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1 毫秒
1.
陈复寿 《辽宁体育科技》2007,29(4):41-42,49
采用文献资料、图像解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刘翔110m栏两站比赛第6栏腾空过栏阶段的动作技术进行分析,并与其他选手的若干技术参数作以比较,结果表明:(1)刘翔两次比赛第6栏腾空过栏时的躯干前倾性大,两腿最大夹角大,腾空时间短,腾空过栏的速度快;(2)刘翔两次比赛第6栏的跨栏步步长小,起跨攻栏距离与下栏着地距离之比非常接近理论上的最理想比例。  相似文献   

2.
刘翔110 m栏第五栏中腾空过栏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我国优秀男子110m栏运动员刘翔等人第五栏腾空过栏的技术动作分三次进行定点、定焦距、高速拍摄,采用影片数字化、数据平滑处理和运动生物力学计算机辅助解析和辅助教学系统软件解析以及体育统计等方法,通过分析刘翔等人第五栏腾空过栏技术的两维图像,运用生物力学理论将解析出的刘翔两次比赛的阶段性参数相比较,并与三次拍摄的其他可解析运动员的技术参数对比。解析结果表明:(1)刘翔两次比赛第五栏中腾空过栏时的躯干前倾性大,两腿最大夹角大,腾空时间短,腾空过栏的速度快。(2)刘翔两次比赛第五栏的跨栏步步长小,起跨攻栏距离与下栏着地距离之比非常接近理论上的最理想比例。  相似文献   

3.
刘翔110米栏第5栏攻栏蹬伸阶段技术特征的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高速摄录解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刘翔110m栏两次比赛第5栏攻栏蹬伸技术进行了分析,并与同场竞技110m栏选手若干技术参数相比较.结果显示:刘翔110m栏第5栏起跨攻栏意识强,着地角大,支撑时间短,起跨角小,攻栏速度快,身体重心腾起角小.符合该项目运动学特征及当今世界跨栏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十运会刘翔110米栏第五栏腾空过栏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一台日本产JVC9800小型数码摄像机对刘翔第五栏起跨攻栏技术分两次进行一维跟踪中速拍摄,采用平面数字量化、数据平滑处理和Sbcas2软件解析,与刘翔前两次比赛和前世界纪录保持者科林.杰克逊的技术参数对比。解析结果表明:刘翔腾空过栏阶段,稳定地加大了躯干的最大前倾角度、两腿最大夹角和过栏速度;起跨攻栏距离与下栏着地距离之比稳定在接近理论上的最理想比例;刘翔无论攻栏距离、下栏距离,还是跨栏步步长都是稳定的;刘翔十运会预赛和决赛的技术提高是:头、肩、臂和身体重心的上下升降幅度大大减小了,并且两次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5.
我国男子110m栏优秀选手刘翔的跨栏技术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许以诚 《体育科研》2004,25(4):31-33
以2003年在世界田径锦标赛和大奖赛洛桑站的前3名世界顶尖跨栏运动员的110m栏比赛全程跟踪录像进行分析计算,并对刘翔的跨栏步技术进行定点摄像及解析。刘翔与世界顶尖选手比较,分栏时间长而平均速度低。最高栏间速度低,而且次数少;栏间跑3步平均时间稍好;过栏腾空时间长,起跨角大,起跨距离稍远,下栏距离长,这揭示了刘翔的跨栏步技术存在问题,也是薄弱环节的所在,也是刘翔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刘翔110 m栏第五栏起跨攻栏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日产JVC9800小型数码摄像机对我国优秀男子110m栏运动员刘翔等人第五栏中起跨攻栏技术的技术动作分3次进行定点、定焦距、高速拍摄,采用影片数字化、数据平滑处理、运动生物力学计算机辅助解析和辅助教学系统———Sbcas2软件解析以及体育统计等方法,分析刘翔等人第五栏起跨攻栏技术的两维图像,运用生物力学理论将解析出的刘翔两次比赛的阶段性参数相比较,并与3次拍摄的其他可解析运动员的技术参数作对比。结果表明:刘翔两次比赛第五栏时起跨攻栏意识强,着地角大,支撑时间短,起跨角小,攻栏速度快,身体重心腾起角小。  相似文献   

7.
刘翔110m栏第五栏下栏着地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刘翔等人第五栏跨栏步技术的两维图像,运用生物力学理论对解析出的刘翔两次比赛的阶段性参数进行比较,并与三次拍摄的其他可解析运动员的技术参数对比。解析结果表明:刘翔第五栏下栏着地时摆动腿直腿下栏着地、直腿支撑,支撑时间短,着地角大,下栏距离短。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对中外优秀110栏运动员主要技术指标与成绩分别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刘翔、国内与国外运动员主要技术指标与成绩关联度排序不一致;我国优秀跨栏运动员的栏间三步时间之和比国外运动员少;分栏平均时间长而过栏平均速度低;起跑到上第一栏的时间和腾空过栏时间之和大。刘翔要在今后的比赛中取得更好成绩,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起跑和腾空过栏阶段技术训练。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刘翔110m 栏全程跨栏的步长,步频及速度等参数来分析其跨栏、栏间跑节奏等运动学特征,以他在2005年全国田径大奖赛中山站的110m 栏决赛为研究对象,采用德国产的激光测速仪(LAVEG SPORT),用影像解析相结合的办法来测量运动员跑进的速度。结果显示:刘翔的栏间3步总步长比较短,而且3步中每1步所占的比例也不同;刘翔全程栏问跑3步平均步频快,在第3~4栏栏间达到最大步频,并保持4个栏间到第6~7栏栏间;刘翔栏间的3步平均速度快(9.20m/s),在第4~5栏栏间达到最高速度(9.63m/s);与世界优秀跨栏运动员比较,刘翔的过栏的平均速度较慢,前3栏间的节奏相对不是很稳定。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收集3名获得过世界田径锦标赛前8名的我国新老运动员比赛时的技术参数,与第6届世锦赛前7名等运动员进行对比分析时发现:李彤的跨栏步技术、起跑和起跑后加速状态下攻栏的技术好于世界选手,但他栏间3步的速度以及终点冲刺的能力明显差于对方;刘翔栏间3步跑的速度以及终点冲刺的速度强于世界选手,史东鹏与世界选手十分接近,但他们的过栏腾空时间长,其原因分别是由于起跨角大,下栏距离长而引起。文章研究分析了我国新老顶尖110m栏运动员能走向世界的技术因素与不足之处,希望能为我国其他110m运动员所借鉴,同时也有利于刘翔、史东鹏今后能够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1.
影响我国男子110m栏运动成绩的技术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玉泉  张荃  田坤 《体育与科学》2004,25(3):55-57,67
本文采用文献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与世界优秀110m栏运动员跑跨若干技术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110m栏运动员在全程栏间速度的稳定性,攻栏技术等方面与世界优秀选手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平跑速度、最大栏间速度、平均栏间速度、冲刺速度及保持较快栏间速度的能力上均相差较大。从分段时间看,影响成绩的关键区域是第2、3跑段。  相似文献   

12.
中外优秀110 m跨栏跑运动员速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中外优秀男子110 m跨栏跑速度分配的本质,提高我国男子110 m跨栏跑运动成绩和改进训练方法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动态分析法对男子110 m跨栏跑进行全程分析。结果表明,中外优秀的跨栏运动员在第3栏-第5栏间速度最快并保持稳定,从跨过第6栏后开始逐渐减速,减速至第9栏前速度达最小,在第9栏到第10栏间又出现加速,然后高速冲刺至终点;运动员栏间跑速度快,会造成过栏腾空时间长;9个跨栏周期的平均速度是影响运动员能否夺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录像解析法,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110m栏运动员跨第1栏技术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110 m栏运动员跨第1栏时,存在着跨栏步偏大、身体重心腾起角较大,起跨阶段起跨腿向前蹬伸不充分、摆动腿摆动速度较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中国优秀跨栏跑运动员刘静为研究对象,通过全程跟踪摄像获得她的2006年全国大奖赛比赛总决赛比赛录像,并对录像进行解析,结合问卷调查、教练访谈、文献检索等方法,得到刘静100m栏全程运动学指标,与世界上其他优秀跨栏跑运动员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与国外优秀跨栏跑运动员相比,她的腾空过栏时间较短,具有一定的优势;在起跑速度以及最高分栏速度方面存在着差距,专项速度耐力水平以及冲刺能力相对较差,但全程栏的节奏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优秀男子110米跨栏跑全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动态分析法,对男子110米跨栏跑技术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世界优秀跨栏跑运动员在第3栏~第5栏间速度最快。并保持稳定,从第6栏后开始逐渐减速,至第9栏前速度达最小,在第9栏到第10栏间又出现加速,然后冲刺至终点;9个跨栏周期的平均速度是影响运动员能否夺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从现代训练理论和运动潜能学的角度,对刘翔在2006年瑞士洛桑田径大奖赛上勇破保持了13年之久的世界男子110 m栏世界纪录的若干非常态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训练学的思考。认为刘翔的超人天赋和多年的科学训练,使他已具备了创造新世界纪录的内在竞技潜能,刘翔本次创造新的世界记录是多种“非常态”相关因索集成表现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相对的偶然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灰色优势分析法,以我国部分优秀男子110m栏运动员的跨栏步速度(跨栏步的步长/腾空时间)为主因素,以跨栏步的起跨阶段的16个运动数据,腾空阶段的6个运动数据,下栏着地的14个运动数据,跨栏步的4个运动数据为子因素。采用灰色关联度和灰色优势分析等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利用优势分析的结果找出影响第1栏、第5栏跨栏步速度的主要子因素进行比较分析,为跨栏步速度的提高,提供训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