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能手机功能的提升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学习者实现移动学习提供了便利。在研究手机移动学习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智能手机的功能特点。从技术角度对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详细探讨了适用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2.
以智能手机为移动终端的学习是远程教育发展的新阶段,是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又一个新热点。本文首先论述手机平台成为大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支持;并选取河南某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大学生基于手机平台学习的现状;最后提出几条优化建议,期望手机平台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随着移动蜂窝技术与无线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泛在学习设备与软件的不断更新,泛在学习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种不自觉的学习方式,泛在学习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学习,它使人们的学习更加便利。本文探讨了泛在学习的产生与发展,研究了网络技术的新发展、移动智能手机设备及软件的更新等泛在学习的关键支持技术,提出了泛在学习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悄然改变着家庭教育中儿童教养的方式,文章尝试探索在网络时代,如何引导儿童使用智能手机进行"泛在学习",随时提升儿童的听说读写素养,并阐述对泛在学习的理解,通过智能手机与传统工具对比、泛在学习"听说读写"的实践及其学习的有效性来分析智能手机在提升儿童听说读写能力的效果,为智能手机能在家庭教育中发挥正确作用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PPT课件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基于计算机的PPT设计与开发技术已非常成熟,由于快节奏的学习需求,人们将PPT存储于智能手机中用于移动学习。但是计算机和智能手机这两种载体在功能上存在差异,导致在智能手机中直接使用计算机上设计开发的PPT课件容易产生一些问题。鉴于此,分析了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系统平台的PPT课件设计理念,从移动学习特点、智能手机设备支持、PPT课件设计原则、关键问题解决等几个方面探讨了Android智能手机系统平台下的PPT课件设计与开发,并结合一个实例进行了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6.
张艳琼 《教育教学论坛》2013,(51):128-129,106
近来年,随着无线通讯计算与移动计算技术的发展,基于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3G手机快速发展起来成为一种新型的交互工具。当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型、时时处处学习型的社会,由此利用智能手机进行移动学习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就主要从大学生利用智能手机进行移动学习的问卷调查中进行分析,分析智能手机对移动学习的积极影响。最后对使用智能手机进行移动学习的未来做出一个展望。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大部分高中生都拥有智能手机,而且智能手机的功能不断强大,在教学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发挥出智能手机的作用,做好基于手机学习平台的高中语文微型学习设计,保证高中语文教学效果。一、手机学习平台在高中语文中的作用1.丰富学习容量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在高中生的学习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借助手机来开展微型学习,可以有效地丰富学习的容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欢,其为手机端的学习奠定了硬件基础。与传统学习方法相比,手机端学习更受学生欢迎,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与其他形式相比,手机端学习具有便携性、及时性、交互性、泛在性、情境性和快速性。教师可以将这些特点利用到课堂内外,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周文慧 《成人教育》2012,32(6):22-24
目前有关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网络助学资源内容非常丰富,但是自考生在学习过程中依然面临资源利用率不高、学习效率较低等问题。文章首先对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同时阐述了基于手机终端的泛在学习的特点,进而提出基于手机终端的泛在学习助考策略,并为策略的实现进行流程设计。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以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的大一学生为对象实施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手机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使用情况,并结合Gardner的学习动机理论,调查学生利用智能手机学习的动机以及兴趣点,考察了手机在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中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将手机导入课堂的可行性很高,学生对于利用手机学习英语感兴趣并较为期待。从动机来看,手机辅助教学可以满足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的愿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微课与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的概念与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把微课与移动学习结合在一起,通过手机终端进行微课学习的全新理念,设计了一个支持PC终端和智能手机终端的多平台微课移动学习系统。该系统集智能推送、视频标注、Lucene全文搜索、聚类分析、Android开发等技术于一体,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微课视频,获得优质微课资源信息,教师则可以获得微课分析统计结果,推动微课与移动学习的发展。本文对系统的实施进行跟踪,针对通过课堂学习的学生和使用本系统辅助学习的学生,从多方面进行统计,发现引入本系统后,学生的成绩有显著提高,对课程的评价也提高了。  相似文献   

12.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传统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为英语教育泛在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基于泛在学习背景下,利用英语微课开展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研究,从学习思维、观念、课程、课堂应用几个方面来探究微媒体支撑下的大学英语课改实践。分析当前微课学习模式的研究现状,设计微课教学模式,对学习共同体、学习活动、学习资源及工具,以及学习过程进行细化,通过实验来验证泛在学习背景下大学英语微课学习模式的应用实效,并对该学习方法进行优化,以期提升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率,增强学生英语应用技能。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更加喜欢使用智能手机进行学习、交流和娱乐。如何把专业知识学习和手机上网有机结合,通过智能手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通过对学生持有移动终端情况、学生上网时间段长度、移动学习现状和兴趣等进行调查分析,构建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平台,对移动学习平台3个系统进行模块化设计,系统介绍主体实现流程,并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新型方式之一。本文从移动学习内涵,以及国内外移动语言学习研究,结合武汉某大学移动英语学习现状和需求的调查分析,总结高校如何利用现有教学和网络环境,创建大学英语泛在移动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性、个性化、协作学习。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6,(44):83-84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将移动学习方式与语言教学相结合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基于此,本文在对英语听力教学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归纳了当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使用智能手机辅助英语听力教学的可行性分析,给出了基于手机终端微信公众平台的英语听力教学策略,以期促进我国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以地方高师院校宝鸡文理学院的200名师范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师范生基于智能手机开展移动学习的基本情况,分析地方院校师范生基于智能手机开展移动学习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探讨相关的对策及建议,以期为有效促进地方院校师范生开展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提供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王卫丰 《考试周刊》2015,(41):152-153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智能手机已经逐步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由于智能手机具有功能强大、扩展性能强、第三方软件支持多、方便、快捷和实用等优点,已成为很多教师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助手。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从利用智能手机的普通手机功能,参与物理实验教学和利用智能手机的拍照摄像功能,辅助物理课堂教学两个方面,阐述了智能手机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是指借助智能手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目前受到广泛关注。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提出利用智能手机进行英语自主学习的方法,包括利用手机音频视频软件,微信,网络及在线试题库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并在实践中实施,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期进一步探索智能手机在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泛在学习时代到来,在多种设备之间使用学习资源构建学习体验已经成为常态.多屏幕的泛在学习资源的设计和开发也成为学习技术领域的关注创新点之一.从文献研究入手,调查了跨屏幕泛在学习资源设计和开发的现状,分析了手机、平板电脑等泛在学习设备在硬件特征、使用习惯和用户体验上的差异,介绍了多屏幕设备在泛在学习中的应用模式.还通过两个实际案例剖析了泛在学习应用的特点,并总结了多屏幕的泛在资源设计的要素和设计原则,以期为以后同类项目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智能手机的日渐普及以及手机功能的日臻完善,手机的使用已悄然渗入到中职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手机这一“小屏幕”在给学生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中职生对手机过于依赖、手机辐射影响身体和心理健康等诸多不良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小屏幕”时代中职生合理使用角度来对当前中职生手机健康使用引导展开分析和讨论,进而为中职生的手机合理使用提供辅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