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凌叔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专注于小说叙事的作家之一。她的小说结构精巧,叙述视角灵活,在叙事艺术方面的积极探索,为中国现代女性小说的充实与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2.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在艺术上具有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创造的精神,许多小说作家都从鲁迅小说的艺术形式中获得过启发,而萧红更是一个悉心学习鲁迅小说的艺术形式,并有着独特艺术创新精神的小说家。她的小说创作在艺术形式、言说方式上与鲁迅有许多相通、相似之处,同时又有所创新与发展。这使萧红成为20世纪最善于建立自己的艺术风格、最富于独创性的小说家之一。  相似文献   

3.
伍尔夫在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方面 ,表现出非常独特的创造性和开拓性。她认为 ,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是一个有机整体 ,不能分割。她追求的艺术形式是一种非个人化的形式。在她的小说中 ,提出了人的本体论、人的认识和人类生存价值等问题 ,创造了一种新的人物塑造模式。在叙事方式上 ,她放弃了传统的“全知全能的叙述” ,由作家的个人叙述转变为叙述者的非个人化叙述。她还运用诗化小说和象征意蕴等表现方式 ,开创了小说表现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魅力独具的女作家。她的小说结构精巧、语言华丽,在人性方面有深刻的发掘。本文以张爱玲小说的奇喻为基点,来窥视张爱玲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伍尔夫在小说的艺术形式方面表现出非常独特的创造性和开拓性,她创造了新的人物塑造模式,在叙事方式上放弃了传统的“全知全能的叙述”,由作家的个人叙述转变为多视角叙述方式;她还运用人物自由联想、象征主义等艺术形式,给读者提供了清新的视野。这些艺术形式在她的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萧红是一位体验型、情绪型的作家,她的作品自传性很强,融进了其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情绪记忆,愈是在个人感受与生存幻觉的迷天雾地中,就愈能充分地发挥她的天赋才华与独特个性.她创作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的艺术感觉力和艺术表现力.她凭借女性纤细敏锐的艺术感悟能力,捕捉情感记忆中富有韵致的人事景物,抒写现实的人生和自我的情怀.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均无不灌注了性灵智慧的生气,仿佛从心底流淌出的歌,诗意蕴藉、凄美动人.其中尤以小说的艺术成就最高,最具内在的意蕴与生命的质感.  相似文献   

7.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也是英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作家。她一生致力于小说的改革与艺术的创新,追求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并且成功地将意识流技巧运用于现代小说,她的小说如一首首长诗,清丽秀雅。本文从作品的诗意化论述伍尔夫小说《达洛卫夫人》的创作艺术。  相似文献   

8.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小说看似平淡无奇,实则结构奇妙、内涵丰富,这与她运用独特的写作技巧是密不可分的。《布里尔小姐》的创作艺术使她的读者走进人物内心,感同身受。作家的敏锐和细腻赋予了这篇小说以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伍尔夫在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方面,表现出非常独特的创造性和开拓性,她认为,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分割,她追求的艺术形式是一种非个人化的形式,在她的小说中,创造了新的人物塑造模式,在叙事方式上,她放弃了传统的“全知全能的叙述”,由作家的个人叙述转变为叙述者的非个人化叙述,她还运用诗化小说、音乐和绘画的元素象征意蕴等表现方式,开创了小说表现的新领域。这一切在她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到灯塔去》中得到很好的佐证。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是中国文坛上一位传奇式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的小说始终渗透着强烈的悲剧意蕴,这是其小说特有的审美特征。本文主要从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蕴的形成原因、具体体现以及在艺术形式上的主要表现来探讨其小说中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50年代中期所出现的"百花情爱文学",从总体的创作主题上回应着建国初年知识分子精神改造的时代主潮,艺术表现上也符合于两大社会阵营、两大阶级力量对知识分子实施争夺的政治美学,从人物的精神发展的路向方面也暗合着迷途——救赎——重塑的革命文化逻辑。但通过文本细读,不难发现在看似整一的政治训诫模式下,这类小说呈现出结构形态的不对称、主题实现的不确定、环境渲染的阴郁化以及叙事语态的独特性等有别于同期小说的某种新质来。这种新的艺术质素组构的动力来源于这些创作者的年轻生命。他们对时代主题有着明显的年龄化、个人化、情爱化的理解,在对政治观念进行阐释时也更多地带有阶段性生活的情绪。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百花情爱小说"的种种艺术特征,不过是这些作家青春期症候的艺术展现而已。只不过恰逢了50年代中期文学规范的开禁,这些作品又涉猎了前期作家不敢逾越的情爱生活,故而才有了文学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塔尔寺羌姆——“法王舞”是青海藏传佛教格鲁派宗教音乐文化的组成部分,作为弘扬佛法的手段之一,从开始表演至今已有近三百九十四年的历史,可以说经历了较为漫长的发展与演变过程,成为塔尔寺宗教文化艺术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塔尔寺“法王舞”的音乐形态分析与研究,概括出其基本特征意义,希望寺院里僧人们世代口传的艺术珍品能够得到较好的生存与保护。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托尔斯泰小说叙事艺术的博大精深。认为用特定的"词语"来贯彻作者的艺术主张,塑造人物形象,强化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是托尔斯泰小说创作中的突出特点。分析了在"词语"叙事中,托尔斯泰所主张的艺术感染力的三个条件,即感情的独特性、人物形象的清晰性和小说文本的真诚度,从而达到了实践性的贯彻与强烈的审美展示。  相似文献   

14.
吕天成<曲品>之"境",由于受传统诗学"意境"理论的影响,仍体现为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但运用于戏曲领域,充分考虑到戏曲的叙事性质,因此,吕氏之"境",其涵义又包含了一些新的因素.但不能因此就说吕氏之"境"就是一种成熟的戏曲"境界"理论,这从版本学的角度也可以得以充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5.
“托物言志”是中国历代诗文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现代散文中对这一手法的运用,根据对作者、物、志之间关系的不同处理,可辨为三个不同的方法:运用联想,由物引志;巧借形象,志隐物中;构筑意境,物态要融。这三种方法,物与志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实到虚的过程,带给读者不同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在文学批评领域大放异彩,意境说更是影响深远.然意境之说由来已久,前人早有论及.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实践出发,联系古代文艺理论,我们可以在广阔的范围内总结古代诗人创造意境的艺术经验,探索古典诗歌表现意境的艺术规律,为今天的诗歌创作和诗歌评论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镀金时代》——一部为时代命名的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镀金时代》是马克·吐温与华纳合写的一部小说 ,也是马克吐温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大胆揭露了美国南北战争以后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腐朽黑暗 ,作者对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对当时流行全国的投机流行病 ,贪污受贿进行了揭露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目睹的社会现象运用精湛的艺术手法把社会真实提炼概括浓缩在他的一部小说中 ,使当时的腐败景象完全呈现在读者眼前 ,并给了这个时代取了个高度概括性的名称 :“镀金时代”。  相似文献   

18.
该文主要论述了严复"雅"在英译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运用.作者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对严复"雅"的历史局限性及其作为翻译标准的"合理内核"进行了辩证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诗歌艺术特征及诗歌翻译的基本要求,对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的"雅"作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9.
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对当时的中国社会和文学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冰心作为倡导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受西方文化及其文学思潮的影响,形成了她独特、鲜明的"自然、母爱、童心"三点一线的艺术主题和以"自我、艺术、自然"为中心和出发点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20.
歌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包含着诸多方面的艺术因素,其中的咏叹调则集中表现了剧中人物的情感和个性,也是形成作曲家创作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作曲家歌剧咏叹调作品的艺术特征,无疑对表演者演唱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歌剧《梦游女》是意大利作曲家贝利尼的代表作品之一。剧中人物个性鲜明,富有戏剧色彩。文章试图结合女主人公阿米娜的角色定位,对其著名咏叹调《啊,满园鲜花凋零》的艺术风格及演唱作出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