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磊 《现代教育技术》2011,21(10):37-40
通过对学生评教的发展历程和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的研究,明确了学生评教的功能和指标编制的理念、方法和技术。依据现代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观点,构建了基于质量保障体系的学生评教指标,拓宽了学生评教的内涵、营造了全校重视教学的氛围、激发了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力、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2.
作为高校了解教师教学状况、改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学生评教在高等教育领域广泛开展,但也受到不少质疑,心理效应和心境困境是其诸多原因中较特别者。由于评教过程中存在爱屋及乌、礼尚往来、感知平移等心理困境,学生评教的有效性大打折扣,甚至导致降低学业要求、课堂教学的肤浅化和娱乐化等负面影响。建构以学习为中心的学生评教范式、形成学生评教信息反馈环并恰当使用学生评教结果,可以削弱学生评教心理效应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大多数师生眼里,一学期一次的学生评教已变成了形式化的东西,丧失了"以评促教"的真实意义。本文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基于高校师生的主体性视角,分析了学生评教流于形式的根本性原因在于教学中的两个重要主体——教师与学生在评教中的主体性地位缺失,主体利益被遮蔽,主体间关系发生异化。只有确立师生共同发展的评价理念,建构参评双方的"交互主体关系",提高价值主体的评教意识,维护师生的主体权益,才能真正促进高校学生评教工作有效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4.
高校评教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文章针对目前已有的评教系统数据源单一、数据使用不充分、教师反馈不及时、师生互动性欠佳、学生评教积极性不高等现状,提出了一个高校评教系统新框架,以评教结果的使用范围为目的,反推出评教数据来源应具备多次性和多样性。每学期多次评教,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促进学生评教积极性,促进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评教人员除了学生之外,还应包括督导专家和往届生。  相似文献   

5.
学生评教作为一项反映教师教学质量的措施被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经过十多年来的实践,许多高校教育管理者和教育领域学者纷纷展开了回顾反思性的调查研究,以期能够进一步改善学生评教制度,更有效地反映高校教师实际的教学质量。本文选取教学活动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的视角,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对学生评教的具体指标设计进行分析讨论,梳理出受师生关注的五大方面和若干关注点,为研究型大学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建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生评教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教师专业发展需要通过学生评教来及时作出诊断,并判断专业发展活动是否满足教师的需要。而学生评教只有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强调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才能充分发挥它的导向、激励、推进的功能,才能真正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学生评教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提升学生评教的效果可以为教师提供精准的教学反思素材与改进方向。敏捷理念在教育领域中强调高效响应并满足课堂与学生个性化、差异化需求,能够有效优化传统学生评教的弊端。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梳理了传统学生评教在内容设计与实施方面的问题;其次,从理论层面归纳了敏捷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定义与应用场域,并基于此提出了敏捷型学生评教这一概念;再次,以学生评教的现实问题为基础,阐述了敏捷型学生评教的创新内涵和特征定位;然后,从特征定位出发提出设计敏捷型评教应遵循工具题项适变、学生视角设问、题项与教师能力要素高度映射以及题项极简四项原则,基于上述设计原则,从准备、设计与实施三个阶段出发提出了敏捷型学生评教的设计与实施步骤;最后,研究认为,学生评教水平、教师数据素养和传统师生关系理念制约了敏捷型学生评教与课堂的深度整合,并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出了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8.
高校评教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基于交互视角的评教体系,旨在构建更开放、自由、有效的交互环境,通过评教参与者与教师、教学管理部门的充分互动沟通,实现教师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质量工程中,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李宁 《广西教育》2014,(31):50-52
高校评教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基于交互视角的评教体系,旨在构建更开放、自由、有效的交互环境,通过评教参与者与教师、教学管理部门的充分互动沟通,实现教师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质量工程中,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分别对甘肃农业大学参与到评教活动中的大二到大四三个年级各个专业的3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然后利用SPSS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分析了该大学网上匿名评教学生性别对评教指标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性别在评教目的和评教信度上存在着差异。在评教目的上,绝大部分男生肯定了评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进教学,为了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但大多数女生更倾向于认为评教的目的是为了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甚至认为是为了给教师晋升提供参考依据。在评教信度上,有一半多的女生认为评教的信度很高,而不到30%的男生认为评教信度较高。绝大多数男生认为评教信度并不高。大部分同学认为,学生写的评教意见并不是发自肺腑之言,不是对课堂教学的真实反馈,仅仅是泛泛而谈或信手涂鸦而已。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本着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原则,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从应突出教师自评、应鼓励教师参与评教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自评应与学生评教有机结合、应不断改进评教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提高评教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教师对学生评教的抵触心态剖析及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对学生评教制度产生抵触基于三方面心理原因,即因评价主客体地位变化引起的心理失衡、因主体权利保障不力引起的心理失衡和因评教结果运用不当引起的心理失衡。要改变教师对学生评教的态度,必须引导教师转变观念、尊重教师主体权利和注重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学生评教实践的若干误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学生评教在历史上就是保障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在我国高校也得到了广泛使用。但是从使用现状来看,我国对学生评教制度及其功能的理解与使用显然存在偏颇。主要表现为:错误理解学生评教制度的本质属性,经常把学生评教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混为一谈,没有发挥学生评教对教师专业发展促进作用的真正功能,容易把学生评教结果的有限管理功能无限地扩大化等。  相似文献   

14.
学生评教作为高校了解教师教学状况、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我国高校广泛开展,但对其有效性的质疑声从未间断。通过对学生评价现状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部分学生认识到评教工作的意义及必要性,但还存在评教的目的不明确、参与评教的积极性一般、评教的指标体系不合理、宣传工作不到位、评教结果的反馈不足等问题。因此高校在今后的学生评教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视角的评教指标体系;加强沟通与交流、重视评教结果的使用与反馈。  相似文献   

15.
实现本科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长期和中心的工作,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手段。本文讨论了基于学生评教、督导评教与同行专家评教的综合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构建,重点分析了评教结果反映出来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些举措。实践证明,基于多角度评教的结果,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能有效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学生评教作为高职院校内涵发展阶段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手段,目前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有其客观合理性.文章基于教师个体视角,在解析可能导致学生评教结果出现偏差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教师本身、教学质量监管部门、管理部门方面提出了理性对待和改进学生评教活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学界已有关于学生评教的研究主要针对评教主体、评教工具、评教制度以及评教结果提出质疑,并从数据统计、比较借鉴等方面来提出对策建议,但这些研究大多关注学生评教表面存在的问题,就学生评教而言评教,对教师的实际情况考查不足。从结构的视角切入是独立学院学生评教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对独立学院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分析独立学院教师生存现状的社会结构因素,将是未来相关研究可以拓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文献检索、问卷调查等方法,借鉴国外评教系统的经验,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了评教指标体系、设计了评教问卷,并给出了评教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建议。实践证明,改进后的评教系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在信度和效度上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评价的两大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不断成长以及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但其最终目的必须是指向学生的主动发展,那么它必须抛弃以往那种以教师教的技巧为中心的评价,把着眼点从评教师的教为主转向评学生主动的学为主。在本文中将在课堂教学评价概念的分析,新课改理念下对课堂教学内容,课堂评价的方式的走向等几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评教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传统学生评教方式的不足,结合现代教育理论与西安交大附中近年来学生评教的发展实践,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有效实现了学生网上评教系统。整个系统基于实时、有效、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力地引导和促进了教师不断地改进和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