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康熙创制     
<正>清代皇帝巡幸盛京回乡祭祖意起清世祖福临,虽筹划数次但终未遂行成为遗憾。康熙皇帝于康熙十年(1671),第一次巡幸盛京,开启清帝东巡之始,之后又分别于康熙二十一年、三十七年两次回归故里,创立了清帝东巡定制及各项活动仪轨,后嗣皇帝遵循并发扬光大。根据辽宁省档案馆所藏《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及"盛京内务府文书档案"记载,我们还原康熙皇帝东巡创制过程。康熙九年九月初二日,玄烨颁谕礼部明志东巡缘由,不替父亲完成东巡祭祖夙愿寝食难安:"太祖高皇帝创建鸿图,肇兴景  相似文献   

2.
刘诺  高勇 《北京档案》2006,(6):49-51
清朝掌管"宫禁"事务的机关--总管内务府衙门,负责皇家的衣、食、住、行等各种事务,其最高官员为总管内务府大臣.内务府七司之一的广储司,是掌管内务府府藏和出纳的总机构.  相似文献   

3.
<正>清代皇帝千里迢迢由北京回故乡盛京(沈阳)祭祖,创制于康熙帝玄烨。玄烨一生三次东巡,每次均于盛京停留数日,拜谒祖陵、瞻仰旧宫及宴筵赏赐等,并未于盛京增建行宫,那么在盛京期间他住在了哪里呢?清代官修典籍对此均无翔实记载,不免世人猜测种种。盛京是清代第一座帝都,留有旧时宫殿,其中清宁宫即为其祖父皇太极寝宫,唐熙皇帝在盛京期间可能住此吧。其实不然,皇祖居所此乃圣地,只可作为"胜迹"瞻仰,万不可作行宫下榻。诚如金梁著《光宣小记》载:"圣祖东巡,以太宗所居,不敢复履,改为神宫。"那康熙帝究竟住在哪里了呢?  相似文献   

4.
归化城副都统衙门是清代为管理土默特蒙古左右两旗事务而专门设立的机构。土默特蒙古又称归化城土默特蒙古。明隆庆年间,土默特蒙古阿勒坦汗受封顺义王后,兴建呼和浩特城,即归化城。归化城副都统衙门就设在此。乾隆初年,于城东北五里地方建绥远城,右卫建威将军遂移驻绥远城,并改称绥远将军。  相似文献   

5.
河南大学教授段自成和李景文主编的《清代河南巡抚衙门档案》一书,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河南大学图书馆所藏"河南巡抚衙门档案"全文标点、题名,是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和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立项项目的重要成果。"河南巡抚衙门档案"包括乾隆年间的河工档案以及咸丰至同治年间的军务政务档案,档案文种有奏折(稿)、上谕、札件、咨文、禀帖等,共9函17册,约100万字。乾隆年间的河工档案内容主要是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至四十九年黄河河南  相似文献   

6.
清代高度重视河工事务,起初命河道总督专门负责,两江总督及其他沿河地方督抚协办,而自乾隆时起,不断调整两江总督的角色,时而命其"兼管",将其权责置于河督之上,时而又改成"协同"。在如此反反复复中,两位总督的关系呈现复杂化态势,他们既基于共同利益进行协调与合作,更互相推诿甚至诋毁攻讦。透过这一过程可见,两江总督角色反复调整表面为应对河工事务日趋繁杂与艰巨之所需,实则意味着清帝管控能力下降,两位总督之间的矛盾与纷争则是他们在皇权衰弱所让渡的权利范围内各自寻求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绿头牌奏是清代京内衙门或个人使用的上奏文书,又称牌奏、大牌.它在清入关之前可能已开始使用,具有简单直接的特点.清前期,绿头牌奏在清廷日常政务活动中普遍使用.乾隆朝以后,绿头牌奏被制度化,使用范围大幅缩小,主要限制在清廷礼仪事务的处置上.但绿头牌奏一直存续至清朝灭亡.  相似文献   

8.
四川各级档案馆保留的大量清代地方县级衙门档案,以存载清代历史时间最长,内容最为丰富著称,是我国现存清代地方历史档案中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清代四川巴县衙门档案和南部县衙门档案。巴县档案计11.3万余卷,保留了清乾隆元年(1736年)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的资料,记载了清七朝175年的历史。南部县档案,计1.8万余卷,约10万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清代为管理皇帝、后妃与宫中其他皇室成员等人的饮食以及典礼筵宴等事务,在内务府下设立了专门的机构.顺治初年称为茶房、膳房,乾隆十三年(1748年)合并为御膳房,其长官为管理事务大臣,由皇帝于王、大臣内特简.  相似文献   

10.
伊犁将军 官名,清代新疆驻防八旗的最高长官。全称“总管伊犁等处将军”。乾隆二十七年(1762)置。总掌驻防八旗、绿营及地方各民族事务,统辖军民,综制文武,天山南北两路皆听节制。将军衙门设印房、粮饷处、驼马处等机构,分设司官、笔帖式办理所属事务。所属驻防官员有参赞大臣(光绪时改副都统)、领队大臣、总管、副总管以及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各若干人,分掌驻防旗营军政及锡伯、索伦、察哈尔、额鲁特各部落游牧事务。  相似文献   

11.
清代典史的研究,是清代县级政府衙门研究中的一个重点。现有论在论及清代典史时,多从其职责、数量、品级等方面着力。而本则依据“地方献宝库”——《清代四川南部县衙门档案》,具体探究清代前期典史衙门内部的衙役设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封建社会的帝国王期,一家天下,家事国政实难分得清楚。康熙皇帝开创清帝东巡之制,是将家事国政合二为一,共襄盛举的典范,回归敌乡盛京祭祀祖宗山陵就是皇室家族私事,并且是其及其后嗣皇帝举行东巡最直接的理由。每次举行东巡前均会颁布诏书,遍行晓谕天下,皇帝东巡是为将所取得的成功告祭祖宗,感谢祖宗的保佑,以表达后嗣们的孝心,并祈求祖宗的继续护祐。清帝东巡意起顺治皇帝。他认为其登极、入主中原是祖宗的护祐,欲回乡祭祖,将成功告慰祖先以表孝心,"睠怀陵  相似文献   

13.
赵郁楠 《历史档案》2020,(1):127-131
内务府是清代总理宫廷事务的重要机构。其组织庞杂,在清代中央机构中职官人数最多,也最具清代皇家文化特色,历来也是学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内务府来文,是内务府堂及其所属机构收到其他衙门及官员等所发文件的统称,在内务府档案中占有很大比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历经不同时期的整理,将部分满文来文从汉文来文中分离出来,单独形成了"内务府满文来文"档案。2011年,一史馆满文处以"文种—朝年"及"机构—文种—朝年"为原则,对其进行了文件级秩序整理工作。本文谨就整理工作所见,简单谈一下这部分内务府满文来文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黄慧颖 《兰台世界》2004,(10):41-42
2004年7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永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永陵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的文化瑰宝。永陵是清王朝的祖陵,也是我国现存的一座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建筑。永陵坐落在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城西21公里处。清代关外三陵之首的永陵,背靠启运山.濒临苏子河,遥望烟筒山。  相似文献   

15.
黄蓉  周彦 《兰台世界》2012,(24):94-95
清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非正式的政府衙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主政清王朝外交40年。很长时间以来,人们认为总理衙门的设立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忽略了它在中国外交近代化以至社会近代化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
正八旗及各部院衙门轮班值日,是清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每年正月"开印"之后,各衙门按照钦定的次序,每天"一旗一部"轮流当值,还有"带领引见""站班"等差事。这一制度始于雍正四年(1726年),乾、嘉、道、咸等朝均奉为"定制"。对此,清代制度史论著中有零星提及,但鲜有专文考察,仅宗俊贞在1914年撰有《辛丑以来各衙门值日考》一文。(1)本文即以此文为蓝本,对清末10年部院衙门值日制度之演变作简要梳理。  相似文献   

17.
入清以后,蒙古与新疆地区渐次进入清朝版图。在清廷的允许下,大批商人前往蒙古和新疆地区经商。乾隆时期,清廷制定了"部票"制度,管理商人的贸易活动。本文主要运用归化城副都统衙门档案,首先探讨商人部票的颁发,进而讨论商人持"部票"经商的流程与实态,最后分析商人申领照票档案的基本内容,希冀以此增进对清代旅蒙贸易具体情形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8.
书吏是清代中央和地方各级衙门科房中专门从事文书处理和档案收贮的工作人员.他们是国家机关的正式雇员,其称谓因职属衙门的地位及性质差异而各有不同,但在许多上谕及政府公文中,常常统称为"书吏"、"书办"或"经承".  相似文献   

19.
王超 《历史档案》2014,(2):122-124
经过康雍乾三代的努力,终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统一新疆,并逐渐确立以伊犁将军、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总理各回城事务参赞大臣、乌鲁木齐都统等为长官的四大驻防体系。总理各回城事务参赞大臣又称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回疆参赞大臣等,或以驻地名之,如喀什噶尔参赞大臣、乌什参赞大臣等,是清代新疆天山以南地区的军政长官,  相似文献   

20.
王月 《历史档案》2020,(1):104-112
随着避暑山庄和木兰围场的设置,热河地区逐渐成为清朝关外的政治中心,在行政统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加强对热河地区的治理,乾隆初期,经直隶总督孙嘉淦奏请,于热河地区设置"分巡热河等处地方兵备道"。这是清代热河地区行政制度史上的重要一环,改变了其原有的权力网络和统治模式,将分散的行政、司法、监察乃至军事捕盗权力集于一体,促使热河地区由统县政区向半高级政区再向高级政区演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