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9月29日,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甘肃酒泉发射成功。不久,神舟八号飞船也将发射升空,在太空中与天宫一号实现首次无人交会对接。这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又一次实现突破。空间交会对接是载人航天活动的三大基本技术之一。所谓三大基本技术就是载人航天器的发射和返回、空间出舱活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只有掌握它们,人类才能自由出入太空。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的重要一环,神七解决了航天员太空出舱活动的问题,天宫一  相似文献   

2.
《当代职校生》2012,(10):F0002-F0002,F0003,F0004
1992年9月21日,我国载人航天正式列入国家计划,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送入近地轨道,并安全返回,开展对地观测和科学实验。第二步,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太空行走、飞船与空间舱交会对接,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空间实验室,  相似文献   

3.
《物理教师》2005,26(6):36-36
此前媒体曾报道,“神舟”六号飞船将于2005年9至10月间发射,航天员设为两名,计划飞行时间4到5天.王礼恒院士表示,“神舟”六号将具备乘坐三名航天员在太空飞行7天的能力.“神舟”六号的上天将完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步,接下来我国将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  相似文献   

4.
神舟5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历史性的突破,也是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接下来,第二步,就是要完成出舱活动、空间交会对接实验;第三步,是要建立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而这些,都需要宇航员离开飞船进入太空作业。对于宇航员来说,舱外活动是一种真正的高危作业,因为人体完全置于宇宙辐射之中,宇航服就成了宇航员生命的守护神。  相似文献   

5.
正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批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代号"921工程",是中国空间科学实验的重大战略工程之一。载人航天工程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必读》2012,(9):6-6
继“天宫一号”飞天、“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又迈出重要一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于6月16日成功发射,飞船共搭载3名航天员升入太空。  相似文献   

7.
2012年6月16日,我国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神九”飞船共搭载3名航天员,我国首位女宇航员搭载飞船进入太空.6月18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成功执行了自动交会对接任务,航天员顺利进入“天宫”,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获得成功.6月24日手控交会对接任务顺利完成,这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了空间...  相似文献   

8.
2012年6月29日11时20分,随着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最后一个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出舱,“神九”任务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在主着陆场医监医保工作人员的协助下都已安全出舱.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神舟九号飞船返回舱已在内蒙古主着陆场安全着陆,3名航天员身体状况良好.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  相似文献   

9.
<正>神舟载人飞船不断刷新“飞天”纪录神舟载人飞船被称为太空“生命之舟”,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型天地往返的载人航天器。在完成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4次无人飞行任务后,2003年10月15日,我国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首次顺利进入太空。之后,神舟飞船不断刷新“飞天”纪录。神舟六号飞船搭载2名航天员遨游太空;神舟七号飞船搭载3名航天员进入太空并实现了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神舟八号无人飞船和天宫一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10.
太空行走的关键技术把“神七“飞船与舱外航天服联系在一起,是因为“神七“之前的航天员上天都不穿舱外航天服。按照我国的航天计划,我国将在2008年发射的“神舟七号“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继后“神舟八号“发射目标飞行器(专门用于对接),当年就  相似文献   

11.
王建新 《课外生活》2012,(18):38-39
北京时间2012年6月24日12时55分,在航天员的精准操控下,"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实现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我国首次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在这之前,"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经实现了自动对接。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进行手控对接呢?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从世界载人航天的发展来看,交会对接应该涵盖自动和人工两个方面,二者互为备份,缺一不可。只有自动和人工技术都得到验证,才是实现了完整  相似文献   

12.
2008年9月25日晚9时10分许,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点火后583秒,飞船与火箭在高度约200km处成功分离.9月26日凌晨4时零5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变轨.变轨成功后,飞船已由沿椭圆轨道运行变为沿圆形轨道运行.9月27日下午,01号航天员翟志刚担任出舱航天员,成为中国太空出舱活动第一人.  相似文献   

13.
1999年11月21日,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在完成了空间飞行试验后成功着陆;2001年1月10日,我国“神舟”二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2002年4月2日,“神舟”三号飞船准确降落;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飞船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2005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10月16日“神舟”五号成功着陆,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两人进行多天飞行后,于17日在主着陆场着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它搭载着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谱写出中华民族励精图治、团结奋进的辉煌篇章。请你以“飞天梦想”为话题,自拟文题,文体不限,写一篇文章,抒发  相似文献   

14.
时事背景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功送入太空并于16日安全返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胡锦涛到现场观看“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誉,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初战告捷,也标志着中国人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  相似文献   

15.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将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发射几艘无人飞船和一艘有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适量的对地观测及科学试验,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实现载人航天的历史突破;第二步是重点完成航天员出舱活动、对接试验;第三步是建造长期有人照料的太空站。目前我国实施中的还只是这一工程的第一  相似文献   

16.
汤加 《科学启蒙》2013,(9):5-12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不仅为中国人的“航天梦”续写了瑰丽篇章,更是又一次将全世界的仰视目光吸引到了遥远的东方。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圆满完成"三步走"发展战略前两步的任务目标,并掌握了载人航天三大基本技术:天地往返、空间出舱和空间交会对接。自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具备了建造空间站的能力,中国空间站顺利拿到了通往太空的通行证。"天宫"空间站主体由1个核心舱、2个实验舱组成,呈T字形的构型,总重量达60吨,还配有为空间站进行乘员运输的"神舟"载人飞船和为空间站进行货物补给的"天舟"货运飞船。此外,还有1个与空间站共轨飞行的光学舱。  相似文献   

18.
2008年9月28日17时37分,在太空遨游两天多的“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航天员成功出舱.中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成功,这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耀!是中国人的自豪!“神七”一飞冲天,举国欢腾,我们与学生一起观看了神七飞船发射、变轨、邀游和返回着落的全过程,其间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物理学知识,更体现了“两弹一星”精神和中国人的载人航天精神.  相似文献   

19.
2008年9月28日17时37分,在太空遨游两天多的“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航天员成功出舱.中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成功,这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耀!是中国人的自豪!“神七”一飞冲天,举国欢腾,我们与学生一起观看了神七飞船发射、变轨、邀游和返回着落的全过程,其间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物理学知识,更体现了“两弹一星”精神和中国人的载人航天精神.  相似文献   

20.
2008年9月28日17时37分,在太空遨游两天多的”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航天员成功出舱.中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成功,这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耀!是中国人的自豪!“神七”一飞冲天,举国欢腾,我们与学生一起观看了神六飞船发射、变轨、邀游和返回着落的全过程,其间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物理学知识,更体现了“两弹一星”精神和中国人的载人航天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