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姜西良 《考试周刊》2013,(40):43-44
<正>犹太民族有一个古老而传奇的规矩:当孩子还在哺乳期时,父母就会把书蘸上蜂蜜,让孩子去舔尝,自此孩子幼小的心灵便烙下了一个难忘的信念———书是甜的。书是甜的,一个多么富有诗意和智慧的信仰,一个多么纯粹而高尚的追求。"腹有诗书气自华",怎样帮助孩子树立"书是甜的"的理念,怎样让孩子热爱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到一亲戚家拜访,亲戚正在洗衣服,她那5岁的儿子在旁边用吸管吸洗衣水吹泡泡.我立刻批评了她,怎么不管孩子,放纵他如此玩耍?亲戚不解,问怎么啦?我说,让孩子这样吹"泡泡"很不好,会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亲戚说我大惊小怪,还说她家为了干净,经常用洗衣粉洗碗、蔬菜和瓜果呢!我一时无语.  相似文献   

3.
肖梅:93年本刊编辑部曾做过一次调查,约20%的幼儿3岁后仍有吮手指习惯,现在这个问题依旧困扰年轻的父母。虽然,婴儿期吮手指并非坏习惯,但口腔科医生忠告:1周岁后仍有吮指习惯,会造成牙颌畸形。孩子戒不掉吮指习惯,除了不卫生,不雅观,不健康外,父母还担心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那么,怎样帮孩子戒掉这个习惯呢?本期,8位父母的成功经验与您分享。  相似文献   

4.
吴凡 《早期教育》2000,(6):36-36
一般来说,孩子在两三岁时吮手指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到了四五岁甚至更大时还吮的话,。就有些不正常了。如果不是特别严重。家长可以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过多构注意、纠正、指责,就会促使孩子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也更紧张,反而强化了这一行为。有时侯孩子吮手指是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家长应反省一下,平时对孩子的关注是否足够。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20,(30):21-22
不管老师还是家长,我们经常觉得孩子不懂事、不听话,贪玩,学习不认真、不努力,没有上进心,甚至有些孩子表现怪异等等;然后身为长者的我们会生气、焦躁、甚至歇斯底里;然后"负责任"的我们会竭尽所能、费尽心思、不遗余力地去"教育"他们。然而,我们真的都对吗?孩子独特的表现往往是他本身生理特征决定的,是他身心成长的需要。正确看待,顺应孩子的需求,使之得到应有的对待,才会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反之,则会对孩子身心造成伤害,让孩子走上偏离正常发展的轨道,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正一忌:甜水等待我们常常看到,家长在接孩子时拿着一瓶甜饮料,惟恐孩子在幼儿园喝水不够。其实,每天都有"甜水等待",反而会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正常饮水,而且长此下去,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我们倡导孩子喝白开水,因为白开水中含有饮料不具备而人体非常需要的微量元素。二忌:刨根问底孩子离开一整天,家人的惦念是可以理解的,但接孩子回家后,全家人围着孩子问这问那,不仅使孩子厌烦,还  相似文献   

7.
吮手指小议     
常常看到一些幼儿把手指放在嘴里,吮得津津有味。其实,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经常吮手指,指缝里的脏东西、病毒细菌势必影响孩子的健康。我的观察分析,幼儿吮手指属下意识动作,起因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是被老师或父母批评了,幼  相似文献   

8.
安扬 《家长》2013,(10):15-16
一、家庭中,情商教育的误区有哪些?1.对孩子的教育缺乏一致性和一贯性如今,孩子是两个家庭甚至家族的希望,所以参与孩子教育的人,除了孩子的父母,还有两边的亲戚长辈。同样一件事,妈妈认为是好事,爸爸偏说不好;爷爷同意孩子做的事情,奶奶偏要阻拦;姥爷今天禁止孩子干的事情,明天姥姥又鼓励孩子去做。这样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无形中会增加孩子的受挫感,  相似文献   

9.
朋友在QQ空间写了一篇日志——《顶撞风波》,是关于孩子犯错后大人严加指责而孩子出言顶撞的事情,末了写道:"面对邻里、亲戚,家长欲树立自己的威严,就必须让孩子放  相似文献   

10.
书是甜的     
当孩子周岁生日时,犹太人家庭就会举行这样的仪式:母亲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种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知识是甜的,读书是甜的!不错,书是甜的,甚至比糖还甜,我也尝到了读书的甜头。  相似文献   

11.
婴儿吮手指不卫生,易感染病菌,这一点现在的年轻父母一般都已知道,但吮手指对婴儿心理健康和智力发展的危害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吮指婴儿易形成内向封闭心理,不利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孩子养成吮手指的习惯后,对他人的关注减少,与父母及周围人情感交流和牙牙学语的机会亦随之减少。研究表明,婴儿对父母(或抚养人)产生的情感——依恋感,会带来安全、平稳、  相似文献   

12.
犹太人被全世界公认为是智慧者,他们有这样一个习俗:在孩子小的时候,母亲就会把《圣经》翻开,在上面滴蜂蜜,让孩子去舔。这无非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牢记:书是甜的!阅读是甜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能让学生们从中领略到读书的乐趣,  相似文献   

13.
如今,父母如何避免扮演一个"扫兴者"的角色,这是为人父母者面临的新课题。有些是孩子高兴做的事,可父母总是说不行:不许吮大拇指,不许蹦蹦跳跳,不许吵闹,等等。固然,孩子要成为社会的一员,有些约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父母不应把"维护文明的警察"这一角色演得过了头,否则,不可避免地要招来孩子的愤懑和敌意。  相似文献   

14.
《甜甜的泥土》一文,以"甜"写"苦",读来使人不觉一番苦涩滋味漫上心头。"奶糖"本是甜的母亲知道自己的孩子最爱吃那甜甜的奶糖,冒风斗雪送到孩子的学校。王小亮只需"微微思考一下",就明白了这包奶糖源自哪里,出自何人,只有妈妈才知道自己最喜欢吃"奶糖"啊。  相似文献   

15.
纠正孩子口腔不良习惯。孩子的口腔不良习惯有吮手指、吐舌头、舔牙齿、咬嘴唇、吸吮面颊等,时间长了,会导致孩子口腔颜面畸形。这些不良习惯的形成与父母有直接关系,有的年轻妈妈突然给孩子断奶,代乳品一时不能吃饱,宝宝饿了就吃手指头;有的孩子没人陪伴,无所事事,也会吃手指头;还有的孩子由于心理焦虑、紧张,也会发生吮手指、咬嘴唇等不良习惯。改正这些毛病的主要职责在于家长。比如小儿断奶前应先添加辅食,以便逐渐代替母乳;不要让孩子空着手,给他一些玩具,或者做一些有益的游戏,以转移他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6.
纠正孩子口腔不良习惯。孩子的口腔不良习惯有吮手指、吐舌头、舔牙齿、咬嘴唇、吸吮面颊等,时间长了,会导致孩子口腔颜面畸形。这些不良习惯的形成与父母有直接关系,有的年轻妈妈突然给孩子断奶,代乳品一时不能吃  相似文献   

17.
所谓语文意识,用王尚文先生的话说,就是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自觉关注.一般中学生多少都有一点语文意识,问题是有没有达到"自觉关注"的程度.一个亲戚向王先生请教如何提高他孩子的语文水平,王先生随口答道鼓励他多读书吧,准知那亲戚大不以为然,因为那孩子用于读书的时间比别的孩子多多了,几乎所有的武侠小说他都看了,金庸、古龙、梁羽生的还不止一遍,可语文水平还是远远不如别人.为什么会这样呢?就因为这孩子关注的只是武侠小说中离奇的故事情节,而没有"认真听听它的声音,辨辨它的色彩,掂掂它的分量,摸摸它的‘体温',把它摆在它和整体的关系之中,摆在它和语境的关系之中反复审视、掂量、咀嚼、玩味".  相似文献   

18.
美甲的故事     
杨舜宇经常啃着大拇指睡午觉。当我轻轻地把他的手指抽出来时 ,他立刻就惊醒了 ,此后就再也睡不着了。记得上小班时他就有吮手指的习惯 ,我曾经多次给他讲道理 ,但似乎都起不了多大作用。为此 ,家长也和我们密切配合 ,每天孩子一回家 ,就给他戴上指套。直到现在已上中班 ,他的这个习惯还是没有改掉 ,孩子的性格却因此变得有些孤僻。家长虽然很着急 ,但也很无奈。幼儿吮手指 ,一方面极不卫生 ,容易病从口入 ;另一方面 ,对指头的发育也有很大影响 ,严重的会导致手指变形。因此 ,对于杨舜宇吮手指的习惯我也很着急。怎样才能改变他的这一习惯呢…  相似文献   

19.
咨询台     
佳平 《山东教育》2003,(30):50-50
孩子喜欢喝牛奶,一天要喝4~5袋。这对孩子发育会不会产生不良影响?会不会造成孩子肥胖?刘新孩子爱喝牛奶,并不是坏事。牛奶是人最佳的饮品,为孩子选择牛奶时不要选特浓牛奶和甜牛奶。特浓牛奶是在鲜牛奶的基础上加入奶油,喝多了会导致孩子脂肪摄入过多,甜牛奶含糖比较多。最好选择儿童系列牛奶或低脂牛奶。孩子头上有一块紫红色的胎记,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医生说是血管瘤,不知道血管瘤应该怎样治?于君秀血管瘤是胚胎时期残留的毛细血管生长而来的,大多数出生时就已经有。有的孩子的血管瘤生长缓慢,有的则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大。血管瘤不是真…  相似文献   

20.
正一、在读史读人中明理这是一个被很多人熟知的事实:犹太小孩刚刚懂事时,母亲会在书上点一滴蜂蜜,然后叫小孩子去吻。这个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孩子满怀着憧憬走进校园,学校创新孩子的入学礼,在点沙开笔破蒙之时,让孩子和"凿壁借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的故事相约,让孩子明白我们的祖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之所以这样做,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是一个热爱学习、勤奋读书的民族。根据小学生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