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面对新媒体的挑战,传统媒体凭自身积淀的优势积极探索新的突破点.这一探索的主体是传统媒体人,而支撑新媒体发展的主体则更多的是技术人.传统媒体向新媒体扩张的基石则是传统媒体人与技术人的融合合作.为什么这么说呢?  相似文献   

2.
《青年记者》2013,(6):8
面对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似乎变成了纠结的老媒体。传统媒体人说新媒体的多,但新媒体人说传统媒体的少。本期专题,约请几位新媒体人谈谈对传统媒体的看法,以新媒体人的视角来观察传统媒体在媒体格局中的作用和地位,传统媒体的竞争力在哪、需要注意什么,未来传统媒体会有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在新技术环境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产生出广播电视传播新的形态。新媒体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传统媒体平台与新媒体平台的完全融合、互动,产生更为可观的价值和更长的产业链。要使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达到共赢,传统媒体走向新媒体是必然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介入媒体的构成当中,营造出新技术环境,创造出诸多被称为新媒体的媒体形态,而在广电领域则产生传播新形态。  相似文献   

4.
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自的优势,加强互动与融合,最大限度整合有效资源,而使新媒体获得"源动力",传统媒体踏上"高速路"。当前,以手机和网络为代表的媒体业内称其为新媒体,自然,以报纸、电视为代表的媒体则是传统媒体。纵观两类媒体的发展态势,很明显,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转向了网络等新媒体,这也意味着注意力资源正在从传统媒体流失。笔者认为,在理清新媒体与传统媒  相似文献   

5.
传统媒体需要与增量用户,亦即新一代人,通过新的思维、新的从业者、新的连接形式实现连接. 关于新媒体,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当你询问普通用户什么是新媒体的时候,其回答的所有中心点无非都围绕新的媒介形式、新的传播渠道等表象层面展开. 传统媒体从业者对于新媒体的理解不比普通用户的认知更深刻,这导致了长久以来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冲击的诸多的策略收效甚微,甚至是在浪费资源.对于新媒体的理解和认知的低层次,是导致传统媒体当下窘境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陈明明 《传媒》2015,(12):25-27
传统媒体人(无论是报纸杂志人还是广播电视人)大多来自专业学科,对传统媒体的产品形态、工作流程、管理、经营等业务比较熟悉,并拥有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这是一般人所不具备的“专业优势”.但进入新媒体领域后,虽然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都属于媒体,但新媒体在信息产品形态、工作流程、管理、经营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实与传统媒体里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平台都各有特点一样,新媒体的各个平台也同样拥有不同的特点).所以,传统媒体人原来所具备的“专业优势”在新环境下就难以为继.对传统媒体人来说,只有在媒体融合大潮中更新观念,对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扬弃式发展,熟悉、掌握新媒体平台,才能形成新的专业优势.  相似文献   

7.
杨建荣 《青年记者》2012,(26):77-78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继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视频等。新媒体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渠道,以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为载体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①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互联网是新媒体的主体。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数码科技  相似文献   

8.
<正>在当前新媒体飞速发展视阈下,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媒体面临着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技术、新媒体平台之间的互动融合,则是当前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其取得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经之路。[1]与传统媒体相比,尽管新媒体发展起步较晚,但其信息传播速度得以极大提升,在传播范围上也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并且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故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促使传统媒体与之融合,无疑能够在吸收新媒体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出新闻资讯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则有助于为广大媒体受众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多样化新闻媒体服务。  相似文献   

9.
媒体的技术革新是媒体融合的驱动力.在新闻报道越来越注重技术应用的今天,任何突破性的技术创新都可能被运用到新闻传播领域.传统媒体所擅长的文字、图像和声音似乎早已无法满足被新媒体“喂食”得越发挑剔的用户.于是,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在彼此借鉴、互通有无的同时,更是时刻将目光对准迭代不休的新媒体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在美国,即使互联网科技已被广泛普及,但美国人仍然更依赖传统媒体获取信息,这与国内大部分人更倾向于相信网络新媒体的传播内容形成鲜明反差。所以,在美国,电视仍然是"客厅主流文化"。当然,这并不是说美国的新媒体发展滞后,或者说新媒体在美国没有生存土壤,美国的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角色关系跟我们国内的还不太一样,尤其在电视媒体领域,与其说是受到冲击,不如说是锦上添花。如何锦上添花?让我们来看看凤凰卫视美洲台台长吴晓镛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朱春阳 《新闻记者》2007,45(11):97-100
当新媒体遇到传统媒体,人们惊呼,传统媒体的末日就要来了,尤其是2005年“报业寒冬论”似乎进一步验证了新传播技术对传统媒体势力版图的侵蚀。但是,新媒体优于传统媒体仅仅是新的传播技术吗?如果仅就技术而言,新媒体的确比传统媒体更适合处于快节奏、超大信息量时代的现代人类。但是如何解释.也还是技术的鬼魅。在2000年导致了纳斯达克股市近乎崩盘的噩梦?是什么力量让那个投资者人见人怕的新媒体在历经五六年的风浪后成为人见人爱,深受风险投资追捧的新媒体呢?仅仅归因于技术的回答显然是表面化的,尤其是在当代中国这一不成熟的传媒产业市场上,问题所展示的内在冲突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李默 《青年记者》2016,(7):63-63
媒体的技术革新是媒体融合的驱动力。在新闻报道越来越注重技术应用的今天,任何突破性的技术创新都可能被运用到新闻传播领域。传统媒体所擅长的文字、图像和声音似乎早已无法满足被新媒体“喂食”得越发挑剔的用户。于是,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在彼此借鉴、互通有无的同时,更是时刻将目光对准迭代不休的新媒体技术。  相似文献   

13.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比,劣势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劣势在于思维和理念.文章通过苏州广电、北京电视台等媒体的新媒体运作经历的分析,得出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延伸和转化,主要的障碍不是在技术,传统媒体人只要有转变和发展的理念,就完全可以比社会人更有驾驭新媒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一、引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本身是相对于的概念,传统媒体是相对于近几年兴起的网络媒体而言的,主要借助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新媒体则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的,主要借助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向公众分布信息的媒体形态,如网络、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就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而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有利弊。二、媒体的舆论监督的概念媒体的舆论监督,指的是社会公众通过媒介获取信  相似文献   

15.
王倩  唐梓然 《视听》2018,(6):106-109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竞争才刚开始,任何一方都在前行中谋发展。传统媒体可以借鉴新媒体迅捷的传播速度来提高收益,新媒体可以借助传统媒体提升自身公信力,增加品牌知名度;新媒体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内容多的优势,传统媒体则有深厚的根基、技术娴熟的专业人员以及雄厚的资源。二者相结合的传播环境才是当下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的媒介环境,1+1>2的关系才能造就"互联网+广电"应有的传媒生态。  相似文献   

16.
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迅猛,传播渠道更加多样,传播主体更加多元,传播速度更加快捷,传播范围更加广泛,传播内容更加丰富,使得传统媒体面临空前的挑战。广播人要清醒地意识到,挑战往往蕴含着机遇,将自身的资源与网络等新媒体技术优势结合起来,是广播应  相似文献   

17.
传播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崛起促使传统媒体寻求转型,而传统媒体转型最重要的就是媒体从业者的角色转型。本文从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转型的主体入手,分析电视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中的比较优势及从业者在角色转型中面临的困境,从而探讨电视新闻记者转型应努力的方向,以期对同行业从业者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要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不被淘汰,就应积极加强与新媒体的联系,汲取新媒体的营养,走媒体融合之路,在融合中实现发展.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发展的趋势 1.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的巨大冲击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用户对新媒体的使用和依赖渐渐增强,传统媒体在各个方面受新媒体的冲击十分巨大.相对于新媒体,传统媒体的运行模式是固定的:报纸版面是受空间限制的,如果文字过于密集则会造成读者阅读困难,不利于信息的传播;电视媒体播出节目的时间也是固定的,用户如果错过了电视节目的播出则很难再看到节目,这种硬性的传播方式给用户带来了不良的阅读体验,不利于传统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期,传统媒体的改革不断深化:转企改制身份转换、受众需求变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等。面对这些“冲击”,传统媒体的新闻人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职业“恐慌”,与其说这是职业“恐慌”,不如说是职业危机或挑战。面临危机或挑战,  相似文献   

20.
媒介融合是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互为竞争、依存和探索的产物,是一种新兴的媒体运营形式,指一种数字媒体通过技术的手段融合多种媒介的表达方式来进行现代信息传播活动。本文探讨的是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人的专业素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