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滥觞于清末新政,肇建于民国之初的近代中国文官考试制度,延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渐趋完善.形成了北洋政府的文官考试制度,包括文官考试的主持机关、考试种类、考试资格、考试科目和程序等.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和确立,是中国政治制度和人事制度近代化的重要标志.一、主持机关北洋政府的文官考试制度始于1913年,分文官高等考试和文官普通考试两种.文官高等考试由中央统一办理,文官普通考试由中央和地方分别办理,两者均由典试委员会具体主  相似文献   

2.
近代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经考查过欧美各国的考试制度,他发现:“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他的发现完全符合历史事实。英国效仿我国的考试制度大约是在十六世纪,是由来华的传教士传播的。历  相似文献   

3.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通过立法,正式确立文官考试制度;经多次修订文官考试制度日臻健全并付诸实践.文官考试制度对近代高等教育、民主政治建设有重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举制是一种通过公开的考试选拔官员的政治制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官考试制度。《大英百科全书》载:“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公元前1115年),及定期举行的考试(公元前202年)。”①孙中山先生曾概括性地指出:“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早最好的制度。”②本文就中国科举制度对法。英。美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形成的影响作一论述。一、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对中国科举制的评论18世纪…  相似文献   

5.
五十年代我国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讨论,广及到近代史的断限、分期的标准以及近代史的具体分期等问题,虽然没有作出完全统一的意见,但基本上把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19年五四运动,似乎已成为我国史学界的定论。而八十年间历史的分期,大致上根据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三个革命高潮作为近代史分期的标准,并作为编写中国近代史的体例。近年来,史学界在逐步摆脱左倾思潮的干扰,以实事求是的原则,重新评价近代史的若干重大事件,发现存在不少问题。关于近代史的分期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作为封建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度既促成了中国在古代的先进,亦造成中国在近代的落后.西方国家纷纷在19世纪前后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也是我国公务员考试制度的雏形,从意义上来讲,它是我国现代考试制度的一面镜子,对当代我国考试制度的改革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赵海梅 《文教资料》2009,(6):110-111
二十世纪初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是在继承中国封建科举考试和借鉴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其独特之处.其成败得失对我国当代公务员考试制度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考试发展史上,近代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以科举选士为导向的传统教育考试制度,历经千余年的演化,晚清已出现重重危机。由于科举选士标准与官学、书院教学内容长期不变,科举考试流弊加深,不能培养、选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人才。为了应对“洋务”,挽救统治危机,清朝统治者开始兴办学堂,培养外语、军事、技术等洋务人才,引入新的学校招生和学业考试。这类考试一开始是以“补充”形态出现,备受科举考试“正途”之挤压,既不具系统性、广泛性.也缺乏独立的社会地位。直至20世纪初年,废止科举制,新的学校考试制度才最终确立,由此推动了新式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美国中等教育考试制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试制度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中等教育考试的主要类别及其独特的分数报告形式,概括了美国中等教育考试制度的特点,并结合中国的现状思考其对我国考试制度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学业考试制度建设对于大学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但是在中国近代大学的考试发展史上,学业考试制度不仅备受责难与非议,还一度面临被废止的厄运。对"以考促学"的学业考试理念的不懈追求和对"形式有余而内容不足"的学业考试内容的反思就成为中国近代学者改革学业考试制度的根本动力。探究中国近代学者对于大学学业考试制度的质疑及改革,可以为当代大学学业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提供必要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考试制度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的考试制度随着中国教育的发展已源远流长了上千年,其间沉沦跌宕、几经变革。在大力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在倡导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的形势下,回顾历史,反思其经验和教训,将对我国教育测评的改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考试制度是近代教育史上新旧斗争的最敏感问题。这一方面因为考试是教育的指挥棒,它的性质直接规定着教育活动的性质;另一方面,科举制度产生以来,尤其是明代以后,学校因科举制度高度完善和腐朽而名存实亡。为图强中华,有识之士极力抨击科举制度,使其在1905年得以废止,加之西方文化教育的影响,新式学校普遍兴办,于是为新式学校服务的学校内部考试制度也就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3.
总结古代考试制度,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考试制度发展的规律,而且对我们改革考试制度、促进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中国古代考试制度的发展概况作了简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清末来华西人关于中国考试制度改革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清时期来华西人曾参与中国科举制度的改革潮流,不断提出改革建议;特别是1899年由中国(基督教)教育学会与广学会联合制定的《推广实学条例》,推出一套独立于中国科举制度的全国公共考试方案。该方案是中国近代西学教育不断发展,而清政府不能适时甚至阻碍改革的产物。其目的是促进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和实现基督教化,而后一目的必将遭到一般士大夫反对而注定在中国行不通。但是,方案所体现的学校考试应与国家选官制度分离的思想,正是后来中国考试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考试制度演变及其对高考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我国古代考试制度的演变历程,认为考试制度在中国经历了一个直线前进、健康发展的过程,从其价值取向上来说体现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在中国历史和世界范围内发挥了重大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由于古代考试制度颠倒了“育才”与“选士”两种功能的关系,其教育功能沦为政治功能的附庸,因而失去了生命力。当前改革考试制度,就要使考试回归其本质功能,真正成为促进学校教育发展、促进人才发展的制度,而不仅仅是一种选拔人才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南京国民政府于一九二七年建立后,为了培养人才,以巩固其统治地位,形成了较为齐备的学校考试制度。这一考试制度随着南京政权的崩溃而终止。今天,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探讨南京国民政府的高等学校考试制度的渊源,评判其得失利弊,还是有一定意义的。一南京国民政府的高等学校考试制度的问世,是有其历史的渊源的。我国古代就形成了旬试、岁试、升格考试制度,即分别相当于现在的平时测验、学年考试、毕业考试制  相似文献   

17.
我国考试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经过历史演变,从周代选士制、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最后到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士制.考试制度刺激了学校教育的发展,是逐步走向科学化的适应历史发展的制度,为我国古代文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笔者指出,1905年科举制的废除,宣告了中国历史上考"官"时代的终结。尽管后来的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和实行新的文官考试制度,但其在选才任官和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与科举已不能同日而语。笔者认为,废除科举不仅是近代社会政治领域的重大转折,也是教育制度与考试制度的划时代变革:(1)科举制度的废除,改变了教育发展的导向,使考试的重心由考"官"转向考"学",新式学校的教育地位出现历史性转折,由此奠定了现代中国学校教育发展的根基;(2)与新式教育发展相适应,废科举后确立新的学校考试制度,各类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考试制度最早在西周实行,经历史的演变不断发展。周代选士制、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官人制是考试制度的起源阶段。隋唐开始实行科举考试。科举考试是我国考试制度的重大发展,它对我国化有重要的影响。科举考试的根本是考试选士,培养了大批人才,成为学校教育的指挥棒。古代考试制度对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繁荣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考试现状进行研究,发现现行考试制度存在严重问题,主要表现为考试的观念偏颇,考试的形式单一,考试的内容狭窄,考试的重心倾斜,考试的方法陈旧等,针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