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出版史研究的主要分歧宗合本刊特约中国出版发行科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将十几年来出版学研究中的观点分歧,分门别类加以整理,从本期起陆续发表,以供研究者参考。编者中国出版史研究现状中国是出版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也是出版历史资料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是,长...  相似文献   

2.
如果从1927年陈钟凡出 版《中国文学批评史》 算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研究 的历史已经快八十年了。但这一 研究一般迄于近代,现代文学理 论批评史方面最早的专著如果从 王永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理论 批评史》算起,出版则晚了几十年。 和热闹的文学理论、中国现 代文学史甚至不太热闹的中国古 代文学批评史研究相比,现代文 学理论批评史研究一直比较冷 寂。治此研究的一般为文学理论 和现代文学两学科的学者,就这 两个学科本身而言,中国现代文 学理论批评无疑处在比较边缘的 地位。现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两个 特点很容易使人们忽视其意义: 一是中国现代文论主要是接受西 方的影响形成的,虽然各个时期、 各个派别接受的影响不同,但总 体原创性较弱;二是中国现代文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出版史和出版工作的性质中国出版史是中国文化史的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史中的专业史,它专门研究中国出版工作和出版事业(包括出版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中国文化的主要部分是中国的学术。一个国家的学术文化,离不开历史上的主要人物和主要图书。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中国是指南针、火药、雕版印刷和造纸四大发明的国家,是世界文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报道红色中国的经典著作,先后被翻译成20余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传播。《红星照耀中国》全球出版传播的历史轨迹与地域格局不仅展现该书在全世界的接受度和影响力,对新时代中国故事和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亦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方法/过程]利用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的全球图书馆在线联合目录数据库OCLC WorldCat,对《红星照耀中国》全球馆藏数据进行长时段、大规模的考察,并呈现该书在全球化语境下出版传播的时空特质。[结果/结论 ]全球馆藏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该书问世85年来在时间维度上呈现出迅速流传、更新换代、短暂停滞、海外复苏和平稳发展等5个出版传播阶段;在空间维度上构建出版语种多样性、出版市场规模化、海外馆藏广泛性的文化地域空间。  相似文献   

5.
国外对中国的研究有着很长的历史,但中国学者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却是相当晚近的事情.1949年,莫东寅先生的《汉学发达史》一书出版,尽管篇幅不大,但该书中对欧美诸国的中国研究作了很精致的梳理,国外学者对中国的研究发展线路还是非常清晰的.这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本海外汉学通史著作.  相似文献   

6.
涂恕 《出版科学》2001,(3):52-52
为庆祝建党八十周年,湖北省陆续出版了一批重点图书。这批图书中有些从理论上论述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如湖北人民出版社的《中国共产党八十年历史纪事》、《新概括、新阐述、新贡献——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中国社会主义认识史》,武汉大学出版社的《中国共产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思想研究》,武汉出版社的《无产阶级执政党党建理论的新境界》等;有些以诗歌、散文、图片等艺术形式歌颂中国共  相似文献   

7.
中国第一部全面论述台湾出版历史的学术专著——《台湾出版史》在《出版广角》连载后,近日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9月1日上午,“《台湾出版史》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来自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及海外的华文出版界人士150余人出席了这一华文出版界盛会。这也使得该发布会成为第八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最大的一次华文出版人聚会。  相似文献   

8.
马晓琼 《东南传播》2010,(9):130-132
中国近现代出版史作为中国出版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总结梳理有关近五年来我国近现代出版史研究的著作和论文,可以发现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史料的收集和整理、专题史、出版机构和出版人物上,并呈现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各个学科相互融合、以思想文化史的视角研究近现代出版史角度新颖、近现代出版史具体时段的研究成果丰富等特点。但也存在着对近现代出版史宏观上的研究少,诸如出版法制史、出版发行史等领域研究不够系统、深入等不足。  相似文献   

9.
2000年 6月 8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九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早期传播--西夏和回鹘活字印刷术研究》新书发布会及出版座谈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与会专家盛赞此书是一部具有填补历史空白意义、学术价值很高的精品力作,它的出版,对印刷史、出版史和民族文化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中国早在 11世纪的北宋时期就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与活字印刷发明人毕埃耐贝拇罂蒲Ъ疑蚶ㄔ谄洹睹蜗侍浮防铮源俗髁朔浅C魅返募窃亍F渥质淙徊欢啵员习D发明的活字印刷的工艺过程却记述详尽。故…  相似文献   

10.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昌盛,典籍浩繁丰富。作为积累、传播文化的出版活动也源远流长。大量的特别是早期的出版活动文献资料散见于古代典籍和图书之中。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很少有人进行系统地收集、整理、编纂,有些尘封已久的珍贵资料已经散失,十分可惜。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曾出版了一些有关中国出版史的著作。出版史家张静庐曾辑注了一套《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共八册,至今仍然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出版史的重要参考书。然而,相当长时间,却少有这类著作出版。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出版事业的繁荣,出版理论的研究也出现了活跃喜人的…  相似文献   

11.
自1890年涞水县张家洼“北伯”铜鼎、卣的发现,1921年王国维先生在其《观堂集林》一书中作“北伯鼎跋”至2005年,燕文化的发现砑究历史已经八十年之久。为了更好的把握这八十年的研究史,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燕文化这八十年的研究史。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后半期的中国出版史理论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50年到1980年为萌芽阶段,出版史基础理论研究几乎是空白。1981年到1989年为起步阶段,对出版史的研究意义、分期、研究对象等理论问题有了初步的探讨。90年代伊始,学者们开始在中国文化史的理论框架内探讨出版史,力图使出版史研究学术化,显示了与前期研究的迥然不同的学术趋向,并逐渐确立了出版史研究的学术规范,为出版史理论在21世纪的进展奠定基石。由于中国出版史的分期问题已有叶再生、汪家熔等多家探讨,在此不赘。下面从出版史的研究意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范围、…  相似文献   

13.
八十年代后,中国出版史进入了高潮兴盛期,表现在八个方面:一是研完成果层出不穷,综合著述成批问世。著名的有魏隐儒《中国古籍印刷史》,李致忠《中国古代书籍史》,郑如斯、肖东发《中国书史》,来新夏《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宋原放、李白坚《中国出版史》等。二是研究范围不断开拓,诸多空白得到填补。三是研究方法多有创新,内容体例各有所长。四是研究成果形式多样,众多刊物提供阵地。五是研究层次不断加深,纠正不少谬误成说。六是研究目的日益明确,注意总结探讨规律。七是研究队伍不断扩大,规划选题逐步落实。八是境外学者积极参与,众多论著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国内学界对鲁迅作品在海外的译介与出版史关注较多,但对其在拉美地区的译介与出版的关注却相对贫瘠。左翼出版、世界文学及汉学研究构成鲁迅作品在拉美译介与出版的三个动力源。通过对鲁迅作品的拉美译介与出版史进行爬梳可发现,使用共鸣策略,推动本国经典文学作品外译,加强与海外汉学家的联系,对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有关出版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穗芳 《出版史料》2003,(2):102-112
出版史研究涉及出版活动的起源、出版业的产生和发展、早期出版物与书籍的关系或出版史与书史的关系、出版与纸和印刷的关系等等。研究和撰写出版史最要紧的是明确出版概念,向读者表明作者依据什么样的出版概念来写出版史。对出版史的起点在学界一直存在  相似文献   

16.
许多人以为,研究中国出版史的著作最早出版于20世纪80年代。其实,早在20世纪上半叶,就已经出现了研究中国出版史的著作。从历史的角度看,最早问世的研究中国出版史的著作应是商务印书馆1918年出版的《中国雕板源流考》,最早以中国出版史命名的著作是永祥印书馆1946年出版的《中国出版界简史》。《中国雕板源流考》的作者是孙毓修(1871~1922)。1902年,张元济先生正式进入商务印书馆后,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善本古籍,既能为编辑工作作参考,又能起到保存古籍的作用。1909年,商务编译所图书资料室改名为…  相似文献   

17.
编者同志: 我建议编写出版一部《中国出版史》。我们应了解和研究过去的历史、传统经验;应为培养出版干部提供教材;同时“出版史”又是革命史、文化史、科技史的组成部分。把这一部书编出来有重要意义。具体搞法,我认为可以分三个步骤: (1)从组织编写革命出版回忆录、出版大事记等着手,为编写出版史作好准备。这些出版史料,可分辑陆续出版,内部发行。 (2)革命出版史是中国出版史的重要组成部份,可将《中国革命出版  相似文献   

18.
世界出版业格局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世界,由于历史、地理、文化、政治、经济、科技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与影响,逐渐形成了以7大语种为主要出版语言的出版市场,这7个语种为英语、法语、汉语、西班牙语、德语、俄语和阿拉伯语。由于英语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出版语言,所以,全球最大的出版市场是英语图书市场。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出版的图书中,有1/4是用英语出版的。法语出版物市场上的领头羊是法国和加拿大。全球每年约有7%的图书是用法语出版的。在汉语出版物市场上居领先地位的是中国,包括中国台湾、香港、澳门,东南亚及欧美华人华侨居住区。西班牙语出版市…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出版历史的泱泱大国。鉴于历史的原因,至今还没有一部为世人公认的权威性的《中国出版通史》,这不仅和我国的国际地位不相称,也和当今出版事业的繁荣发展不相适应。伴随着出版事业的发展,这几年对出版史的研究已引起出版界的广泛重视。早在20年之前,叶再生先生已着手这方面的潜心研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对海外报业历史和现状的研究已开始重视。这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些报纸是国际新闻事业中不容忽视的部分,也是中外信息交流的一个重要渠道。起源对海外华文报业的起源,学者们从不同的概念出发,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沿用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的材料,认为“海外中文报刊的鼻祖,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这是将杂志包括在内的报刊史的角度。有的学者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及随后在巴达维亚等地出现的类似出版物,“主要任务是宣传基督教义及介绍欧西新知识。新闻报道还是处在次要地位”,“由刊物内容及出版次数来看,充其量,只能说这是杂志而已”。他们认为“完全具备现代报纸各种特征的刊物,都要等到19世纪中叶才出现”。从新闻史而不是出版史的角度看,这种观点比较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