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终身教职制是美国教师聘任制度的重要特征,这一制度自确立之日起就一直存在着争议,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存废问题再度引起人们的争论与关注,终身教职制度面临新的困境和挑战,许多高校正在考虑实施或已经实施终身教职改革.  相似文献   

2.
美国大学终身教职时钟暂停政策是终身教职制改革的重要举措,适用于教职轨教师因个人与家庭原因延长教职考查期.它体现了灵活的高校人才机制和家庭友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促进高等教育卓越性和多元化发展.终身教职时钟暂停政策动因是高校教职试用期教师,特别是女教师的职业满意度低下,教职轨教师比例下降等现实矛盾;其理论依据是职业安全准则、社会性别理论以及同构化原理.基于对7所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研究发现:政策内容涉及适用条件、延长时限以及申请流程;政策办法稳定、实施流程规范,但也有值得其他国家在未来改革中警惕的问题与障碍.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公立大学非终身教职教师比例增长,而终身教职教师比例下降,兼职教师数量增长迅速。在各州高等教育投入普遍不足的背景下,各州公立大学纷纷对原有的终身教职制度进行改革,促成了终身教职制向终身教职聘后评审制的转变,这一变革对大学和教师都产生了相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美国高校终身教职后评估是一种独立于年度评估的系统性和综合性的教师业绩、发展和成长的评价制度。它在评估的频率和综合性、教师同行参与程度、自我评估的利用、绩效目标、建设性反馈的程度等方面,不同于以涨薪、晋升、教学奖励、学术休假、资助和研究生导师资格为目的的其他评估。美国高校终身教职后评估制度以促进教师成长和发展为主要目的,强调同行评议并尊重教师权益,评估类型多样化,评估标准承认学科和职业发展阶段的差异,包括定期评估、选择性评估和混合型评估三种类型。终身教职后评估制度激励和约束终身教职教师持续发展,使终身教职制更加完善。终身教职后评估制度聚焦于终身教职的功能用途,而不是将其界定为一种特权、地位或保护,它通过提供有效评价、有用反馈、适度干预、及时和肯定的帮助,促使每个教师在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保持良好的专业发展和业绩。终身教职后评估的发展性、专业性、周期性、灵活性和多样性都为中国高校教师考核与评估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启示。中国高校在教师考核与评估中,应以帮助教师成长和发展为主要目的,强调发展性目标,适当放宽评估周期,由校内教师同行根据被评估教师的学科专业特点、职业发展阶段差异等,帮助教师查找和发现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改进方案。通过评估使教师既能潜心从事教学、研究和服务工作,同时增加适度的压力和危机感,从而持续保持积极上进的专业意识和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5.
终身教职制是20世纪初美国大学确立的教师任用制度,是美国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推行终身教职制的主要障碍有三个:一是人员流动性障碍,二是缺乏学术共同体,三是公平严格的评价体系在我国尚不健全。因此,目前还不是变革的最佳时机。但通过研究终身教职制,有助于我们思考我国现阶段高校教师任用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大学终身教职制度是美国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20世纪后期终身教职制度开始不断受到抨击,社会各界纷纷提出争议和批评,终身教职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而终身聘任后评审制的实施,为终身教职制度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美国高校终身教职后评估是终身教职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美国高等教育面对新公共管理运动与高等教育问责制的双重压力所做出的现实选择,为美国高校的卓越发展提供了有效助力。基于对美国9所一流研究型大学终身教职后评估制度的探析发现:其文本内容可概括为评估目的、主体、内容、方法、结果应用以及客体保障六个方面,呈现出政府、管理与学术三种制度逻辑相互交织的复杂图景。系统研究美国高校终身教职后评估制度的实施路径及其蕴含的逻辑可以为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中聘后考核管理机制的完善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面对来自各方的改革压力,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存在多种改革方案,并且一些改革方案在多样化的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中得到部分施行。但是,这并没有改变终身教职制度的主导地位。终身教职制度仍然是美国大学选拔和激励教师最有效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
美国终身教职制是当今世界居主流地位的大学人事制度。中国高等教育的教师制度改革如要学习终身教职制度,有必要澄清其现实危机、历史演变与民族性问题,继而考虑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终身教职后评审制度是在高校问责制、终身教职受到批评和高等教育财政紧缩三大压力下的共同产物.它分为年度评审、综合评审和目标评审三种形式.在终身教职后评审已经普遍实施的情形下,需要详加思考:职后评审是积极的还是"附加的"?具有高度利益关系还是重在职业发展?谁接受评估?谁来评估?  相似文献   

11.
美国高校终身教职后评审制度是对终身教职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看,这种变迁的原因是寻求利益的最大化,其变迁的方式是一种渐进性的和诱致性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美国教师终身教职制度历经近百年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保障教师职业的作用,但又因不利于解聘不合格教师而备受责难。近年来,美国掀起了改革教师终身教职制度的热潮,形成了取消教师终身教职制度和完善教师终身教职制度两种改革动向,但后一种动向居于主导地位。为完善教师终身教职制度,研究者建议:要避免不合格教师取得终身教职资格;简化和完善教师解聘程序;为续聘教师提供多年合同;为无过错的低效能教师提供离职补偿。  相似文献   

13.
美国现行的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是历史传统、市场逻辑和政治诉求等多重力量博弈的产物,其突出特点是适应学术职业的特殊要求,强调以终身教职制度维护学术自由,同时重视聘任程序的法制化。面对日益增强的外部压力,多数高校不得不适度弱化对教师的终身聘任并推行终身教职聘后评议制度,但即使是这些以保留终身教职制度为前提的改革依然引发了广泛争议。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日本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为了提升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培养科技后备人才,于2011年推出了"普及与确立终身教职制计划"。该计划通过向高校提供经费支持,鼓励与推动高校实施终身教职制,为优秀的年轻研究者提供稳定的工作岗位和优厚待遇,以及利于其开展研究工作的支持。该计划在高校的积极参与下,招揽了优秀的年轻研究者,年轻研究者也在该制度的激励下以及政府和高校的扶持下,取得了出色的科研成果。但随着计划的推行,也出现了急功近利、重理轻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终身教职制(tenure)是美国大学的一项重要的教师聘任制度,在设立和发展的60多年中,它对于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在当前经济市场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浪潮中,对这一制度存亡和改革的争论不断,但是它至今仍然被保留为美国大学一项重要的教师人事制度。我国大学的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已经开始并在不断深入中,美国大学的终身教职制是我国改革的重要参照制度之一。正如比较教育大师萨德勒所说,“我们不能随意地漫步在世界教育制度之林,就像小孩子逛花园一样,从一堆灌木丛中摘一朵花,  相似文献   

16.
英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撒切尔时代新右派改革的一项重要产物,《1988年教育改革法》规定大学有权以人员多余为由解聘学术人员,从而大大软化了传统的刚性终身教职。英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改革不仅导致学术人员提前退休和临时工化趋势,而且强化了学校行政权力,对大学治理和学术专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大学校园,对终身教职后评估众说纷纭。多数教师认为,在评估中只得到很少甚至完全没有得到有效的业绩反馈,评估对教师的业绩没有影响。这些研究结果可用来反思并改进我国高校的教师考核工作。  相似文献   

18.
美国高校终身教职后评估制度的兴起、内涵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高校的终身教职后评估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后实施者渐众。根据评估的目标指向、政策的制订主体和实施的时间安排等不同的角度,终身教职后评估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尽管在实施中的落实情况不一,美国大学教授协会提出的有关终身教职后评估的实施建议为确保终身教职后评估的顺利进行不可或缺。我们认为,在目前终身教职备受质疑的背景下,终身教职后评估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9.
终身教职制度作为一项保障大学教学科研人员的职业安全和学术自由的制度,在美国学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和四年制学院中广为采用,逐渐成为教师聘任制的核心,并成为美国大学中起主导作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人事制度改革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师资队伍建设又是人事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探索新形势下的师资队伍建设的使命及策略,综观终身教职的发展脉络及争议,终身教职制度对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仍具有一定的启示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是20世纪初美国高等教育领域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人事管理制度。终身教职的确立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和制度优势,不仅能为大学发展选聘德才兼备的高水平教师,而且能为教师自身发展提供职业安全保障,对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助力作用。虽然终身教职制度近年在美国遭到存废质疑的挑战,但其独特的制度优势依然显示出其强劲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