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余阳 《广西教育》2012,(26):34+70-34,70
马卡连柯曾说:“我自己从十七岁起就当教师,我曾长时间想过:最好先把一个学生管理好、教育好,然后再教育第二个、第三个、第十个,当所有的学生都教育好的时候,那就会有一个良好的集体了。  相似文献   

2.
通过班级群体整合以培养优秀班集体●湖南省教育学院教育系周绍庚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了一条宝贵的经验。他说:“我自己从十七岁起就当教师。我曾长时间地想过,最好先把一个学生管理好,教育好,然后再教育第二个、第三个、第十个,当所有的学生...  相似文献   

3.
学生群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团队组织、班级集体和小组中被组织规定的、制度化的正式的群体,即集体;另一类是学生间的友好、结伙、小团体等非制度化的自发群体,即非正式群体。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必然结果。教育社会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校生活可分为两个过程:一个是正式的过程,即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一个是非正式的过程,即学生自由组合与人交往学习的过程。相应于正式的过程,学生从教师、长辈那里获得人类社会所积累的知识技能、社会行为规范。实现这一过程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通过班集体、团队等正式群体来进行的。相应于非正式的过程,就可能形成学  相似文献   

4.
王新 《辽宁教育》2007,(4):29-30
优等生群体,是指这样一个学生群体:他们学习成绩好,有较强的纪律观念,受到老师的赞许——在班集体的建设中。这个群体是班级的核心,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有着不容忽视的力量,有着极强的牵引力和影响力.足可以凝聚班风.带动整个班级的走向。但是.由于这个群体的学生们长期受到“优待”,致使他们的弱点由于受到忽略而逐渐演变成了缺点。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优等生:他们学习成绩很好.可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等方面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果这个群体得不到科学的管理,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得不到正确的培养,那么就很可能适得其反,成为班集体建设的沉重负担,甚至成为班集体建设的障碍而祸乱班级。记得刚参加工作时.笔者曾带过这样一个班级.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居然懂得拉帮结伙.把班级搞得四分五裂,纷争四起,而追根溯源,其始作俑者原来就是班级的几名优等生。他们自以为是,互不服气,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公说公理,婆说婆理。在这样的优等生群体带动下.班级已经乱成一锅粥.哪里还谈得上良好班风、优秀集体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徐晓俊 《成才之路》2014,(35):32-32
正正式群体是指有共同组织目标的人群,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和方针要求组合而成的组织形式。初中班级的正式群体,指的是在班主任的具体领导下,按照一定的班级纪律规章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只有当班级正式群体凝聚成集体时,整个班级的运转才能够便捷高效。基于此,笔者就初中班级正式群体的有效管理进行探究,经过反复实践论证,提出如下三点建议。一、综合衡量,选好班集体正式群体领导者班主任虽然是初中班级正式群体的行政主导者,但在正式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良好的班级集体是儿童自我教育的强大力量。生活在这样集体之中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会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了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7.
张秀奇 《黑河教育》2013,(11):25-25
在学校教育中,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班集体不同于班级。班级是校内行政部门依据一定的编班原则把几十个年龄和学龄相当、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的正式群体,同学们尽管形式上同属一个班级,实际上都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此时班级并不能称之为班集体。新的班级组建以后。许多学生还没有适应新的班级和环境,还很怀念以前的班级和同学,对新的集体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新班级只是在形式上是一个集体,距离真正的班集体还有很遥远的距离。因此,建设高效班集体的探讨就有了极大的现实意义,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一、班级非正式群体的个案 在2010年我所任教的六年级一班,我发现,学生总是三个一群,四个一伙,五个一队。他们有自己的作息时间、自己的游戏规则。于是,我深入细致地明察暗访,这就是班级体中的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是相对正式群体而言的。就班级管理而言,所谓非正式群体是相对于班委会、团小组等一类正式群体而言的,  相似文献   

9.
思想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慧珍 《考试周刊》2010,(19):227-228
一 人的生活环境和所在的集体无时无刻不在熏陶教育着每一位成员。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要培养出社会的合格人才,必须有良好的校风,这样才能形成最佳的育人环境。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形成良好的人格。而班级是组成学校的基本单位,因此好的校风必须从班级入手。好的班风可以约束、熏陶每一位学生。如何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呢?我的主导思想就是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此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职高生的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差,其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面对这样一些学生组成的新集体,我在犯愁的同时,也深深感到班主任工作任重道远。"万事开头难",一个班级的管理如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班主任在管理这个班级时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我每当带起始年级的时候都要注意五点内容。一、抓契机,把学生当朋友起始年级的学生对学校、老师、同学都感到很陌生,对一切都充满新鲜感,对学校、老师也很好奇,他们第一个想知道的就是自己的班主任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而且这时他们会留心观察  相似文献   

11.
每个人均属于、生活于某一特定的群体之中,学生更是如此.一方面,他们学习生活在学校、班级、少先队等正式群体;另一方面、还可能与班级内外的某些同学组成一个个非正式群体,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同时,非正式群体"具有一定的价值和规范系统,而这种价值和规范系统至少调节着各个成员的行为".由于非正式群体有相对稳定的人员、统一的群体行为,谋求的谐调心理,因而,对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我们曾通过各种途径调查分析了近五百名小学生,发现不同年龄特征的小学生中非正式群体形成发展有显著差异.低年级阶段,小学生已初步形成了正式群体的概念,又发展组合了非正式群体.一年级小学生一进入小学就面临着一个群体再组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对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和疏导吕绍采班级是学校领导下的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是正式群体,这是学生经常共同学习、生活的地方。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往往要花很大精力来作班集体的培育工作。在诸多工作中,对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管理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  相似文献   

13.
班级是学校的一个集体分成,是一个由班主任领导的集体。一个学校由这样的一个个集体组成,一个班级的好坏班主任有直接责任。班主任的工作是相当严峻的,来不得半点马虎。因为一个班级学生的差异甚大,要想管理好必须要有一定的头脑。我就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一点反思做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4.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最基本的单位组织,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这就使得班级群体要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班级良好的群体关系是一个班级和谐发展的前提,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要根据行为组织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心理规律,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来构建班级中良好的群体关系,并以此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校的教育进步。  相似文献   

15.
我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二十几年中 ,曾尝过工作艰难的苦涩 ,更品到了成功的喜悦。在这苦涩与喜悦中 ,我慢慢悟出了一些道理 ,班主任工作不仅是完成学校所布置的班级工作 ,“管住”学生 ,更是为了完成一项神圣伟大的使命———建设一项人格培养的工程 ,培养出众多的有远大理想、有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有鲜明个性又有高度集体意识的合格的公民。就这个目标来说 ,班主任工作是崇高的 ,更是艰巨的。“群体教育”———班主任工作的核心。班主任工作是烦琐的。事无巨细 ,只要与班级、与学生有关的 ,班主任不能不过问。从初一着手组建班级始 ,…  相似文献   

16.
王志军 《考试周刊》2012,(1):195-195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马卡连柯曾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集体的自身力量就是班级的凝聚力,有了这种凝聚力,就会带动班级每个成员团结和谐,奋发上进。一个班级,是不能没有凝聚力的。如果像一盘散沙,这个班级也就失  相似文献   

17.
陈静 《考试周刊》2010,(40):226-226
相对于班级、小组等学校教育中的正式群体,在学生中间还普遍存在着各种以情感成分为主要调节机制而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由于这些非正式群体对学生个体的成长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如何对待学生非正式群体就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史秀艳 《考试周刊》2011,(57):229-229
从教多年来,我体会最深的是“教书育人,教书育才”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学生就会懂得如何做人;重视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就有了“智”的开发。在这些工作中“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一种习惯的养成对个人、对群体、对社会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一种好的习惯会造就一个人,形成一个团结的集体,纯洁社会风气;一个坏的习惯则会毁掉一个人,涣散一个集体,毒化社会风气。对中学生来讲,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比掌握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得多,也艰巨得多。使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生养成一种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19.
一、中小学生班级群体的性质定位研究 群体(group)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形式,每个人都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个体在群体中生活,并在群体中发展。中小学生的班级群体是一个特殊群体,但这种特殊群体的性质是什么,在心理学界却有不同的观点。 有的心理学家认为,中小学生的班级群体是“工作群体”。Aldetfet(1977)、Hackman(1987)和Robbina(1994)曾给工作群体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它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相互协作的由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并总是置于一个或更大的社会系统中作为群体成员,他们要完成在群体中所担负的责任,同时他们要完成的任务是影响到别人。具有这种定义特征的,不仅仅是中小学生班级群体,还有社会上其他类型的社会群体,如生产班组等。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班级、小组等学校教育中的正式群体,在学生中间还普遍存在着各种以情感成分为主要凋节机制而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由于这些非正式群体对学生个体的成长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如何对待学生非正式群体就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