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8,(4):6-7
福州船政学堂是洋务派创办的中国近代最早的实业学堂和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起点。从它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划分、教学模式和学生就业等方面,可以看出其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点。弘扬与传承船政精神,对振兴职业教育,创新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文化育人体系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弘扬船政文化在于学、在于用、在于实践,作为船政学堂的传承校,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凭借船政学堂独特而深厚的人文资源优势,秉承船政学堂"趋变求新"的办学精神,以船政精神与办学精神相融合、船政教育与现代教育相融合、船政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船政办学与社会需求相融合为主体。研究船政文化对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的影响和带动作用,使船政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形成以文化引领为特点的良好发展氛围。  相似文献   

3.
船政学堂在人才培养上有许多独特的可供后人借鉴的经验,船政集造船、教育为一体,形成了优秀的船政文化,借鉴船政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爱国情怀、海权意识、"师夷长技"育人模式、国际化视野等经验,对培养适应建设海洋强国的船舶与海洋类人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同时,以与船政学堂有较深渊源的江苏科技大学为例,介绍培养船海类人才的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过程可以追溯到近代史上的新学以及洋务运动。福建船政作为洋务运动的产物,对开启文化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挖掘福建船政与文化现代化的关系,探究福建船政所蕴含的文化特点,总结其对文化现代化的影响和启示,对实现文化现代化,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职业教育文化的现实困境,是指职业教育文化与职业教育发展程度不匹配,且尚未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船政文化具有民族使命感、爱国主义精神、创新与变革精神、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和强调历练的人才培养观等独特内涵,这极大地丰富、发展了我国职业教育文化.一方面,技术文化经世致用的功能得到普遍认同,且与核心价值观得到有效融合;另一方面,扭转了轻视职业教育的社会风气,首次出现了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形态.至此,高职文化建设可从增强使命感、深化理论研究、融合企业文化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马尾船政的创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她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近代军事工业基地之一,培育了一大批海军和科学技术人才.马尾船政文化是中国近代社会大变迁、福建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船政文化的形成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文章主要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详尽分析了船政文化的形成要素.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的船政文化之所以能够兴盛于一时,原因在于当年的开拓者们曾经具备强烈的务实、创新和爱国的精神.然而,由于近代中国的执政者迟迟未能进行重大改革,船政文化终于全面衰败.在全球化时代,只有以开放明智的文化心态去积极应对汹涌而来的西方强势的异质文化,才能够推进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福州的贡献是独特的.林则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福建巡抚徐继畲作<环瀛志略>一书,全面介绍世界各国;马尾船政学堂的建立,是中国最早引进西方科技体系的尝试,为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船政学者中,严复翻译<天演论>、<法意>等西方社会政治学名著,使中国人认识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现实,从而推动了清末的雏新运动;而林纾与船政学堂人士合作,翻译了大量的西洋名著,给中国文人展示了西方文学世界;他们的贡献为铸就新一代中国人奠定了文化基础.此外,在法国生活的陈季同,用法文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沟通中西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留学生与近代中外文化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中国的文化交流始于鸦片战争,留学生群体既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又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中介。留美幼童、福建船政学堂赴欧学生和清末民初留日学生群体通过介绍和引进西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和社会转型,对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纪录片《船政学堂》首次以编年体与共时性兼备、中西文化学者共同讲述的国际化视角,从"人"的角度切入,来讲述船政学堂以及船政毕业生鲜为人知的故事。其叙述特色与旨归表现为: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相互结合,再现了"船政学堂"办学的艰难历程与不俗成就;以人物叙事为中心,彰显了"船政学堂"为代表的近代精英的民族情怀;以史鉴今,透过"船政学堂"的办学历史探索近代中国图强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1.
福建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开创了近代教育的先河,为近代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福建船政学堂章程及规章制度与其教育的成功有着密切关系。本文通过介绍福建船政学堂的章程制定,挖掘其在招生就业、专业课程设置、考核制度、学生管理及办学模式等方面的特色,探讨其对现代大学章程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发端于一个世纪前的清末,最早始于洋务运动中的外语学堂。1862年北京设立京师同文馆,1863年,上海设广方言馆等,主要培养翻译人员。工业性质的学校,最早始于军工工业,1866年福州船政局附设船政学堂。天津在1881年创办北洋水师学堂,1886年设天津武备学堂,1893年天津创办军医学堂。天津的技术学堂始于1880年设立的电报学堂。工业职业教育则以周学颐创办的工业学堂为代表。  相似文献   

13.
福建船政学堂是最早一批聘用外籍教师的中国高等学校。面对鸦片战争后的剧烈社会变化,船政学堂大胆采用外籍师资来校授课,以期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船政学堂也在管理外籍教师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外籍教师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李小燕  林颖  陈文景  郑敏 《小火炬》2014,(1):F0003-F0003
你知道吗?福州有着悠久的航海历受,19世纪中后期在马尾创办的福建船政更是探索中国复兴之路的起点。为了让学生灵深入地了解船政文化,近期,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举办了首届船政文化节。文化节队“眼中、文中、诗中、影中、画中的船政文化”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5.
福建船政学堂,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先河,不仅培育了中国第一批海军人才及其他科技人才,在教育教学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船政模式,其办学体制及措施与经验对当今的职业院校发展仍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试论民国初期职业教育思潮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66年左宗棠奏请创办福建船政学堂,拉开了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帷幕,到1903年清政府将实业教育列入学制。这样,我国第一次有了职业教育的学校体系。从民国建立到二十年代末期的十多年时间内,全国上下一直呼吁创办职业教育和提倡职业教育,并形成了一股社会思潮和实践运动。这种思潮和实践运动,对我国以后职业教育的发展与走向,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薛菁 《闽江学院学报》2004,25(1):102-105
文章从福建船政学堂创办的目的、课程的设置及其取得的成绩等方面进行论述,充分肯定了船政学堂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对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教育理念作了客观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18.
弘扬劳动精神、开展劳动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挖掘总结船政文化中劳动精神的内涵,对当前高职学生中劳动教育现状进行审视,针对高职学生人才培养劳动教育的不足之处,提出结合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特点建立符合高职学生发展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体系等解决对策,以期丰富船政文化的内涵,更好地在高职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产生良好的劳动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马尾船政文化是福州城市精神的代表.随着近年来马尾船政研究的开展,很对专家学者对马尾船政文化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挖掘.然而,其丰富的体育内涵却鲜少有所涉及.而马尾船政文化以海洋文化为核心,其体育内涵蕴藏在船政学员的体育课程、体育活动及民俗活动中.体育内涵不仅消解腐朽的封建制度,加快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而且承载了船政文化对外传播的使命.只有通过构建马尾船政文化体育圈,从理论研究的投入,协同机制的建立及竞技休闲体育活动的开展三方面入手,才能把马尾船政文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福建船政学堂的外语教育模式卓有成效,无论从教材选编、师资建设,还是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福建船政学堂都有其非常特色,其办学成就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对当今中国高职的ESP教学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