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从华 《教师博览》2023,(11):61-63
<正>我曾做过十年中学语文教师,说句实话,语文教师确实不好当。面对一篇篇具体的课文,教什么内容往往难以确定;仅在改进教学方法上折腾,学生成绩很难提升;认真备课、上课、研讨,花的时间多,收效甚微……捧读陈小荣老师《让教改真实发生》一书,我看到了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的改革者形象,在感到有些惭愧的同时,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2.
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调查指出:“刚入学的五六岁学童,约有80%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极有自信,而当他们16岁时,这一百分比急降为18%。五分之四的青少年和成年人在重新面对学习时会有无力感。”据北京调查发现“不爱上学”、“害怕老师”、“在学校感到不快乐”的小学生竟然占了近半数之多。学生眼中的老师形象又如何呢?调查显示,学生中有.8%承认“在学校有自己害怕的老师”;37.4%“害怕老师向自己的父母谈自己的情况”;52.5%在老师请他去办公室谈话时感到“很紧张”;29.2%头脑中的班主任形象“很严肃”;18.2%觉得班主任“动不动就发火”;5%从没有单独和老师说过话。看到班主任老师总是面带微笑的学生仅占47.5%”。……  相似文献   

3.
一个后进生,考试又亮了“红灯”。老师指着学生的脑门说:“天下没有比你再笨的了”;一个调皮学生打了架,老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高声斥责:“有你这个差生,咱班算倒大霉了!”。  相似文献   

4.
上学期,我们对初二200住学生进行了“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做班主任”的调查。为了不给学生画框框,我们没有指定内容,全由学生自己写。其数据和内容如下:1.“喜欢博学、知识丰富的老师当班主任”的有84人,占42%;2、“喜欢教主科的老师当班主任”的有98人,占49%;3.“喜欢有特长的老师当班主任”的有72人,占36%;4.“喜欢性格随和,但又能管好班级的老师当班主任”的有65人,  相似文献   

5.
今天,聆听了五年级的一堂音乐课——学唱“凤阳花鼓”。上课伊始,老师就以倾注强烈情感的“范唱”将学生带入以往民不聊生的安徽凤阳;临近下课.老师又在师生互唱的过程中,以声情并茂的“范唱”诠释了新时代“凤阳花鼓”的内涵,激起了学生对今日美好凤阳的无限向往。  相似文献   

6.
苏军 《上海教育》2013,(25):56-56
乍一看题目,也许会觉得有些异样,可细琢磨一下是能逐渐明白其义的。新学期又开学了。每到这个时刻,各路人马总得忙乎一阵子。按一般常规,教育行政部门下达“旨意”,校长想出“主题”,老师弄出“新意”,或许就是常规中的“最高境界”了。为了新学期的“新”,多少有关人士绞尽脑汁;多少校长夜不能眠;多少老师煞费苦心。在创新几乎成为时代最强音的年代,不创新就会被淘汰,而勉为其难的创新也会无奈。  相似文献   

7.
几名小学生自编自演一个小品。它的情节是:有一个小学生随便把易拉罐扔在地上,一位老伯伯走来,对他说;“不可乱扔垃圾”。这个学生二话不说,拾起易拉罐。等老伯伯走后,他又把易拉罐扔在地上当球踢;又遇到警察叔叔,同样,二话不说,乖乖地把易拉罐捡起来,过后又扔在地上;迎面走来一位像是老师的人,这个学生不等他开口,就抢先说:“老师,请你不要多说了,你要讲什么,我都知道,我把易拉罐丢进垃圾箱就是了。”这个小品的主题是“不乱扔垃圾”。有意思的是,这个小品无意中表露了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教师是唠唠叨叨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幼儿趣事     
吃鸡蛋早餐是油条、牛奶,每个小朋友一个茶叶蛋。当老师发完鸡蛋时,冬冬直嚷:“老师我不要幼儿园的鸡蛋,我家的鸡蛋不是这样的。”老师忙问:“你家的鸡蛋是什么样的?”“我家的鸡蛋一咬就能吃,幼儿园的鸡蛋咬不动。”老师笑着说;“你家的鸡蛋是妈妈先剥了皮的,幼儿园的鸡蛋还没剥皮呢!”边说边教冬冬剥皮。冬冬说:“噢,我说幼儿园的鸡蛋怎么和我家的不一样呢!”自己爬起来游戏时,亮亮不小心摔倒了,伟伟跑过去,把亮亮扶起来了,只见亮亮“扑腾”又倒在地上。老师也赶忙跑过去问:“亮亮怎么又倒了?”亮亮扬起小脸,边爬起来…  相似文献   

9.
彭伯仲 《家长》2009,(2):44-47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个老师当起来却不那么轻松惬意:既要“养其身、健其体”,使孩子长大成人;又要“育其心、励其志”,使孩子顺利成才。可是,孩子的性情一日三变,“养身”难,“育心”更难。  相似文献   

10.
临时班长     
我们班的刘大伟经常当“被告”。唉,这匹桀骜不驯的小马,聪明绝顶,却又顽劣异常。今天,班长抹着眼泪说:“老师,自习课刘大伟带头说话,我管他,他顶嘴;我记名,他走上讲台擦得比我写得还快;他还说了许多难听的话……”(据调查,难听的话是“你为什么不记你那些狐朋狗友?”)明天,纪律委员忍无可忍:“老师,刘大伟又违纪扣分了,他说我管不着他。”这还了得,这“魔头”总和班干部作对,长此以往,班委如何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1.
仲夏之时,我有幸参加了门源县教育系统举办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在这里我真正地接受了一次道德的洗礼,经受了一次爱的浸润。互助县一中郭炳山老师的严而有度,关爱有加;西宁十四中庞晓丽老师的“态度决定高度,情感改变一切”的肺腑之言,着实让人感动。短暂的学习使我晤出这样一个道理:老师不可以不德高,人若无高德,岂能安贫乐道;人若无高德,又怎能“化作春泥更护花”?  相似文献   

12.
小干部受夹板气,比较普遍。同学骂他们是“大红人”、“马屁精”、“叛徒”、“特务”、“窃听器”、“克格勃”,老师又责备他们“知情不报”、“不讲原则”、“缺乏是非观念”、“管不住同学”、“不负责任”,甚至“与坏学生同流合污”、“以权谋私”。他们既害怕同学的讽刺和孤立,又害怕老师的批评,上下隐瞒,左右为难,活得很累。   这里的症结是教师给小干部的定位有问题。   小干部应该是学生利益和要求的代表,而不是“二老师”;小干部应该是体现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角色,而不是老师的“代言人”;小干部应该是为同学服务…  相似文献   

13.
甜品小段     
聪明的学生物理课上,老师正在讲振动和共鸣,为了让学生理解,老师提问道:“如果我朝鱼塘扔一块石头,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罚款5元!”退学教师:“你刚上半年高中,为什么就要退学呢?”学生:“因为考虑到我现在的学历,已经超过了华罗庚先生,用不着再上学了。”虚字眼有一天,老师给李刚和魏利讲《论语》。当讲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时,老师解释说:“子,孔子;曰,说;学,学习;而,虚字眼;时,时常;习,温习;之,虚字眼;悦,高兴;乎,虚字眼。”讲完,老师问道:“你俩听懂了吗?”…  相似文献   

14.
幽默的效应     
“铃……”上课了。我像往日一样,快步走进教室,猛然间发现黑板上字迹斑斑,我刚想发作训斥值日生,但转念一想,又抑制住了刚才的冲动。我和颜悦色又诙谐幽默地说:“唉呀,老师看出来了,今天的值日生给老师出了一道题,是想考一考老师会不会擦黑板好吧下面老师来擦黑板,咱们同学来做评委,看看老师合不合格。”于是,我拿起黑板擦,一边擦,一边说:“擦黑板,要有序;难擦处,板擦竖;干净净,字醒目。”刚擦完黑板,教室里就响起热烈的掌声。身处此境的我,深深地感悟到这掌声意味着什么一句诙谐幽默的话语,不知要胜过多少次的呵斥…  相似文献   

15.
麻辣老师秀     
每位学子都写过自己眼中的老师,但少有如此篇将老师们写得这般生动传神,令人过目不忘:他们各具风采,各见秉性,且又“身怀绝技”,如可爱者,莫如笃诚敬业的“宝二爷”;可亲者,莫如“帅爹”阿正;可畏者,莫如招招见道行的“矮小老头”。读来令人绝倒!此篇除文笔老到辛辣、诙谐幽默外,行文时,于作者心底涌动着对老师们的深情。  相似文献   

16.
教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就是“如何教”.传统的老式教学方法就是“教书”,在书上去下功夫.最初讲言,教书先生的工作是传道、授业、解惑.之后改成白话,就不要作翻译了.内容上又增添了自然科学.教学也就进入了“粉笔加谈话”的阶段,老师往往是一写一黑板,一讲一满堂;而学生则是随着记和听.老师追求的是讲深讲透、条理分明;  相似文献   

17.
学以致用     
家里父亲: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不要乱动,乱说,否则就……叶子轻轻地“哼”。路上春天的田野一派生机。小鸟尽情欢歌,牛儿咀嚼嫩嫩的小草,叶子和同学又蹦又跳,又说又笑……上课“作业交齐了”课代表致上课“开幕词”。“好。”老师伸出食指和中指,这是什么“11”。“不,我五只手指伸出了两只,是多少,应是22你懂吗”“不。是‘Victory’的缩写‘V’,表示胜利。”“什么‘V’,还想在老师面前卖弄。没门”“黑板上两条平行线,永远平行,绝不会相交。”“老师,请延长,延长,再延长……”,老师把平行线延到了黑板最…  相似文献   

18.
某教师在考前指导时云:考试作文一定要“远看一朵花”。言外之意是,一定要装扮好作文的外观。细细品味,此举既高明又无奈:高明在作文首先要给阅卷老师一个好印象;无奈在学生的写作素材贫乏,考试既是针对学生又是评估老师的手段,不美化美化作文的外观,又有何奈!其实,我在此只是想反思一下:学生为何缺乏“写作素材”这一重大的“历史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生命的亮点     
有一个孩子,在学校,学习极不认真,学习成绩极差,老师认为是一个“不可教化”的孩子;在家里,经常惹父母生气,经常打架闹事,并经常在墙壁上乱涂乱画,家长认为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孩子。就这样一个孩子,也许在人们的眼中,永远不会有什么希望。然而,有一天,学校调来了一位新的美术老师。当那个孩子又在黑板上乱涂乱画的时候,这位美术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仔细地看着孩子留在黑板上的“杰作”,意想不到的是,老师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肯定他称赞他,说:“这画画得不错,好好画,将来一定大有出息。”那孩子听了老师的话后,一种…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可概括为:老师出题(一厢情愿)——学生写作(被动应付)——老师批阅(愚公移山)——老师评讲(孤掌难鸣)。如此低效的循环往复,学生被动应付,谈“写”色变;老师也疲于奔命,成为拼命移“山”的愚公,然而今天移走明天又来,学生对老师的付出大多不屑一顾,结果“两败俱累”,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