现状,并提出了课程考核改革的思路及考核改革的具体方式,为高职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各传统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也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和挑战。在教育领域,"互联网+教育"成为发展趋势,而作为高校课程中"老师反映难上,学生反映难听"的思政课,要想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必须进行改革。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分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必要性,找出改革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并探究相应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9.
环境监测是高职高专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文章分析了环境监测课程考核的现状,并提出了课程考核改革的思路及考核改革的具体方式,为高职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周霞 《科技广场》2008,(2):214-215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高职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了对《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