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父母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农村户籍所在地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儿童.通过对农村9岁~15岁留守与非留守儿童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和心理测试,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有心理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在人际关系、适应性、情绪失调、焦虑等方面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文章基于此提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务工,他们中的大多数将自己的孩子仍然留在农村。这些长期与父母分离,得不到父爱或母爱的儿童被称作留守儿童。长期的留守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何去帮助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这是我们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个尤为突出的难题。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3.
磨成 《中学教学参考》2011,(24):123-124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进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转入城市,只好寄留在农村,由自己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照料。据统计,大约80%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留在原籍,成为留守学生。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大量人口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将自己的孩子留在了农村。这些长期与父母分离,得不到父母关爱的儿童被称作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5.
所谓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发展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其中一部分人的子女也随父母来到城市,  相似文献   

6.
黄波涛 《师道》2015,(4):33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夫妻奔向大城镇打工,留在家乡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他们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教育和关爱,产生了一系列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堪忧———情感教育方面: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或其直接监护人不在身边,他们在亲情、情感以及心理上都缺少关怀,而且,留守儿童与外界的  相似文献   

7.
麦柱中 《广西教育》2008,(26):24-25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这些青壮年的一部分孩子随他们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因各种条件的限制,只好继续留在农村,留在农村这些孩子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属亲戚照顾,甚至直接就是未成年的兄弟姐妹相互关照,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称为留守儿童。在一些地区留守儿童已经达到当地儿童的70%。  相似文献   

8.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随着越来越多农村父母进城务工,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由于和父母长期分居,缺乏监督和指导,所以有一部分“留守儿童”在情感、性格等心理方面表现出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留守儿童,被定义为父母方或双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以下的儿童。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特殊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外出经商、务工,把他们留在原住地交给其祖辈或其他亲戚照料。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父母外出打工不仅对他们的物质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塑造了一个留守儿童特有的精神世界,往往会引发多种心理问题。一项研究表明,农村孩子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比例高达19.8%,远高于城市孩子的8%。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它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打工,但又无法让孩子在城市入学,因此会选择自己进城务工而把孩子留在农村学习,其监护人也就由父母变成了爷爷奶奶等高龄长辈,从而使社会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叫做农村"留守儿童".本篇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教育现状,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1.留守儿童的内涵。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岁以下的儿童。2.基本现状。通过人口普查显示,我国留守儿童大约在1000万以上,留守儿童人数众多已经形成一个需  相似文献   

12.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留守儿童与父母团聚的时间微乎其微。他们在生活上和精神上都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就随之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3.
何轶文 《辅导员》2009,(13):115-115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长期外出打工,留在农村和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生活或单独生活的孩子。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逐渐成为农村小学教育的一个难点。父母把自己的孩子一般都送往城镇寄宿学校读书。他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应有的关爱,教育的几大环节中,家庭教育这个环节处于空白。留守儿童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基础教育问题,如问题少年等,  相似文献   

14.
一、留守儿童基本状况概述留守儿童一般是指其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到外地的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其他的亲戚、朋友一起生活。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这个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因素一方或者双方同时长期缺席于儿童的成长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离开农村到城市打工,一些留在家乡接受学校教育的孩子便成了留守学生。由于与父母长期缺乏沟通,一些留守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中存在不少的不良习惯与行为。为了促进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增进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提出通过书信架起双方的情感交流。通过书信交流,使留守学生倾吐自己对父母的爱,同时也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流向城市.他们进城务工后,子女有的留在农村由老人或亲戚照看,这些孩子常年缺乏父母关爱,成了留守儿童;有的则随父母进入城市,成为处于城市边缘的特殊群体--流动儿童.据全国妇联最新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约5800万人;而18周岁以下的"流动儿童"也有近2000万.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相对稳定和充满亲情的环境,心理健康受到很大影响,存在心理问题的现象很普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基于城乡壁垒的客观存在和自身经济能力等原因,更多的家庭只好选择把孩子留在农村,于是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缺失家庭教育,缺乏亲情关爱,留守儿童的教育、身心发展、安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研究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工作。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1.缺乏教育,留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较差,学习成绩普遍落后。调查结果显示,在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的占12%,良好的占21%,一般的占26%,较差的占41%。父母外出后,留守儿童大多是和  相似文献   

18.
蔡丽湘 《成才之路》2014,(30):37-37
正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自己留在家乡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的孩子们,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称为留守儿童。据全国妇联统计,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大约有6000万人,其中学前留守儿童占27.07%,也就是1600多万人。就拿我现在所教的班级来看,全班42人,其中父母双方中有一方外出打工而由另一方单独抚养的孩子有11人;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的孩子有25人,只  相似文献   

19.
我国学术界将"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这种隔代抚养的"称为"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缺少正常的家庭教育,常常出现一些不良习惯,如何使留守儿童的生活回归正常化?本文通过了解本地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其不良行为习惯出现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促进留守儿童能够更好地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迅速发展,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为了增加收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由于受到户口、住房、上学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民工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从而出现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这些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怎样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当前社会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