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现场拍摄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的15场比赛,对中国女排的各轮次战术进攻特点就行了研究,揭示了中国女排各轮次进攻打法和战术特点.结果表明:中国女排主要进攻战术特点是以2、3号位快速、多变进攻为主,结合4号位拉开进攻的高快结合进攻打法.中国女排强轮是第一轮,第一、二、六轮次主要是以薛明的3号位近体快、短平快为掩护,结合王一梅的拉开进攻打法为主;第三、四、五轮次主要以马蕴雯2号位的单脚背飞、背快为掩护,结合4号位的拉开进攻和后排进攻.4号位强攻、背飞、近体快是中国女排得分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第九届世界杯女排赛战术特点,对中国女排进攻战术进行了分析。1·中国女排进攻战术的特点从中国女排和主要对手进攻统计数据看,在扣球得分方面,中国女排2号位扣球得分最多为216分,占中国女排扣球得分总数的44·7%。本届中国女排进攻特点是继续保持了以快速多变为主的技、战术打法,充分利用2名副攻手赵蕊蕊和刘亚男的2号位跑动进攻,采用单脚背飞、背交叉、背快和时间差等快变技战术打法,使对手很难适应,取得了良好进攻效果。在以往的国际大赛中,中国女排的4号位强攻威力及效果总不如古巴、俄罗斯等世界强队,成为影响中国女排夺取世界…  相似文献   

3.
中国女排进攻战术的特点及轮次打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毅钧 《体育学刊》2005,12(2):105-107
通过对2003年11月世界杯女排赛中国队10场比赛技术统计分析,发现中国女排进攻战术特点是以2号位快速多变进攻战术为主,并结合4号位强攻和3号位快攻的技战术打法,得分率高,拦网效果显著。中国女排进攻轮次最强的是第2轮,第3轮和第4轮也较强,第5轮较弱,中国女排后排进攻得分不如世界其他女排强队。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2018年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国女排共13场比赛的后排进攻战术运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女排后排进攻战术运用在总进攻次数中占比较低,同时不同场次之间在运用数量上存在明显差距;后排进攻运用存在明显的实施人员、位置分布和打法特征,主要以朱婷六号位无掩护的后排进攻为主;同时,运用效果在位置上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1号位的后排进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运用VTS软件分析及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国女排在第17届世锦赛中11场39局比赛的扣球技战术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对中国女排各轮次技战术打法、进攻分布特点及非技术因素指标等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女排在比赛中主要以2、4号位强攻及两边拉开进攻为主,并结合2、3号位快球及后排进攻等快变战术为一体的高快结合的技战术打法。中国女排整体扣球效果好,与其对手国相比进攻实力突出且优势明显。中国女排进攻点分布范围较广,且身高及网上高度优势十分突出,但在年龄及体重方面与欧美强队存在的差距也不容忽视。中国女排各轮次进攻中最强的是第3轮,第4和第5轮相对较强,但第6轮相对较弱。建议中国女排应继续发扬高度优势,进一步丰富扣球技战术打法;加强全队配合默契的程度,并努力提高进攻队员的个人扣球突破能力。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2012年奥运会女排中国与日本队比赛,一攻前排2、4号位强攻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队2、4号位强攻次数明显低于日本队,强攻得分效果差、直接得分能力低于日本队.中国队在2、4号位强攻扣过率上要高于日本队.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现场统计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03年全国排球联赛上海男排进攻战术的运用和效果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上海男排在保证2、3号快攻战术中快球进攻、自我掩护进攻、快球掩护进攻运用的基础上.突出了4号位的强攻,在2003年的全国排球联赛中进入决赛,充分体现出了自身的战术风格和特点。在进攻统计中,短平快技术的运用上明显多于前6名的队和前3名的球队,有高度显著性差异。上海队在4号位进攻和后排进攻战术运用效果上与前5个队相比,在统计上虽无显著性差距,但在比赛中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运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中外女排在第17届世锦赛中扣球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女排是以两边拉开进攻为主并结合高度与速度等快变战术为一体的技战术打法;进攻战术的总体运用效果十分理想,与其他各国相比扣死率较高且失误率低;后排攻在比赛中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但在强攻和快攻方面与巴西、美国等欧美强队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建议中国女排应进一步加强对强攻能力的训练,尤其要努力丰富年轻队员的大赛阅历以保证其技术发挥的稳定性;在面对欧美强队时应努力提高一传到位率,并加强进攻队员之间的掩护配合,使各种快变战术能够在比赛中得到有效发挥,并尽量避免自身进攻方式及手段的单一化。  相似文献   

9.
尽管气排球已经在全国各地区广泛开展,但还没有专门的研究,包括现有教材和学术论文,针对气排球的扣球技术运用进行系统的录像分析,存在诸多疑问,比如:气排球的主要扣球手法有哪些?主要的扣球位置是几号位以及所占比重各是多少?等等,以至于在气排球扣球教学和训练中对其主要内容难以准确把握。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解析、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南宁市八运会气排球联赛决赛中两队各种扣球的特点。研究指出:(1)气排球扣球的主要手法有4种:下拉式、侧拉式、推压式和扣飘球,其中下拉式和侧拉式手法运用最多。(2)扣球数量从多到少排列依次是4号强攻、2号位强攻、吊球、3号位快球、后排进攻和探头球;得分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4号强攻、2号位强攻、3号位快球、吊球、后排进攻和探头球;得分率从大到小依次是探头球、3号位快球、4号位强攻、后排进攻、2号位强攻和吊球。失分率从小到大依次是探头球、后排进攻、吊球、3号位快球、4号位强攻、2号位强攻。(3)其中4号位强攻是双方最主要的进攻手段和得分手段;2号位扣球的得分率相对较低而失分率相对较高;3号位快攻数量少但效果好;气排球吊球与硬排相比,明显要多;后排攻的运用少且效果一般;探头球数量只有两次但都扣球得分。因此,比赛中应充分利用探头球和3号位快球,重点抓好4号位强攻和2号位强攻,适当采用后排进攻和吊球。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解析、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南宁市八运会气排球联赛决赛中两队各种扣球的特点。研究指出:(1)气排球扣球的主要手法有四种:下拉式、侧拉式、推压式和扣飘球,其中下拉式和侧拉式手法运用最多。(2)扣球数量从多到少排列依次是四号强攻、二号位强攻、吊球、三号位快球、后排进攻和探头球;得分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四号强攻、二号位强攻、三号位快球、吊球、后排进攻和探头球;得分率从大到小依次是探头球、三号位快球、四号位强攻、后排进攻、二号位强攻和吊球。失分率从小到大依次是探头球、后排进攻、吊球、三号位快球、四号位强攻、二号位强攻。(3)其中四号位强攻是双方最主要的进攻手段和得分手段;二号位扣球的得分率相对较低而失分率相对较高;三号位快攻数量少但效果好;气排球吊球与硬排相比,明显要多;后排攻的运用少且效果一般;探头球数量只有两次但都扣球得分。因此,比赛中应充分利用探头球和三号位快球,重点抓好四号位强攻和二号位强攻,适当采用后排进攻和吊球。  相似文献   

11.
解析2004至2009年中国队参加的世界大赛中进入前四名队伍与中国队的实况录像10场共43局比赛,以中国女排为主体,以主要进攻打法为研究内容,对中国女排常用进攻打法的运用情况和实际表现进行记录和统计,运用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队强攻次数在总数中的比率在逐年增大,尤其是4号位强攻,但强攻得分率一直低于比赛对手;快攻次数近几年在变少,但快攻得分高于对手;后排攻次数明显增多;两次攻方面近几年一直高于对手,且近几年进攻次数比率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前言 当今排球运动正向着“全面、高度、快速和多变”的方向迅速发展。 世界优秀女排绝大多数采用三号位队员掩护,四、二号位队员两边拉开的进攻战术,其中又以四号位进攻为主,这样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二号位进攻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在平时训练时也大都如此。然而,  相似文献   

13.
一、日本队各轮主要打法:第一轮:(12号从一号位插上)1.5号扣近体快球和错位快球。扣球起跳早,在空中等球。2.16号以扣拉开高球。内切为辅。3.10号在5号跑快时打后交叉或二号位强攻。第二轮:(12号从六号位插上)1.6号扣快球,掩护多、实扣少。5号扣后交叉,转身以反打对方五号位较多。2.9号拉开扣直线或在5号头后短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 2 0 0 3年第 10届世界杯男子排球赛 6场比赛的录像统计分析表明 :比赛中接应二传运动员的进攻次数明显增多 ,进攻战术打法以强攻为主 ,后排进攻的运用比例大大增加 ,扣球攻击性强 ,得分率高 ,失误率低。优秀接应二传运动员已成为队中进攻的核心人物 ,是现代排球比赛中的主要强攻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世界高水平女排二号位进攻的运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现代世界女排强队进攻点,不仅更集中于二号位区域,而且该区域的得分能力也日趋提高。(2)中国女排二号位的强攻能力还不够,中国女排需要加强二号位的强攻来完善自己的技战术打法,才能与日益强大的欧美劲旅对抗。  相似文献   

16.
<正> 随着排球运动向着“高度、速度、全面”的发展,网上争夺日益激烈,为了突破对方密集拦网,进攻向着广度和纵深发展。在广度上,充分利用有限的九米网长,运用各种战术变化,拉开战线,调动对方,以突破对方拦网防线。目前国内外采用的进攻战术一般是以三号位为中心,二、四号位两边拉开,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二号位进攻往往受到人们的忽视,进攻多以三号位快攻为中心,掩护四号位进攻。然而二号位进攻在双方激烈争夺或关键时刻往往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教练员、运动员在思想上也普遍认为比赛中二号位进攻成功率较三四号位高,但是二号位进攻成功率高,高多少?成功率高的原因是什么?目前尚未对二号位进攻进行定量的分析和研究,本文试图对二号位进攻进行探讨,以引起人们对二号位进攻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一、深掩护移动进攻的一般概念深掩护移动进攻,是著名篮球教练沃尔特·明威尔博士在威斯康星大学任主教练时,丰富和完善的一种进攻战术。虽然现在的阵式和打法与那时差不多,但由于现代机动进攻打法的出现,加上现代篮球运动员的灵敏性及其精湛的球技,因而促使这种进攻战术现代化了,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移动进攻,在一定的规则和章法的指导下,这是一种强有力的得分手段。这种进攻战术早期的打法和风格比较拘谨,一般包括掩护——传球——投篮或者传球——掩护——运球——投篮等几个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获得前四名的球队与中国队的四场比赛进攻情况的分类统计,运用录象统计、数据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各队在强攻、快攻、后排攻的进攻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各队的进攻战术体系作相应探讨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队是以快变战术为主,结合高度的扣球进攻打法:一攻进攻效果好于防反,各种扣球得分率均低于对手,主攻手失误少但攻击力差;后排进攻质和量都比较低.建议中国女排队员在保持全面、快速、多变的特点下,努力提高攻手的跑动、击球的力量和变化,提高个人扣球突破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以排球比赛的一攻为切入点,运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1年第11届女排世界杯中国队与世界强队比赛的一攻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排在面对世界强队的高质量发球时,其总体的接发球效果好于对手;二传传球的隐蔽性不及世界强队,分配球战术中,后排攻战术的分配球比例少于欧美强队,在接发球到位的情况下,快攻战术球的分配率高于世界强队;一攻进攻中,快攻是中国女排主要的得分方式,但得分效果差于交手的美国队与巴西队,而在前排强攻和后排攻方面,中国女排表现出前排强攻不强、后排进攻乏力的弱点。  相似文献   

20.
对巴黎奥运周期中外女排在第19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中的扣球进攻技战术运用效果进行分析,然后以轮次为切入点,对中意女排不同进攻战术打法运用效果进行对比,同时从接发球阵型和拦防阵型两个方面深入剖析中国女排在比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中外女排在总体扣球进攻效果上并无明显差异,但中国女排的扣球进攻效果与意大利女排差距显著,主要表现在第三轮4号位强攻和第四轮2号位快攻上;比赛中,在意大利女排的压迫性发球和针对性拦防双重压力下自身无法形成有效进攻,导致中国女排在这两个轮次上的扣球进攻效果与其存在明显差距。研究认为,在面对意大利女排的大力跳发球时,中国女排应选择解放前排主攻手,改由后排主攻队员承担接发球任务并尝试采用4人接发球阵型;而在面对意大利女排的针对性拦防布局时,中国女排应更合理地选择进攻线路,通过多运用小球技术来增加对手的拦防难度,进而提高自身扣球进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