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追求人性至美,既是三毛的一种生活状态和生存方式;也是三毛文学创作的基础条件和终极追求。台湾女作家三毛一生经历坎坷,她为自己选择了一种独特的存在方式,在坎坷中不断追求不同蕴意的人性审美,对生活有独创性的发现,并以独特新颖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作家三毛的一生经历坎坷。她为自己的心选择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在坎坷中不断追寻生命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也就是一个青春的梦幻。三毛各个阶段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她幽深的内心世界,也表现出对于个体生命存在与个人生活方式的探索,乃至最终上升到人类普遍生存方式的探寻,让我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好的认知。  相似文献   

3.
从生命意识这一角度对三毛散文作了宏观的考察。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其独特的存在方式和生存态度,三毛不停地追问生命意义,寻找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试图通过对三毛作品的解读,阐释她的生命哲学,并对其形成原因及在她生命哲学指导下特殊的表现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的转型,人们的生存与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临的生存压力也与日个增。这各严峻的生存挑战,拉动了谋利的冲动和金钱的欲望,于是道德也就出现了空前的紧张。  相似文献   

5.
李琪 《现代语文》2007,(3):96-97
三毛作品所塑造的“三毛”形象,具有丰富的意蕴,显示的是一种张力结构,这种张力关系体现在:在艺术创作上,三毛存在着修辞与模拟的冲突,即写的真实与活得真实的矛盾;就三毛的心灵历程:而言,也存在“流浪”形象与眷顾“红尘”的矛盾;通过文化语境的分析可以发现三毛身上所固有的精英意识与大众文化的冲撞。三毛形象集中体现了小本文与大本文双重本文交织互动的复杂情形。由此锻造出三毛形象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6.
三毛是二十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传奇,她带有强烈自叙传色彩的“私”写作——以自我人生为书写对象的创作,既是她艺术的追求,也是她真实人生的寻找,三毛的一生都在朝向爱和自由,并把这种理想投注到个人生存和艺术灵魂之中,与爱和自由相拥成就了三毛,也最终带走三毛。  相似文献   

7.
石评梅与三毛的出现相隔半世纪之遥,然而二人都存在着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的现代意识与传统的文化和道德因素的冲突,存在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二人都有一种独特的矛盾的生存状态。其文与其人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错位与空白,评梅哀婉凄清,细观其文,忧伤中蕴藏着生命的燃烧;三毛是洒脱、豁达的做派,其文却始终隐藏着一丝若隐若现的悲凉与孤寂。伴随着心路历程的演进,二人的创作风格也都经历了鲜明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三毛这位饮誉文坛的作家,她的散文,以其对生活、对亲人、对祖国的绵绵深情,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她的散文美,主要体现在内质上,即以至真至诚至纯的感情,叩响读者的心弦。讲真话、写真情、绘实景是三毛作品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9.
一个懂得拥抱爱和追寻自由的女子,一个重视灵性高于一切的女子,一个远居沙漠勇于挑战漂泊的女子,前世的坎坷与羁绊终不能打败她高傲的灵魂。走进三毛的世界,感受她独特的生活方式,走进她再创造作品的世界,感受她的幻化自我的魅力,从琐碎的语言中,搜寻三毛完整的自我拯救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从语言本体论的视角去考察三毛散文的语言特点,我们可以在话语空间、节奏音调、文体风格等方面发现三毛散文语言的自然、清新、朴素,具有天然去雕饰之美。三毛散文的这种生动、富有个性的语言,不仅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通融,而且融合了现代精神。  相似文献   

11.
本试图通过对三毛生命历程与创作轨迹的解读,阐释其各阶段的作品风格及成就,以期总体把握作家的人格特征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2.
缄默妍 《中文自修》2005,(11):31-31
我不是三毛,我不是安妮宝贝,我只是平凡城市中的一个平凡人。但与三毛和安妮一样,我也爱旅行。  相似文献   

13.
三毛作品的语言自然、清新、朴素,具有天然去雕饰之美,塑造了一个至真至纯的三毛。通过一篇篇坦诚的内心独白,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三毛的语言情真意切而又挥洒自如,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本文以语言作为切入点,深入细致地分析三毛的具体作品,并针对其作品对文化传播的影响深入解读,从而探寻当代文学作品对文化传播的深刻意义和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三毛生活在一个对常人来说如同梦境的世界里。三毛的散文靠异域的奇特和卓然不群的才情吸引了读者,其散文呈现出飘逸旷达的美学特质,这和她的人生选择、生存信念和文学追求有关,也和她选取独处静观的审美视角和运用平易亲切、善解人意的语言有关。  相似文献   

15.
感受三毛     
一直很喜欢三毛,从十五六岁接触她的作品开始到现在从未改变。喜欢她的生活方式,更喜欢她的生活态度。我觉得三毛的一生比较真实,这可能源于她宽松的成长环境。19岁的三毛,可以因为情感的问题而只身一人远走他乡。而且是在没有足够的钱又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去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怎么说呢,这种情况放在内地,别说几十年前,就是现在也不是我们敢想和我们的父母所能接受的。再有,她的一生伴随着写作的笔,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一种活着的需要。这似乎是她的一种爱的精神寄托。曾有人批评三毛的作品不是真实的记载生活,甚至说她的…  相似文献   

16.
欣赏三毛。这个调侃自己的文章只值三毛钱的女子,带着与生俱来的豪放不羁,与深爱的丈夫,千金散尽,到苍凉广袤的撒哈拉,寻找人生最绚烂的风景。  相似文献   

17.
三毛的学创作深受佛教和基督教的影响,两种宗教化在三毛的内心聚合、笔端流淌。本尝试把三毛的学创作置于和宗教的交叉中,探究宗教情感对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许王桥 《现代语文》2010,(5):104-108
一生都在以独特的方式探寻生命存在的三毛却以自杀的形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本文旨在通过三毛作品并结合其人生经历来分析她的生命观——无论是她的自我人格还是社会人格的塑造,都始终贯穿着对生命的尊重与挚爱。  相似文献   

19.
哭三毛     
三毛死了。我与三毛并不相识,但在将要相识的时候三毛死了。三毛托人带来口信嘱我寄几本我的新书给她,我刚刚将新书寄去的时候,三毛死了;我邀请她来西安,陪她随心所欲地在黄土地上逛逛,信函她还未收到,三毛死了。三毛的死,对我是太突然了,我想三毛对于她的死也一定是突然,但是,就这么突然地三毛死了,死了。  相似文献   

20.
哭三毛     
三毛死了。我与三毛并不相识,但在将要相识的时候三毛死了。三毛托人带来口信嘱我寄几本我的新书给他,我刚刚将书寄去的时候,三毛死了。我邀请她来西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