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说起颜丹晨,你一定不会感到陌生。1996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和赵薇还是同班同学呢。1997年,一部电影《花季·雨季》曾让她以清纯的形象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曾出演的影视剧有:《背起爸爸上学》、《花季·雨季》、《呼我》、《南来北往》、《咱老百姓——电梯里的  相似文献   

2.
当郁秀的《花季·雨季》已伴随着她和她的同龄人渐渐远去之时 ,韩寒与他的《三重门》又刮起了一阵校园青春小说风 ,紧随其后的关于“韩寒现象”的讨论更是让沉寂已久的校园热闹非凡。对这股不小的“寒流” ,报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说 :“十六岁是花季 ,十七岁是雨季 ,走过花季便步入雨季。”不知不觉 ,我也已步入了花季。步入花季的我似乎更多了些忧愁与伤感 ,经常为考试没考好而黯然泪下 ,经常没由来的觉得自己很孤独 ,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 ,总没勇气面对和接受 ,还经常叹气 ,将这归咎于命运的不公。一天 ,百无聊赖的我无精打彩的翻起一本名叫《花季·雨季》的课外书。突然看到这样一段话 :一个失去一双鞋子的人会哀叹命运的不公 ,但是 ,当他看到一个失去双脚的人时 ,他才明白原来命运没有对他不公 ,他是幸福的 ,他失去的仅仅是一双鞋子 ,而他拥有的是健全的体…  相似文献   

4.
花季、雨季海外系列:《给加佩拉的歌》──多情少年不知爱情真谛,坚强少女展示人生追求。[加拿大]贝特朗·戈蒂埃著《离家出走的卡门》──离家出走的遭遇,让她懂得了许许多多。[加拿大]开罗·弗赛特著  相似文献   

5.
一、我快乐我作文《论语》中有句话:“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讲的是书的魅力和读书的乐趣。作文呢?只要用心生活,让生活之花绽放独特的魅力,我也会得到生活的快乐,把这种快乐记录下来,我也会快乐作文。王蒙写作《青春万岁》,郁秀写作《花季·雨季》,还有近年来  相似文献   

6.
合上《花季·雨季》这本书,16岁初萌的心,被一种青春的热情所充盈。这份感受是真实的,是陌生的,是自己16年来从未感受过的,是从灵魂深处迸发出的一丝心灵的震颤,青春的激动。《花季·雨季》这部作品毫无保留并且准确地道出了我们青少年一代共有的心声,真实地再现了当代特区高中生的学习与生活,更以轻盈的笔调从侧面勾勒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学生的不同经历。在品读过程中,我深切地体会到当代青少年的敏锐目光和强烈的竞争意识,更使我在不经意间发现并凝固了这部书中平凡生活的问书中的每一个情节都被我深深地印在了记忆中,尤…  相似文献   

7.
随笔二题     
易硕宇 《初中生》2002,(16):44-45
“六一”寻思外面的知了正不停地叫,那让人头晕的夏风也不时光临我的窗口。一杯清茶,一本《校花·校草》,加上一把舒适的椅子——这样将伴我度过这最后一个“六一”节的下午。每每看至书中主人公回忆童年时,我便也会放开书,回味一下过去的故事,多么美好呀!欢笑、纯洁、真诚,一段流金的时光。记得,我也曾有过写一本自己的《花季·雨季》的梦想,然而,至今未能如愿。今天,《校花·校草》还能勾起这个梦吗?毕竟,童年在今天之后便会成为“过去”,因此,也就没有理由不发奋了。偶尔,也有生活如一本书的感受,但一下便为一块冷的墙代替了。我接到的生活信息实在太少了。如盲人般摸索,又怎能看到象的全部呢?  相似文献   

8.
《太阳鸟》所写的是90年代末的留学生在美国的故事。作为郁秀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读者能从中感受到《花季·雨季》里那种熟悉的结构和叙述方式:让一个个先后出场的人物,以第一人称的角度,阐释自己身边发生的一切。作品展示的是留美中国学生的群像,作者力图在轻松的笔触下,让人们理解这一代留学生真实的心路历程和精神风貌,进而传达对人生的严峻的思考。本文的时代感很强,充满着青春气息,它标志着留学生文学进入到了“新生代”阶段,使“好孩子”的作品在畅销书的行列里占据了自己的位置,而且在某些方面显得更具实力。  相似文献   

9.
徐珂《清稗类钞·冯婉贞》上的句子:“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急逐弗失!”“远”是形容词,“我”是代词,按照汉语习惯,代词一般不受形容词的修饰,因此,形容词一经置于代词之前,便活用为动词了,而且无例外地活用为及物动词。典型的例子如《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上的“我妻之美我者”、“妾之美我者”、“客之美我者”等等。“美我”都是动宾结构,意思是“以我为美”。这种词类活用的现象,称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还有使动用法,这种用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后来者居上。在群魔乱舞、各种荷尔蒙喷薄的所谓文坛中,“八○后”薄积厚发,异军突起,轻舞飞扬,以耀眼的英姿描绘出一层层俊秀的明媚光晕,清朗而诱人。而在你来我往的此起彼伏后,我们却心痛地看到,他们,往往只是一场场“落雪的缤纷”……生如夏花《花季·雨季》开创了“八○后”文学的先河,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笔调朴实,描绘的则是青春的绚烂,这个世界的纷杂,言近而旨远,一度受到青睐,反响极好。而尾随其后的《宣誓成年》《冰太阳·红太阳》也许是因步了郁秀后尘以至反响寥寥。然而,那种诚恳的笔调确是令人怀念的。明媚的色调,激越的人生…  相似文献   

11.
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花季中,我正做着一个美丽的文学梦。我喜欢诗歌的清新、散文的隽永、小说的新奇,还有杂文的深邃。我欣赏汪国真《感叹》的含蓄,朱自清《匆匆》的深刻,琼瑶《烟雨蒙蒙》的浪漫,鲁迅《“友邦惊诧”论》的犀利。萌生了文学梦,我的花季更加充实。花季中,我正做着一个美妙的名人梦。我幻想着自己能拥有国学大师钱钟书的渊博知识、茅盾的满腹经纶和那超人的记忆力;我幻想自己能拥有比尔·盖茨那旷世的经济头脑;我幻想自己…  相似文献   

12.
李丽 《现代语文》2006,(9):91-92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简称《哈克》)是十九世纪美国伟大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曾被厄内斯特·海明威评价为:“它是我们至今所有的书中最好的作品。现代所有的美国文学作品都起源于这部书。以前没有一部作品,今后再也不会有任何作品会像它一样优秀。”(转引自王长荣,1996:26)。书中以第一人称的方式,生动地讲述了美国内战前十三岁的主人公哈克贝利·费恩(简称“哈克”)不甘社会循规蹈矩的“教化”,和黑奴吉姆逃亡到密西西比的历险故事。作品对主人公哈克的描述有血有肉、生动逼真,而且寓意深刻。在实用的功利主义道德观的指引下,我们…  相似文献   

13.
韩寒、郁秀、春树……这些名字你听过吗? 《三重门》、《花季·雨季》、《北京娃娃》……这些书你看过吗? 青春的风激扬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以来,针对高一学生普遍存在的阅读面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这一现状,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一、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以拓宽他们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理解力和鉴赏水平第一步,本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原则,对阅读内容、范围没做太多的规定,只要自己认为是好的,喜欢读的就去读。结果发现,喜欢《围城》、《简·爱》、《莫泊桑短篇小说》等名著的人为数不少,也有人喜欢描写与自己生活相似的《花季·雨季》的,当然也有人喜欢武侠、言情小说。我便利用这一大好时机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白武侠、言情一类的小说,虽能吸引人,但只是一…  相似文献   

15.
走进雨季     
有人说,青春是花季。因为 它处处是鲜花和笑语,处处是温 情和关爱。 也有人说,青春是雨季。因 为它是处处是细雨和沼泽,处处 是挫折和泪水。我不赞成“青春 花季说,”倒认同“青春雨季说。” 因为眼下,我们的青春太枯燥了, 呼吸的空气太稀薄了。 走进雨季,我们不得不惜别 刀光剑影的武侠小说,被迫和金 庸、古龙告辞;不得不从柔情依依 的言情小说中走出,无奈地与琼 瑶、三毛“吻别。”从此我们进入了 “青春驿站”:三点一线的特区 我们在教室、宿舍、餐厅来回穿梭,从教室到餐厅走多少步都已被我 们数得一清二楚。早晨五点多便 在铃声的催促中…  相似文献   

16.
《辅导员》2003,(20)
前些年,女中学生郁秀以一部《花季·雨季》红透大江南北。随后,上海松江中学高二学生韩寒又成了教育界和文学界一个沸沸扬扬的话题。有“天才少女”之称的沈阳中学生张天天的《真心英雄》、深圳年仅12岁的小学生毛昱的《黑眼睛》……一部部低龄化作品的相继诞生,在令人惊叹的同时,也使人们对学生出书这一现象予以了更多的关注和思考。学生出书,是否有利于成长?面对学生出书的热潮,我们究竟应当如何分析和对待?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在教育上的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及时地与国内关注这方面进展的同行们交流信息,我们翻译了一组文章,这里刊载的是头两篇:A[美]谢尔·S·斯车夫曼著《软件输入:运用计算机提高教学水平》(第一部分)B、[美]戴维·W·约翰逊等著《计算机协助学习》。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介绍“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的家庭生活,采用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分析其作品《路漫漫,夜茫茫》所揭示的一幕现代家庭悲剧。  相似文献   

19.
习作要求本次习作要求围绕“我发现了……”写一篇作文,其要求详见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积累·运用六。习作指导同学们,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美,只要你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留心观察,用心思考,便能有所发现。生生不息的自然万物中蕴藏着无穷的奥秘;小实验、小制作往往能直观地演示某一生活与科学的道理;广泛的阅读可以使人获得人生哲理的启迪……如果将你的发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较为丰富翔实的材料 ,对古籍中两则疑难问题作出新的诠释。认为 :《诗经·邶风·静女》“匪女之为美”是宾语前置格式 ;《战国策·齐策四》“美女充下陈”的“下陈”指后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