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rice的"合作原则"认为,为保证会话正常进行,谈话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达到相互理解,共同配合。然而,有时候人们故意违反合作原则,阴差阳错,幽默效果由此而产生。通过对美国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中的部分原始语料进行分析,认为其中的很多幽默正是源于对合作原则的违反,为喜剧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幽默理解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礼貌原则是语用学中的一条重要理论,在会话含义理解方面具有很强的阐释价值。幽默作为会话含义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的产生与话语双方对礼貌原则、面子行为的处理技巧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用礼貌原则的相关理论来分析幽默话语的生成之因,不但可以挖掘出其内在的话语运作规律,也能够为幽默话语的建构提供一种全新的理论范型。  相似文献   

3.
《十日谈》创作是卜伽丘喜剧意识具体化、形象化的体现。从《十日谈》艺术表现看,卜伽丘喜剧意识为:以取悦大众为目的;用人性理解、乐观自信的心态观照生活,用通俗方言和诙谐口吻讲述故事;以讽刺、机智、幽默等艺术手法,实现对否定性喜剧形象的理性超越,对肯定性喜剧形象轻责加赞颂;以“大小框架”加附表层结构及内在喜剧基本环节的结合为总结构形态,实现喜剧意识向喜剧效果的转化。  相似文献   

4.
自从作为一盘艺术大餐被搬上春晚的舞台后,喜剧小品以其独特的幽默表现形式一直深受观众的喜爱。本文将以小品《街头卫士》为例,运用关联理论解释其幽默语言,希望能从理论的角度说明关联理论对幽默具有非常强的解释力,从而为观众更好地解读和欣赏喜剧小品提供一个新的语用学视角。  相似文献   

5.
言语幽默可以反映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文章从语用学的角度对美国热播情景喜剧《破产姐妹》中的幽默对白实例进行分析,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欣赏美式幽默,深入理解喜剧效果和英语文化,提高语言鉴赏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小品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逐渐形成了短小精悍、幽默风趣、雅俗共赏、针砭时弊的语言风格.本文运用格莱斯的合作原则探析喜剧小品<不差钱>的语言特点及其幽默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关联理论对会话言语幽默的理解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交际一方结合已有认知语境和另一方提供的新信息进行在前者看来具有最佳关联的推理,若推理结果与后者提供的另一新信息不符则产生错误,前者会产生心理落差,这种落差便是产生笑的原因。本文依据关联理论对日语会话言语幽默的制笑机制进行分析,期望对理解日本文化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喜剧语言的角度对中美情景喜剧言语幽默的潜在机制进行了尝试性研究,通过《我爱我家》、《老友记》中的典型范例着重分析他们各自的语言幽默特色,探讨中美情景喜剧在喜剧语言创作上的异同并对他们制造幽默的途径和效果做出比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电影《西虹市首富》为例,分析语言幽默是如何形成的。首先介绍了合作原则与幽默的产生,说明违反合作原则的四项准则可以使对话达到幽默的效果,然后分别阐述违反合作原则在《西虹市首富》中制造的语言幽默和利用语言技巧制造的语言幽默,以期为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透过现象透析幽默的本质,从语用学的角度,深层次地理解幽默的产生和根源,进而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幽默。  相似文献   

11.
幽默是我们日常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调剂品,是交际成功的催化剂,它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情况。指示语不明、合作原则的遵守与违反、前提的误认、言语行为理解有误及话语缺乏关联,都是幽默产生的重要语用因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看钱奴》和《吝啬鬼》两部讽刺喜剧进行研究,将中西方历史中的文学作品当成人类思想演化发展中的重要内容,进而促进中西方世界之间的深入认识和了解。本文研究成果是对《看钱奴》和《吝啬鬼》两部讽刺喜剧的个性特征和共性进行系统分析,涵盖现实主义强弱和文化思潮波荡、民族精神和喜剧效果、情感冲突以及经营方式,通过此次研究能够为相关讽刺喜剧创作提供有效参考,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由民歌手龚琳娜演唱的歌曲《忐忑》,是一首在当代流行音乐中极具特色并获得巨大反响的作品。该作品具有诙谐幽默的"喜剧美",呈现出强烈的戏剧色彩。在歌曲表演中多种"表情动作"带来的艺术表现力,促使当代音乐朝视觉化方向发展与延伸。视觉与听觉在感知上的互通是音乐视听结合的理论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情感宣泄的需要,则使音乐"视听联袂"成为了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歧义与幽默是英语中极为普遍的两种现象。英语语言歧义可产生于语言的各个层面:语音、词汇、句法、语用等。英语语言的幽默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英语语言的歧义。分析研究歧义与幽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英语幽默,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幽默作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殖民地时期。这一时期是美国民族文化形成的初级阶段,出现了大量具有较强幽默性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的出现和美国当时的社会现状、宗教观念、民族危机等方面因素都有一定关系。殖民地时期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幽默是一种黑色幽默,幽默和讽刺相结合,揭露社会的弊端,大量俚语的使用,体现出了很强的大众性和本土性。本文对美国殖民地时期幽默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做了简要介绍,阐述了美国殖民地时期幽默文学的特点,简单分析了美国幽默文学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传达底层人物的喜怒哀乐、爱恨纠葛,可以说是刘恒后期小说创作的显著特征。这个特征集中体现在《九月感应》《拳圣》《天知地知》《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作品里。虽然一些幽默、嬉笑、调侃的因素频频出现在这些作品里,但是,对于关注人物在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艰难却依然如故。  相似文献   

17.
幽默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形式,它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本文从英语幽默的类型、产生、叙事结构、特征、功能这五个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加深人们对英语幽默的认识,从而提升大家对英语的了解,方便英语交际。  相似文献   

18.
歧义在正常交际中可被视为交际的障碍,然而运用到笑话中却能产生幽默诙谐的效果。本文根据触发歧义的语言层次,试从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和句法歧义三方面理解和欣赏英语笑话,表明歧义机制是建构幽默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歧义能有效解读幽默。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喜剧美学研究中的6种范畴:滑稽、讽刺、幽默、机智、怪诞、荒诞,常出现不加区分等量齐观的排列状况,这是很勉强的,应以主体性和对名胜性作为喜剧范畴甄定和划分的首要标准  相似文献   

20.
提起莎士比亚的名字,相信大家不会陌生,对于莎士比亚的研究,也是国内外许多学者所共同追求的,其中,针对莎士比亚的悲剧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而对于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相比较于悲剧而言却少了许多。《空爱一场》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一部喜剧作品,从《空爱一场》中,我们可以看到莎士比亚对于人性中真挚感情的赞美,同时也可以看到莎士比亚为我们构建出来的美好世界中不可忽视的暗色因素,这些暗色因素让莎士比亚的喜剧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喜剧,在让读者发笑的同时,能够进行对于一些人类大主题的深刻思考,能够在光鲜亮丽的表面之下看到更加严肃的东西。本文就莎士比亚《空爱一场》的写作风格进行简要研究,旨在帮助广大文学爱好者更好地了解莎士比亚作品中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