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解读《达·芬奇密码》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文化悬疑小说《达·芬奇密码》一炮而红,作者丹.布朗一跃成为美国最畅销的作家之一。其行文风格受到诸多关注,本文试从其体裁选择和叙述方法的角度解读《达·芬奇密码》的后现代主义小说特征。  相似文献   

2.
《达.芬奇密码》作为一部雅俗共赏的小说深受读者欢迎。作者丹.布朗为这部小说注入了全新的创作理念,尤其融入了诸多晚期后现代主义特征。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来解读这部小说,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由于作者对后现代技巧的运用,使得《达.芬奇密码》成为了一部雅俗共赏的后现代主义小说。  相似文献   

3.
卡尔维诺的小说《寒冬夜行人》以其独特而新颖的"套盒结构",零散的后现代主义叙事,开放的阅读空间和典型的元小说创作风格,被誉为后现代主义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4.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英国小说家约翰.福尔斯最成功的作品之一,他别具一格的叙事风格和技巧不仅影响了许多后来的年轻小说家,同时也为英国小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通过对小说的三个主要人物的解读来探讨小说中体现的不确定性这一后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5.
美国后现代主义创作中的叙事的风格往往以碎片式的叙事模式、多重叙事角度进行描写内容,同时将作者的内心独白进行完整的表述,这些叙事的风格就是美国的后现代叙事策略。本文以托妮·莫里森的《宠儿》为例来对美国的后现代主义创作中的叙事风格进行分析,以期从另外一个角度对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多丽丝·莱辛以风格多变的文学创作风靡于二十世纪英国乃至整个世界文学界。与作者获得诺贝尔奖同年发表的小说《裂缝》(2007)是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主义作品。笔者通过对小说人物、情节和主题三个方面的分析,认为《裂缝》时间叙事上的不连贯和断层、没有固体本体的人物以及飘忽不定的主题都赋予了小说极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弋丹阳 《文教资料》2010,(16):20-21
卡尔维诺的《寒冬夜行人》是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它的"套盒结构"、开放式阅读空间、"时间零"的写作实践等,都具有后现代主义风格。尤其是第二人称的叙述方式,颠覆了传统小说的阅读习惯和接受惯性。  相似文献   

8.
唐纳德·巴塞尔姆以其对小说创作技法的大胆创新,和对传统小说风格的颠覆成为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先锋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后现代作家的新一代之父"。其代表作《白雪公主》因其强烈的后现代主义特征而被奉为后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本文将从该小说的人物,情节和语言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中所采用的不确定的叙事策略和表现主题。  相似文献   

9.
小说家拉尔夫.埃利森的代表作《看不见的人》,虽然不是创作于后现代主义小说高潮时期,但小说明显地带有很多后现代主义的写作特征。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对《看不见的人》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作者要反映的社会现象,以及当时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揭示了人们在迷茫的世界中,积极寻找内心追求的渴望。  相似文献   

10.
《五号屠场》是一部后现代主义小说。其作者为美国著名小说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冯内古特为表达小说的反战主题,在《五号屠场》中运用了元小说,戏仿,拼贴等后现代主义叙事方法。正是这些后现代主义叙事方法在小说中的完美应用使得《五号屠场》成为了一部优秀小说。  相似文献   

11.
小说中的对话是小说刻画人物性格和传达作者写作风格的重要手段,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把握好小说对话的翻译,是重现作者写作风格的的重要步骤.本文主要从表达方式、句式变化、词义选择等方面对《傲慢与偏见》两个中文译本中人物对话部分的对比分析,讨论如何还原小说人物特征,再现作者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2.
《可怜的KoKo》是英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约翰·福尔斯的一部作品,作者运用元小说的技巧,关注人物的叙述语言,并通过对语言的反省与思考对自我进行不断认识。小说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语言观和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3.
<可怜的KOKo>是英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约翰·福尔斯的一部作品,作者运用元小说的技巧,关注人物的叙述语言,并通过对语言的反省与思考对自我进行不断认识.小说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语言观和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4.
邓婷琛 《海外英语》2014,(21):148-149
小说是十分具有自身文体特色的文学文体,不同的作者会有自己的语言风格,甚至同一个作者的不同作品也会呈现不一样的文体风格。该文尝试从词汇、语法、修辞和语境这四个包含文体因素的层面出发,采取举例分析的方法,探讨如何更贴切地进行小说翻译,将小说的文体风格更好地传递到译文中去。  相似文献   

15.
小说是十分具有自身文体特色的文学文体,不同的作者会有自己的语言风格,甚至同一个作者的不同作品也会呈现不一样的文体风格。该文尝试从词汇、语法、修辞和语境这四个包含文体因素的层面出发,采取举例分析的方法,探讨如何更贴切地进行小说翻译,将小说的文体风格更好地传递到译文中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中的文学后现代主义特征作为研究对象,以“文学后现代主义”在《洛丽塔》中所展现出来的艺术意志自由、现实经验的艺术范式、对传统的反抗等因素为线,以小说片段解读为点,以作家创作的时代思想动态为面的结构进行逐步展开,对纳博科夫小说中的“现代性”特征的书写进行整合和解析,以此来把握作家对《洛丽塔》的语言风格和审美价值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7.
美国西部小说,作为美国西部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国民族性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现代主义文学得到了标志性的发展,西部小说的创作,对传统西部神话的进行了解构和颠覆。美国西部小说体现了不仅体现出后现代主义的部分特征,同时,它更广泛地涉及了弱势文化的种种问题,更强烈的展现出了美国的自我意识和反叛精神,以新的视角,新的表现手法诠释美国西部古老传奇。本文主要从后现代主义视角对西部小说持久鲜明特征进行深入系统研究,总结这一时期西部作者们的创新实践特点,从而对新西部小说有更丰富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从禅宗的视角探讨意识流的哲学内涵,从意识流小说对主体和客体、形式和内容相互关系问题立场,对真理和理性的态度,以及其对作者在文本中的地位的看法等方面揭示意识流小说的哲学价值、美学价值,指出意识流文本受到后现代主义重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诞生于18世纪的劳伦斯·斯特恩的小说<项狄传>被后世认为几乎具备了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所有特点,斯特恩所处的社会环境在小说中处处体现,甚至作者自身影像在小说中也有所折射,使得作品与作者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不仅在表现形式上而且在文本内容方面都反映了“后现代垃圾现象”,体现了垃圾(非创造性)元素的价值;一方面,小说中一些看似毫无意义的“垃圾”语言或内容却是符号系统、文化价值和文本意义的构成要素;另一方面,小说文本中垃圾的频繁呈现,虽然标志着社会经济制度的不合理以及生态环境、人际关系、人的主体性、语言和生活本身的迅速沦丧,却匪夷所思地成为摧毁等级社会结构的战略手段。本文在分析一系列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基础上揭示语言、意识形态和垃圾元素之间的关系,阐明垃圾元素是后现代主义文学风格、语言实践和文本内容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