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鹿鸣 《科技风》2011,(15):242
高校招生与就业制度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招生和就业工作也是学校发展的两项重要工作。通过对高校招生与就业现状及关系分析,提出了构建高校招生与就业联动机制的策略,以期能够帮助毕业生提高自身就业力,实现学生就业道路的畅通。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和日趋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作为高校的基层党务工作者,探索毕业生党员教育与就业管理工作进行结合和促进的新模式,有助于加强毕业生党员的职业目标感,推进学生就业工作,同时为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提供创新理念、为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提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婉 《科教文汇》2020,(7):11-12
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深化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就业创业工作质量,是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实施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助力。本研究基于对上海部分高校的实地走访与调研,总结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一些经验做法,分析了就业创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从深化教育改革、健全工作机制、规范就业市场和加强创业教育四个方面提出了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质量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4.
高校党建工作是高校党组织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开展的工作,而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充分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对新时代高职院校毕业生党建与就业工作机制创新进行分析和研究,厘清毕业生党建和就业工作两者内在关系,进一步推动毕业生党建和就业工作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华雪君  曹嘉燕  杨虹  胡馨 《科教文汇》2014,(32):211-213
教育部要求,从2013年起,各高校要编制并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今后将作为大学安排招生、设置专业、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依据。独立院校这一中国大陆特有的高等院校办学模式,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显得更为重要。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与公办高校、民办院校相比,有哪些竞争优势呢?本文试图以浙江省内某特殊独立学院(母体在省外)为例,从就业率、就业质量、月收入分析、职业吻合度、就业满意度分析该校2013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探寻此类独立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的有利因素,希望能为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招生以及学生的求职就业,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小议改善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几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毕业生是社会人力资源中非常宝贵的一部分,是促进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珍贵的人力资源。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社会用人需求没有明显增加、下岗职工寻求再就业增多、大批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从而加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对此,只有用改革的精神,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理念、模式、方法等大胆创新,才能建立起与市场机制、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新的就业制度,才能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周磊 《科教文汇》2012,(35):198-199
就业问题事关学生切身利益,毕业生就业率也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当前就业工作存在一些的问题,需要高校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在就业工作中注重三个结合,切实提高就业质量:一是将就业工作与职业生涯规划、就创业指导课程相结合;二是将就业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三是就业工作与创业创新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日益突出,如何通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转变就业观念,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试图就此观点展开论述,希望能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展开与毕业生的就业择业等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日益突出,如何通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转变就业观念,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试图就此观点展开论述,希望能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展开与毕业生的就业择业等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逐渐向着大众化教育模式迈进,高校毕业生也逐渐实现了从包分配到自由择业的就业模式的转变。然而随着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社会需求量的缩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的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中,笔者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论述了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一系列因素,并针对目前社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些提高职业指导就业工作的工作质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地高校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为提升就业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各高校应对大学生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学生确定方向、找准目标,实现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该文从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现状出发,对目前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实践性策略,希望能有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增强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及择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赵丽丽  赵红坡 《科教文汇》2011,(36):28-28,40
随着普通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社会热点问题,怎样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是当前就业工作的当务之急。各高校要细化目标、强化责任、广开思路、拓宽门路,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帮助毕业生就业。同时,毕业生个人要正确认识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克服理想主义,勇于吃苦,先就业后择业;要抢抓机遇,自主创业;更重要的是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就业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应对自如。  相似文献   

13.
蓝辛娇 《科教文汇》2012,(22):195-196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贫困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针对高校贫困生职业生涯概念模糊、综合素质低、就业成本负担大等问题,高校应进一步提高贫困毕业生综合素质,加强对贫困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为贫困毕业生拓宽就业信息渠道,完善资助体系,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4.
姜志兵 《科教文汇》2014,(32):209-210
理工科大学文科专业在高校学科建设发展中一直占有较重要的地位,文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状况也直接影响到学校整体的就业创业工作水平,通过对理工科大学文科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进行的调研分析,从拓宽渠道、营造氛围、增强指导、加强援助、推动实践等方面探索了理工科大学文科专业就业创业工作的新机制,全面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为切实增强理工科大学文科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方臻  成风  王楷 《科教文汇》2020,(13):107-10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供求趋向多元化。同时,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危机和矛盾日益凸显。本文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规划的调研,剖析应用型高校就业指导目前存在的问题,寻求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方向,为学前教育毕业生提供更有效的就业指导,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周鸣 《科教文汇》2020,(11):1-2
党建品牌化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之举,也是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举措。本文将"品牌化"理念引入高校基层党建,以我校公共管理学院"论公行嗓"系列活动为例,通过分析其实施举措、运作价值、工作成效以及创新性,为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实践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洪美珊 《科教文汇》2011,(19):191-191,197
一直以来,政府、高校侧重于把"就业率"作为评价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用"就业率"代替了"就业质量"。只有把"就业质量"作为评价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标尺,才能真正全面地反映毕业生就业的真实状况,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促进社会、国家、企业及个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在四个“四位一体”的基本思路下创新发展就业促进机制,将是发挥河北省独立学院独特优势的一剂良方。四个“四位一体”即:就业相关主体的政府部门、社会资源、母体学校、独立学院一体;供需匹配调控的社会需求、招生计划、人才培养、分流就业一体;创新创业要素的问题意识、创新思维、实践平台、政策扶持一体;人才培养过程的通识教育、专业培养、生涯指导、应用导向一体。这四个“四位一体”由宏观到微观,依次递进,是推动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招数,也是促进独立学院持续稳定发展的必备要素。  相似文献   

19.
孙栋 《科教文汇》2011,(26):197-198
从1999年开始,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数量逐年扩大,使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迅速提升到了大众化阶段,也使我们的学生在就业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通过对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进行分析,我个人认为大学毕业生的供需失衡、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就业观念误区等都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必须在政府、学校、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走出困境,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