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监狱里学毛选委内瑞拉青年戈麦斯曾经讲他们怎样在监狱中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故事。他说:“在我被捕以前,曾从阿根廷买到两本毛主席著作(一、二卷),当我被捕以后,我告诉家里人将毛主席著作秘密送进监狱。我们得到毛主席著作后,因为书少人多,就失成若干小组,每组五人,轮流阅读和讨论。当敌人来查时,我们就假装在拉家常。有的难友为了让别人能在白天读毛主席著作,他就晚上不睡觉,借着微弱的灯光看毛主席著作。我出狱时,这两卷毛主席著作根据难友们的要求,便留刘狱中了。”  相似文献   

2.
我 有 一 对 年 轻 朋 友 ,在 改 革 开 放 的 二 十 多 年 中 ,我 亲 眼 看 着 他 们 如 何 春 风 得 意 、大 富 特 富 起 来 。 开 头 ,他 们 也 有 一 般 企 业 家 艰 苦 奋 斗 、自 励 自 律 的 创 业 过 程 。 男 的 本 是 工 厂 汽 车 修 理 工 ,技 术 很好 ,待 人 接 物 也 不 差 ,因 为 同 住 一 个 宿 舍 区 ,有 时 也 来 我 家 坐 坐 ,借 一 些 书 看 看 。上 个 世 纪 90 年 代 ,邓小 平 南 方 谈 话 后 ,他 趁 这 大 好 时 机 ,先 是 开 了 一 家 汽 车 修 理 行 ,后 来 做 汽 车 销 售 生 意 ,一 下 子 发 起 来了 。他 娶 了…  相似文献   

3.
<正>我到北京开会看见茅盾同志,他还是那样意气昂扬,十分健谈,不像一位老人。这几年中间我见过他多次,有时在人民大会堂,没有机会长谈;有时我去他的住处,没有干扰,听他滔滔不绝地谈话,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的日子。我每次都想多坐一会,但又害怕谈久了会使他疲劳,影响他的健康。告辞的时候我常常觉得还有许多话不曾讲出来,心想:下次再讲吧。同他的接触中我也发现他一年比一年衰老,但除了步履艰难外,我没有看到什么叫人特别担心的事情,何况我自己也是一年不如一年。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中出现了三十“望”字和两个“坐”字。“望”和“坐”常用做动词,但在《背影》一文中,却不都是这样。请看下面的例句:1.他望车外看了看说。2.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3、我望着他  相似文献   

5.
伊月说,这是一个会被人遗忘的城市。一个他生活了18年的城市,一个他19岁生日时离开了的城市。当我想哭却哭不出来的时候,我在一直睁着眼睛,当我睁到眼睛发痛,眼泪就会流出来。我是情人节出生的男孩。伊月是我惟一的朋友,他在一个我不曾到过的地方,我想念他,像想念我永远也回不去了的童年一样想念他。每天我会坐111路公交车  相似文献   

6.
《留学生》2007,(1)
在澳大利亚留学,竟然被警察抓去坐了三天监狱。这次监狱之行,是我生命里最深刻的一次教训。但从那时起,我慢慢学会了怎样拒绝外来的诱惑,也学会了怎样结交朋友……  相似文献   

7.
1他坐在我后面的座位上,也是艺考生,也要坐大巴到临汾参加省联考。他戴着眼镜,脸白白净净的,话不多,一看就是那种很乖的男生。他怀里紧紧抱着一个长方体大箱子,  相似文献   

8.
那天下班,我像往常一样去幼儿园接儿子。我带着儿子坐上了拥挤的公交车。车上人很多,我领着儿子径直向车厢后面走,透过站着的人群,我发现车厢最后一排还有一个空座,便叫儿子去坐。儿子像头小虎似的,从人群的腿缝里钻了过去,我不放心他自己在那,便也挤了过去。只见这小子并没有坐到那个空着的位置上。他右手扶着座位,歪着小脑袋左看右看,然后撅着小屁股上看下看,还是不坐,又用手拍了拍椅子,瞪着小眼睛在椅子上面仔细搜索了一遍,还是没有坐。这时车启动了,我提高了嗓门催促儿子赶快坐好。儿子回头看看我,奶声奶气地说:“急什么,这么多人没坐,…  相似文献   

9.
青果园     
正@萱草:喜欢看落落用淡淡的笔触和书页上那一大朵一大朵绽放的花束来为我们描绘一个人的美好旅程,跋山涉水的想念,今日明日的归途。也曾坐过飞机看机翼掠过堆积的云朵,我有时会想念那段时光,它虽然已经成为只供怀念的过去,但还是那么触手可及地接近。@Edward Yin:关于旅行,关于成长,充斥着少年的情感和成长中的无奈,像是一首没有唱完的歌。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时光转身就走,所以,记住那句话:穿透了亿万光年的照耀是我对你不动声色的想念。  相似文献   

10.
R人情世故     
我以前单位领导走路有点拐。他小的时候让一个庸医一针戳到坐骨神经上,留下点后遗症。不过不仔细看也看不出来。开会的时候他要歪着坐,因为坐久了他屁股受不了,所以坐姿显得有点流里流气的。上面的领导看了有些不爽,私下说这个人哪来这么大派头呀!也有人给他提醒过,他也知道这样不好,努力想改,但无奈坐骨神经不争气,坐久了他还是要瘫下来。所以他一直也没升上去,混到退休仍然是一个副科级。  相似文献   

11.
我的儿子刚3岁。他的模仿能特别强,无论我们做什么,他都能仿着做,而且做得有板有眼。孩子他爸调试电视机,小家伙站在旁边看,还跟爸爸抢工具,似也想搞修理。有一天,儿子吃完饭到客厅看电视。咦,电视机怎么不了?我到客厅一看,哇!不得了,小伙在学他爸爸修理电视机,东按按,竟把电视给调乱了。当时孩子爸不在家,我又不会调,结果好几不能看电视。后来,我又发现我的码相机也被他搞坏了。儿子对车特别感兴趣。家里有多的玩具:小汽车、推土机、小火……但他最喜欢的还是坐车。比坐舅舅的小轿车、坐爸爸的摩托、蹬他的“小三轮”……他经常蹬“小三轮…  相似文献   

12.
童言有感     
从儿子出生,我们就一直在注意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教育好孩子,使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他还不会坐的时候,我就常常指着书上的图画给他讲故事,不知是书上的图案吸引着他,还是他能听懂故事,每当这时他总是不哭不闹,一副聚精会神的样子。随着儿子的长大,他渐渐恋上了图书,在他只有八九个月的时候,他就能坐在床上看好长时间的书,奇怪的是他也从不撕书。到他会说话的时候我就开始教他背儿歌和古诗,每当他能背出一首,我们便给他很多鼓励的话,儿子也从中得到不少乐趣。由于我们的正确引导,儿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同时也培养了他爱动脑的习惯。说起儿子爱动脑,我想起了儿子在两岁时的两段趣话,也是这两段趣话,让我了解了孩子,不断改进了我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心知     
腊月二十三,部队安排我休探亲假,在胶东半岛一个叫砚山的小站下车时,已经凌晨一点半. 归心似箭,我毫不犹豫地坐进一辆出租车.司机是个健谈的中年人,巧的是,他曾和我在同一个部队服役,老营盘的陈年旧事,他知道的比我还要多.车子如同玻璃板上的一滴炼乳,在茫茫雪野中悄无声息地滑行.我指着远处笼罩在清凉月光下的幢幢黑影说:"那就是我们村."他掐灭烟蒂说:"从现在起,你一句话也不要说,看我能不能找到你家."  相似文献   

14.
小阳(化名)又在寝室里打人了!上星期刚受过学校处分,也是因为打架!屡教不改,无可救药!将近傍晚时,小阳终于出现在校园里了。我问他事情的经过,他矢口否认,并信誓旦旦地说中午他连寝室都不曾去过,根本不可能碰到对方一根毫毛。他瞪直了眼看着我,瞧这神气,似乎是我冤枉了他。我让小阳坐下来,给他倒了杯水。开始对他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先是肯定他本周以来取得的进步,然后又表扬他一向勇于承认错误的优点,知错能改是真正的男子汉。他昂着头,看都不看我,说:“我没做的事,你叫我怎么承认。你说我打过他,谁证明?你可不能冤枉我。”绕了那么长的路,…  相似文献   

15.
一杨佳文是初二才转学来的,他是一个很平凡的小男生,个头不高,学习不好,唯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鸡窝般乱蓬蓬的头发。如果老师没有安排杨佳文和我同桌,可能我不会那么讨厌他,毕竟井水不犯河水。可偏偏他成了我的同桌,挤走了我的好朋友玲子。他刚坐下来,我敏感的鼻子就嗅到了一股浓郁的汗酸味。我鄙夷地瞟了他一眼,手不由自主地捂在鼻子上。他坐下来时,正展开笑脸看我,却遇  相似文献   

16.
很难找到合适的话来形容我们与母语的联系.近日,读了蒙古诗人达·纳察格道尔济的一首诗后感触颇多.他曾被斯大林投入监狱,他的妻子儿女被送到苏联.  相似文献   

17.
青果园     
《快乐阅读》2014,(10):17-17
<正>@萱草:喜欢看落落用淡淡的笔触和书页上那一大朵一大朵绽放的花束来为我们描绘一个人的美好旅程,跋山涉水的想念,今日明日的归途。也曾坐过飞机看机翼掠过堆积的云朵,我有时会想念那段时光,它虽然已经成为只供怀念的过去,但还是那么触手可及地接近。@Edward Yin:关于旅行,关于成长,充斥着少年的情感和成长中的无奈,像是一首没有唱完的歌。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时光转身就走,所以,记住那句话:穿透了亿万光年的照耀是我对你不动声色的想念。  相似文献   

18.
这几天,我看了一篇《好人永存》的文章。它主要讲,有一个好心人经常做好事不留名,知道他的人都交口称赞。具体讲了这位好心人的一件事:有一天,他坐公共汽车去看朋友,要在半山坡下车。他刚一  相似文献   

19.
读了《邢台有所“怪”学校》这篇报道后,颇感兴趣,为了证实是否属实,我们一行三人专门前往邢台考察。真是不看不知道,看了也想不到。我从教近40年,从未听过、更未见过这样一所没有教师、没有年级、没有课本、没有统一作息时间、而学生个个都十八般技艺样样精通的学校。在惊讶之余,我确实感悟到了不少东西。随想一我突然想到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抗战时的一件轶事。他曾到一所流亡小学参观,因战乱老师们全都跑了,孩子们自动维持着学校的教学秩序。他深受感动,便即席写了一首诗:“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  相似文献   

20.
薛卫民 《小朋友》2004,(12):2004
在读到下面这首诗之前,如果有人问你:进城怎么走法?我想,你会马上在脑子里一转:这里有“阴谋(yin mou)”!他想让我回答坐火车、坐公交车、坐小汽车,我才不上当呢!他要说的肯定不是那样的走法,那样的走法谁都能想到,太平常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