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前由家长逼迫孩子学习的舞蹈课、乐器课、绘画课,孩子都能主动去学了。原来,是孩子们想"现学现卖",向同学们显一显本领。这种出于内心的喜欢,自然有助于增进学习的兴趣,令家长们赞不绝口。  相似文献   

2.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为使孩子拥有一技之长,各种乐器的学习逐渐成为众多家长的首选,不仅可以提升孩子的艺术情操,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毅力。小提琴作为一种西洋乐器受到很多中国家长的青睐,对于小学生来说小提琴入门相对比较难,也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因此,家长和老师不能够急于求成,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相似文献   

3.
吕琦 《黑河教育》2009,(1):17-17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钢琴、电子琴、长笛、小提琴、手风琴等各种器乐已进入了寻常百姓家,送孩子去学乐器也成为一种潮流。家长们抱着殷切的期望,为孩子买乐器、请老师,风雨无阻地带孩子去上课,有的回家后还要陪练。那么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学习乐器呢?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学习,主动学习,以期学有所得。这是摆在每个农村小学老师面前最大的难题。它不仅需要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还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才行。可在广大农村地区,很多家长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有老师教就行;自己因学识、事务繁忙等原因管不了孩子的学习;孩子学得如何全看老师的努力和孩子的造化。殊不知,这种错误的认识坑害了多少孩子的一生。因此,本文试图从自己的教学尝试来谈谈农村家长的参与对提高自己孩子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共情是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家长和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条件。培养"共情型"家长,就是让家长在参与学校活动的同时,经过充分的体验和同理,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沟通,能够和孩子产生共情。培养"共情型"家长对学校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建立家长和孩子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督促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江淮咸货:我建议:家长适当地降低对孩子的期望。要知道"第一"只有一个,努力是人人可以做到的。了解孩子的困难所在,帮助孩子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为此而努力。多与孩子在学习方法、正确处理挫折方面进行沟通与探讨,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光明老师:家长努力创造"学习型家庭"的氛围。家长是最好的榜样,家长爱学习,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7.
欧海棠 《辅导员》2010,(10):25-26
有许多家长向我反映,"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确确实实地能够使孩子对学习、做事产生兴趣,但维持不久。"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呢?  相似文献   

8.
乐器与物理     
林江 《物理教师》2003,24(4):39-40
现在许多家长都要自己的孩子去学一门乐器 ,希望孩子从小就接受艺术教育 ,受到艺术薰陶 ,增强孩子的艺术素质 .乐器 ,从表面上看是一件艺术品 ,但其中包含着许多物理原理 .乐器的发声、音调、响度和音品以及乐器的制作、调整方法都和物理原理有关 ,因此乐器就是艺术与科技的结晶 .如果在学习乐器时又知道其中的物理原理 ,对乐器不仅能知其然 ,而且能知其所以然 ,这样对乐器的掌握就能更深一层了 .1 乐器的发声物理知识告诉我们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理都在振动 .乐器能发声就一定有振动的物体 .根据振动体的不同 ,乐器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 1 )…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半数以上的孩子在学习乐器,可是,谁来关心琴童的人格发展与命运?在很多家长看来,乐器似乎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万能教育机。所以,超过50%的家长们不惜重资让孩子练琴,并有超过30%的家长对孩子施以高压手段以使其将练琴活动持续下去。但是,乐器不是万能教育机。现在我们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观点来分析家长在孩子学琴方面的某些错误认识。学琴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吗?我们看到,92.7%的家长认为练琴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但是,我们不能想象一个人在经常的失败与否定性评价中会获得自信心的发展;不仅如此,我们也更难想象一…  相似文献   

10.
陈晶 《成才之路》2010,(18):84-84
家长会一直作为家长与教师的交流方法保持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但很多时候却成了形式化,因为在家长会上大多数教师都采用介绍考试成绩和说说某某的表现的方式,结果成了说教会、批评会,家长不愿意听,教师也不愿意开了,于是我就让"家长会"变一个形式,让它成为专题的报告会。我的家长会经过尝试之后,陆续开展了《学习习惯怎样养成》《要了解孩子的青春期心理》《怎样和孩子说话》的专题讲座,不仅让每位家长知道怎样与孩子交流,而且也让每个家庭知道了如何用良好的教育方法去教育每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11.
窦宝平 《家长》2012,(4):14-15
如今,我们的社会环境和过去大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在一定程度上的陪读是有必要的。家长适当陪读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能够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但如果家长过度插手孩子的学习,那就容易使孩子在学习上产生依赖心理,甚至给孩子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从而对学习丧失兴趣、对父母感到厌烦。因此,家长陪读要讲究科学的方法。 一、家长要考虑孩子的需要 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的时候,学习上往往需要家长的陪伴和帮助。家长可以配合学校的教学进度,督促孩子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同时,家长的积极关注有利于孩子端正学习态度,从而使孩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让孩子学习钢琴这门乐器,在学习中,家长尽可能的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参与到各种考级和比赛中去。在舞台上演奏,孩子大多都表现出紧张、身体僵硬,不够舒展、音乐表现力弱等特点,如何能让孩子们的表演更加地自然和真实,本文提出了三点训练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教师的日常教学。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少儿学习乐器的热潮经久不衰。但如何提高少儿器乐的演奏水平,如何才能持之以恒,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愿与这方面的老师及家长共同探讨。一、认真解决好孩子们在学乐器时的精神状态问题。“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爱因斯坦的至理名言。孩子若爱上了他所学的乐器,就会产生极大的积极性。激发诱导孩子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就是用美妙的乐器声打动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经常听名家演奏的乐曲和观摩较高水平的演奏会,能激发孩子强烈的学习欲望和为之苦练的积极性。学习乐器是种艰苦的意志磨练,一些基本功练…  相似文献   

14.
小学阶段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逐步培养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孩子年龄小、自律性不强,让家长通过"签字"随时掌握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及时和老师进行信息沟通,是一种比较积极的办法,能有效促进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签字"作为老师和家长共同实施教育活动的一项内容很有必要。然而,在现实中却出现了许多"怪现象"。  相似文献   

15.
当今让孩子学习乐器,对许多独生子女家庭来说,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据调查表明:约50%的独生子女学过钢琴等乐器, 无论是钢琴、小提琴还是电子琴、手风琴,学琴都是孩子童年时期接受的投资最大、时间最长、努力最多的学习活动。有不少家长甚至是省吃俭用来为孩子买乐器请老师,而孩子则要在本来已经十分紧张的学校学习之外每天还要挤出很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自2008年春山东省推行了一系列实施素质教育的严厉措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带来了一些孩子和家长的"不适应"。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一些意见,来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解决孩子和家长的"不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丝乔 《家长》2011,(6):19-20
只要能够找到有针对性的"替代法"管教孩子,孩子自然不会再和家长对着干,而会心悦诚服地接受家长的管教。  相似文献   

18.
何桂香 《学前教育》2023,(Z4):13-14
<正>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学习唱歌、跳舞,或具备演奏乐器等艺术特长。然而,这个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孩子可能会遇到失去学习兴趣、无法专注、半途而废,甚至产生强烈反抗等问题。在孩子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家长往往会出现以下误区。过于关注音乐技能,忽视了孩子审美和习惯的培养许多家长热衷于让孩子参加各种音乐培训班,并积极陪伴孩子学习和练习。然而,如果只关注技能学习,  相似文献   

19.
目前,音乐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途径已经受到众多家长的足够重视,重视程度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钢琴以其"乐器之王"的美名更受青睐,在众多乐器中,家长选择让孩子学习钢琴.的确,钢琴的学习实现了手、口、眼、耳、身的全面活动,是发展孩子智力、体力,形成良好心智的最佳选择.然而,在如何对待钢琴学习上,很多家长还认识不足,本文将从儿童钢琴学习前的准备及钢琴学习的时机做浅显的阐述,望能给家长以帮助.  相似文献   

20.
现在的家长为了使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就培养孩子各种特长,使他们多才多艺,能在以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有的家长让孩子从四五岁开始就学习舞蹈、乐器、绘画等各种技艺,但是能坚持下来的却不多,为什么呢?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深深体会到学习乐器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多练习,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