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实验探讨曲水县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不同氮、磷、钾配比与用量对春青稞"藏青320"产量的影响,为指导曲水县春青稞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的春青稞肥效试验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此区春播域内春青稞推荐施肥量(kg/亩)为:N7.75、P2O52.49、K2O4.25。  相似文献   

2.
氮磷钾肥对旱地春油菜生长和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氮、磷、钾肥料对旱地春油菜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合试验区域自然条件和农民常规施肥,采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了氮、磷、钾不同用量对油菜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确定了本区域内春油菜产量与氮、磷、钾肥料因子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Y=2342.76+400.47X1-143.66X2-86.29X3-28.40X21+12.47X22+60.36X23+5.25X1X2-18.20X1X3-14.02X2X3,最佳产量为3194.06kg.hm-2时,对应的施氮量101.97kg.hm-2、施磷量85.74 kg.hm-2、施钾量36.15 kg.hm-2。试验区域内春油菜缺氮处理相对产量为64.95%,因此土壤氮素偏低,为低肥力水平,缺磷、钾处理相对产量大于95%,土壤磷、钾为高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3.
利用现代肥料二次回归"3414"设计,对雁江区老君镇泉溪村三社小麦施肥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小麦产量与氮、磷、钾三因素的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回归模型为:Y=247.45+23.41N+10.40P-35.51K-0.47NP+0.60NK+3.55PK-0.70N2-0.93P2+1.507K2。通过此肥料效应函数获得的小麦最高产量推荐施肥指标为:N 10.66kg/亩、P 5.6kg/亩、K 3.08kg/亩,小麦产量422.86kg/亩;最高经济效益推荐施肥指标为:N 9.19kg/亩、P 6.52kg/亩、K 2.96kg/亩,小麦产量421.41kg/亩。当氮、磷、钾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施用量时,小麦产量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林周县"3414"春青稞肥效试验结果,对其采用函数拟合法和梯度分析法进行联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氮肥(N)施用量在7.5kg/666.7m2~8kg/666.7m2的范围内,产量可以达373.45kg/666.7m2~373.76kg/666.7m2;五氧化二磷(P2O5)施用量在2.5kg/666.7m2~3.5kg/666.7m2的范围内时,产量可达375.8kg/666.7m2~380.11kg/666.7m2;氧化钾(K2O)施用量在4kg/666.7m2~5kg/666.7m2的范围内时,产量可达370.13kg/666.7m2~371.37kg/666.7m2。由此推荐林周县春青稞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N7.5kg/666.7m2~8kg/666.7m2、P2O52.5kg/666.7m2~3.5kg/666.7m2、K2O4kg/666.7m2~5kg/666.7m2。  相似文献   

5.
采用"3414"试验设计,对西藏玉米进行氮、磷、钾不同配比研究。结果显示:氮、磷、钾不同配比几乎都可以提高玉米秸秆产量,处理14(N2P1K1)、12(N1P1K2)、2(N0P2K2)的氮、磷、钾配比最有利于玉米秸秆产量的提高,均比对照增产30%以上;氮、磷、钾不同配比还可以改善玉米秸秆的营养成份,处理9(N2P2K1)能够增加玉米秸秆的粗蛋白含量,处理10(N2P2K3)能够增加玉米秸秆粗脂肪含量和粗纤维含量,处理2(N0P2K2)能够增加玉米秸秆粗灰分含量、P含量,处理14(N2P1K1)能够增加玉米秸秆Ca含量,处理4(N2P0K2)能够增加玉米秸秆无氮浸出物含量。因此,当地尿素最佳施用量为15.95kg/666.7m2;磷酸二铵的最佳施用量为26.87kg/666.7m2;硫酸钾的最佳施用量为37.13kg/666.7m2。  相似文献   

6.
2003-2007年全县16个耕地土壤肥力监测点监测结果表明:耕地土壤耕层养分中的有机质含量基本稳定,平均值为1.35%,碱解氮呈缓慢上升趋势,速效钾平均值为125.7mg/kg,仍呈下降态势。耕地土壤耕层氮有盈余,磷稍亏,钾严重亏缺。施肥量不足是影响我县小麦单产的主要因素,磷、钾施用量不足是影响玉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3414"肥效试验结果,研究氮、磷、钾肥用量和配比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并获得了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优化和解析,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氮磷钾建议推荐量分别12-15kg/亩、7-10kg/亩、7-10kg/亩.  相似文献   

8.
在土壤肥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制约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氮素,其次是钾素,磷素对产量的影响最小。增施氮、磷、钾肥均能增加每百公斤籽粒氮、磷、钾的吸收量,且配方施肥处理略高于常规施肥处理;氮、磷、钾素配方施肥处理的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9.
对林芝地区察隅县玉米采用"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了配方施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点最大产量的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N 8.63kg/667m2、P5O22.01kg/667m2和K2O3.36kg/667m2,此时玉米的产量为724.78kg/667m2;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 8.59kg/667m2、P5O22.08kg/667m2和K2O3.28kg/667m2,对应玉米产量为724.95kg/667m2。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不同的水处理和肥处理,研究不同水肥耦合对春青稞生长发育的影响,找出春青稞需水最佳配比,提高春青稞对水肥的利用效率.实验表明:当水处理为W2(田间持水量的65%)、肥处理为N2(施肥10g/pot)时春青稞的产量最大,此时水肥利用效率最高,最环境的污染也最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冬小麦的经济合理施肥。在以施微肥为肥底的基础上,各施肥处理均比对照有显著增产效果,增产率达0.27%~17.84%。不同处理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也都有所增加。但施肥量过大,易引起小麦倒伏。在该试验条件下,产量模型为y=-3.3009x2+29.297x+463.43(R2=0.9847**),最高产量(598.32kg/亩)的施肥量为45.7kg/亩,经济合理施肥量为40.1kg/亩,施肥利润为687.1元/亩。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是以山南贡嘎县朗杰雪乡为试验基地,按商品有机肥与复混肥不同配比形成不同水平的处理,在同一时间和气候条件下,对青稞作物成长及长势进行了全过程监测得出:肥料处理3的籽粒产量最高,折亩产量可达203.82kg,且施用300kg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后,对其产量的影响不大,且施用有机肥对青稞出苗没有影响,没出现烧苗现象;肥料处理5对土壤有机质提高幅度达4.9%,为最大,同时土壤容重和pH值也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变大而变小,有效改善了土壤通透性和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水稻田施肥中不同氮、磷、钾肥水平配比,得出各种肥料在黔西南中部典型水稻土上的增产效果、肥料效应、最佳施肥量、肥料利用率等,为指导当地农户进行合理施肥提高依据,2011~2012年,在安龙县平乐等乡镇开展了水稻田间肥效试验,试验证明,在黔西南中部典型水稻土上,土壤肥力高低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肥料不同使用量与比例对水稻产量有深刻影响,产量与肥力效应函数之间的相关性明显。各种肥料最大用量与最佳用量有所差别,不是产量水平越高,需要施用的肥料用量越多。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密度、肥力对春青稞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以早熟春青稞品种‘藏青690’为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6个不同处理下‘藏青690’冠层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该品种在低肥条件下产量最高,其群体冠层结构具有以下特征:(1)叶片基角和开张角自下而上逐渐减小,冠层夹角较小,株高在103.62cm左右,穗长6.47~7.06cm,穗粒数在47.2~50.4粒,节间长度18.65~18.87cm,叶面积47.68~60.68cm~2,比叶重4.5~5.3mg/cm~2(2)‘藏青690’不耐肥,耐瘠薄土地(3)籽粒饱满程度对其产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5.
基于GeoChem Studio平台,二调土地图斑为评价单元,对甘洛县坪坝乡松树坪村土壤养分元素进行了地球化学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综合等级以一等(丰富)为主,面积7280亩,占总面积的58.07%。土壤整体营养成分充足,氮、磷、硼、钼、锰和锌等多种元素丰富,有机质、钾和铜元素较丰富。研究区富氮、富磷、相对缺钾的现象由当地居民施肥引起,这种情况要及时根据土壤肥力水平调整氮磷钾施肥比例,有针对性地施肥。同时,对于营养丰富的土壤也要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16.
通过春青稞QB14、QB27、北青8号、藏青2000在昌都市经开区旦达村设立3个不同施肥量、3个不同播种密度的试验分析数据发现,QB14丰产性好,QB27粮草双高,按不同的种植要求和施肥方式,适应昌都市不同生态区域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方法,在影响青稞产量的农艺措施因素中,选择播种期、底肥施用量、追穗肥时期作为生产上的决策变量,以青稞产量为目标函数,所得试验结果通过微机计算,建立了二次回归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主效应、交互效应的分析结果,播种期、底肥施用量不同是影响产量的主要控制因子,说明其最佳优化方案,在西藏林芝气候、环境条件下"康青3号"品种最高产量的最优组合为:播种期4月8日至4月10日;底肥施用量210~240 kg/hm2;追穗肥时期6月26日至7月4日是最佳农艺措施方案.这一研究结果对春青稞采用模式化栽培技术提高春青稞产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秋季复种的白菜、萝卜两种作物上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增施钾肥对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施氮磷等肥料基础上增施钾肥对两种蔬菜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施氯化钾10kg/667m^2和15kg/667m^2,白菜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16.2%和18.5%,白菜经济最佳施用量为12.1 kg/667m^2;萝卜施氯化钾10kg/667m^2与15kg/667m^2,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33.7%和26.7%,经济最佳施用量为11.7kg/667m^2;白菜和萝卜施氯化钾5kg/667m^2和20kg/667m^2时增产率均较低;施钾对蔬菜干物质、可溶性糖和全氧化钾含量均有提高,氯化钾施用量对这两种蔬菜的品质与产量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林芝地区野生手掌参典型分布区的土壤养分条件进行调查研究,掌握手掌参生境土壤养分状况,以期为手掌参种质异地保存和人工栽培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集15个手掌参典型分布区45个样地的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测定分析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并对其含量状况进行评价,同时利用聚类分析对手掌参生境土壤进行分类。结果手掌参生境土壤0~20cm土层pH范围4.62~7.23,0~10cm土层85%以上的土壤样本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达到一级肥力标准,均值分别为113.66 g/kg、4.76 g/kg、335.03 mg/kg;10~20 cm土层80%左右的土壤样本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处于中等至丰富水平,均值分别为37.15 g/kg、1.79 g/kg、124.13 mg/kg。0~10 cm土层57.78%的土样全磷含量(均值1.01g/kg)处于丰富水平,62.22%的土样有效磷含量(均值24.57mg/kg)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88.89%的土样速效钾含量(均值207.19 mg/kg)处于中等至丰富等级;10~20 cm土层75.56%的土样全磷含量(均值0.43 g/kg)处于缺乏状态,80%左右的土样有效磷含量(均值13.00 mg/kg)、速效钾含量(均值114.26 mg/kg)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利用聚类分析将林芝地区手掌参生境土壤分为7大类型,占比分别为17.78%、57.78%、6.67%、6.67%、4.44%、4.44%、2.22%.除第Ⅰ类型外,其他类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含量均很高。结论手掌参生境土壤呈酸性至中性,以酸性土壤和微酸性土壤为主,土壤养分整体表现为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丰富,磷养分供应水平较差,表层速效钾含量较高,表下层速效钾含量较低。0~10cm的表层土壤肥力水平整体优于10~20cm的表下层。不同手掌参分布区土壤养分条件差异很大,表明手掌参对土壤养分条件的生态适应范围较广,既可以在贫瘠的土壤上生长,也可以在肥沃的土壤上生长。除第Ⅰ类型外,其他类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含量均较高,表明手掌参多分布在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环境中。  相似文献   

20.
采集广西某甘蔗产区27个具有代表性的表层土样,监测分析p 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指标。分析广西某甘蔗产区土壤p H值和养分的现状及其相关性,并利用物元分析法对其土壤养分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蔗区土壤偏酸,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均值分别为28.61g/kg、1604.53mg/kg、541.92mg/kg、14105.86mg/kg、28.05mg/kg、73.47mg/kg和100.68mg/kg。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速效钾与有机质和全钾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效磷与全氮呈着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效磷与全磷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速效氮与全磷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全钾与机质和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利用物元分析对蔗区土壤养分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大部分(70.37%)蔗田土壤肥力等级处中上水平;研究区仍有部分(29.63%)土壤的肥力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该研究区内的土壤肥力分布不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