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记者的格局     
清朝嘉庆皇帝查办大贪官和珅,宣布和珅的第一条罪状,是嘉庆被立为太子的前一天,和珅向他送礼以示拥戴.学者阎崇年在CCTV<百家讲坛>栏目中,为此评价嘉庆皇帝"胸中没有大格局,掌上没有大手笔".  相似文献   

2.
向斯 《图书馆杂志》2003,22(6):77-79
中国古代最大一部断代政书《钦定大清会典》,先后由五位皇帝分五次开馆纂修;从十七世纪八十年代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历时二百余年,经过了八朝皇帝。这五位皇帝的开馆纂修时间分别是:康熙二十二年,雍正二年,乾隆十二年,嘉庆六年,光绪十二年。  相似文献   

3.
嘉庆元年(1796年),嘉庆皇帝在开始亲政的15天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一代巨贪和坤处了死刑,但对和坤"富可敌国"的说法后人无据可查.  相似文献   

4.
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帝驾崩了。在乾隆帝的梓宫(皇帝之棺称梓宫)移往清东陵时,内务府总管大臣布彦达赉、阿明阿、组布等向嘉庆皇帝呈送了一份关于沿途大小官员赐奠的奏折。奏折用满文书写,嘉庆皇帝在审阅时,发现文中将其祖母孝圣宪皇后的“圣”字误写成“贤”字。  相似文献   

5.
梓官——帝后的棺椁.俗称棺材:大行皇帝——刚死去的皇帝。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十八日.嘉庆一行自圆明园大东门起銮.开始了本年巡行热河、木兰秋狝大典活动。嘉庆在抵达避暑山庄的第二天.就因中暑导致“痰气上壅”而病逝于烟波致爽殿内.享年61岁.嘉庆从二十三日中暑到二十五日病逝.仅仅三天的时间.而从十八日出京到二十五日热河驾崩.也就短短八天即阴阳相隔。  相似文献   

6.
失落的名园     
圆明园是清朝五位皇帝: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的皇家大乐园,历经一百五十余年的不断经营,工程几乎无一日中断,遂集明清园林建筑之大成,更包含西洋建筑,成为大清帝国的一颗灿烂明珠,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也是最有名的大型宫殿式御园.  相似文献   

7.
嘉庆(爱新觉罗·颙琰,公元1760—1820年)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死于紫禁城的养心殿。定于九月初二起灵葬遵化裕陵。七月二十日,内务府大臣布颜达赉、阿明阿、緼布等人向嘉庆皇帝呈送了一份奉移梓宫(皇帝的灵柩)途中所使用的赐奠奏折。  相似文献   

8.
嘉庆皇帝城府很深,他知道只要太上皇乾隆还活着,就动不了和珅,而且和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左右乾隆的旨意,弄不好反而于己不利,所以他韬光养晦,事事顺从太上皇,不发表自己的见解,政事不做任何更张,实际上就是容忍和珅继续专权,只把和珅的一举一动看在眼里,却丝毫不动声色……嘉庆终于将和珅麻痹了.  相似文献   

9.
失落的名园     
汪荣祖 《出版参考》2005,(12):49-49
圆明园是清朝五位皇帝: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的皇家大乐园,历经一百五十余年的不断经营,工程几乎无一日中断,遂集明清园林建筑之大成,更包含西洋建筑,成为大清帝国的一颗灿烂明珠,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也是最有名的大型宫殿式御园。  相似文献   

10.
在热点报道中,起好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也是全世界新闻工作者共同遵循的准则。1981年3月30日下午2点25分,美国总统里根遇刺。无疑,这是当时震惊全世界的重大新闻。有“白宫喉舌”之称的美国《华盛顿邮报》,当晚选发的新闻摄影图片就很有讲究。《华盛顿邮报》摄影记者当时在里根遇刺现场,拍下了遇刺的全过程。摄影部主任当晚在总编室坚持要求刊发系列照片。该报发行人玛格丽特老太太是一位办报行家,精通新闻摄影,平常关于白宫首脑人物的照片都要交她审查,里根遇刺的照片她更是百倍留神。她审看完记…  相似文献   

11.
去年<北京晚报>曾载文说:真正扳倒和砷的是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王杰.接着又有一个扮演过和珅的演员对采访他的记者说:真正搞倒和珅的是李侍尧(曾任过云贵总督、大学士等官职)、王杰和朱圭,可他们都没有拿出过硬而有说服力的史料,来证实这一说法.加之电视剧<梦断紫禁城>又戏说得没有边际,故笔者认为此种说法并不准确,也不大妥当,实在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2.
<正>它是大清帝国的首支海军舰队,它的实力远比北洋舰队更加强大,西方的军史中称其为中英联合舰队。大清国在最艰难的时候勒紧裤腰带为它准备了巨款,而英国人也毫不吝啬地为它配置了许多先进装备。成军后,它却在政治的口水战中迅速消亡……  相似文献   

13.
2009年,日本根津美术馆在经历过一年维修后重新开放。据悉,用于此次馆内维修的基金费用全部来自拍卖清朝中国宫廷的御用钟表。此次拍卖的15件清宫御用钟表大多于乾隆末年在广州制造,然而,它们的源头则要追溯到明末清初来中国的一批传教士。  相似文献   

14.
清朝宫廷体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诺  高勇 《北京档案》2008,(8):48-49
从国外引进“体育”这个名词是近百年的事。但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可以纳入“体育”这个范畴、涉及人类肢体锻炼和某些独特脑力锻炼的各种活动却早巳存在。由于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文化特包,这些活动与生产、军事、教养、文化、民俗、医疗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沈一民 《历史档案》2006,(1):58-61,71
笔帖式(bithesi),是满文名词“bithe”(书、信、文之义,读作“笔特赫”)加上附加成分“si”(音近于汉语的“希”或“式”)而形成的一个派生名词。它是清朝特有的官制,主要职责为翻译文书、掌管簿籍。其源流演变在《清通志》中有明确的记载:“本朝诸司衙门,各置满洲、蒙古、汉军  相似文献   

16.
书藏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藏书机构,最早杭州九里松有钱氏书藏,苏轼命名.1809年,经清代著名学者翁方纲倡议,阮元在杭州灵隐寺大悲阁创办灵隐书藏.灵隐书藏在设立后,产生了重大影响,与收藏四库全书的七阁并驾齐驱,“与海内七阁并峙,儒林文苑仰若日星”,由此成为清代著名的藏书机构,众多知名人士的文集纷纷收藏于内.在灵隐书藏基础上,阮元又在镇江焦山设立焦山书藏,同样产生重要影响.此后安亭书藏、菊坡精舍书藏、甘泉书藏、丰湖书藏先后成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国家清史纂修工程的描述,分析了大连图书馆参加该工程的馆藏文献基础"清内务府档案",探讨了该档案的来源及史料价值,并阐述了参加此项工程对我们的启示及开发特色馆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图片征集项目的描述,分析了参加该项目的文献基础与地域优势,阐述了清史纂修工程图片征集工作流程以及此项工作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从《大清律例》*看清代文书工作制度潘连根《大清律例》是我国最后一部封建法典。它的制定从1644年顺治元年入关开始,到乾隆五年(1740年)颁布为止,前后经历了近100年的时间。《大清律例》共有律文436条,例1766条。律例合用是我国封建法典的一大特...  相似文献   

20.
<正>19世纪,是资本主义工业蓬勃发展及相继完成时期,工业革命的成果带来的是社会的进步和繁荣,由此也带来国与国之间的频繁交往,交往之一即是展示工业成果和各国特有的产品,以扩大商品市场,扩大贸易往来。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博览会应运而生,当时清宫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