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中,自杀是一个频发事件。但是他所描述的自杀并非因为精神失常,也不能用通常的社会学原理来解释。他笔下的自杀是一种“形而上”的哲学性自杀,这源于他存在主义的世界观。村上春树认为,这个纷繁的世界本身是无意义的,是彻底荒谬的,而人却需要寻找意义来确立活着的理由。世界的无意义和荒谬与人追求意义的本能冲动相冲突,从而摧毁了人赖以生存的生存信念,导致了自杀。与存在主义者一样,村上春树并不鼓励这种哲学性自杀,但他对哲学性自杀是带着同情、理解和宽容的,他用自己的作品谱写了一曲哲学性自杀的悲歌。  相似文献   

2.
葛晨虹 《云南教育》2009,(11):30-31
青少年存在着生命漠视和生命困惑问题,表现为近些年青少年的自杀与杀他等极端行为呈现上升趋势。这种现象和青少年所受的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及人生成长中社会大环境价值取向有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一名黎巴嫩少年的自杀事件引起人们的恐慌,担心绝望的年轻人因所崇拜的摇滚歌星之死引起的自杀浪潮。今年5月底,16岁的穆万费克·什雷夫在卧室用父亲的手枪自杀身亡。而他的老师以前一直认为他是个“无忧无虑的优秀生”。调查表明,出生在富裕家庭的什雷夫是美国歌星  相似文献   

4.
海子是一个天才诗人,他的自杀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本文试着从海子诗歌所透露出的对于生命的厌倦入手,分别从“倾心死亡”、“遥想死亡”、“沉浸死亡”、“沉思死亡”、“挥霍死亡”五个方面,探讨诗歌中流露出的死亡情结,进而解释海子自杀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一大高潮。突出表现了贾政与贾宝玉父子两代的思想冲突,明确展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金钏自杀”等偶然事件激化了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宝玉挨打就成为必然了。贾宝玉是荣国府的核心人物,他遭鞭笞自然牵动了全家上下的心。王夫人、贾母等人闻讯先后赶  相似文献   

6.
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和其第二任妻子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近郊的佩特罗普利斯寓所里自杀。对其自杀原因,莫衷一是。分析史料得出,中国学界分别从人道主义者产生的悲剧、从流亡对茨威格生存产生的威胁、从茨威格的性格弱点以及他是犹太人的角度立论进行了多元的阐释。分析、评述中国学界对茨威格自杀原因的解读,并作深层次挖掘,探讨茨威格所依赖的时代文化背景——魏玛精神对茨威格自杀产生的决定性影响,以期拓展中国茨威格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七十多年来,王国维自杀的原因始终为人们所关注,主要的有五种说法。但大多从单方面进行分析,很难有一个完整的解释。应该注意到,王国维的自杀是多种原因综合造成的。清末民初战乱不断的时局,使得王国维不能安心的读书做学问,他倍感苦闷,没有书可读的王国维宁肯可为学而死。北伐军即将打到北京的消忠使王国维不知何处还可放得下一张书桌,而悲观厌世的性格最终使他选择了自杀。  相似文献   

8.
试论青少年的自杀及其预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杀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问题,它不仅对家庭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同时也是一种触目惊心的社会问题。因此,自杀已被全世界所关注。笔者从自杀及其危害,青少年是自杀的高危人群,自杀的原因分析,自杀行为的先兆和自杀的预防5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关于青少年的暴力事件屡屡见诸报端,关于自杀的新闻越来越多。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尊重与伤害他人(物)生命的暴力。二是青少年的自我伤害或自杀。不难看出,暴力事件的两个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对自己生命的轻视必然相伴随着对他人(物)生命的轻视;对自己的身体缺乏尊重和珍惜,必然漠视他人(物)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诗人自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朱湘之死与其他诗人的自杀一样历来为学术界所关注,并各持异议。朱湘的自杀不仅有形而上的原因,也有形而下的原因,是诗人的人格缺陷、婚姻爱情悲剧、理想追求的失落等内外综合因素的挤压而导致的精神压迫感所造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成名作家     
霍华德醉心于小说创作,自诩为作家。他已经写出五部作品,可都被出版商退了回来,这让他受到巨大打击。霍华德决定自杀。这天清晨,他带了把手枪只身走进公园。在准备自杀之前,他在衬衫的胸前口袋里塞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自杀原因。  相似文献   

12.
吕不韦是战国末年的秦相国,曾在秦国主政13年,功绩显赫,位及人臣、权倾一时。然而,他的人生之路却以饮■自尽而告终,诚可谓悠悠人生,生死难料。那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吕不韦为何要选择自尽的方式奔赴黄泉?一者亲政后的秦始皇为"亲政",必然要对他步步紧逼,置之死地而后快;再者吕不韦自身所具有的浓厚的忠君爱国思想与他对权力及富裕物质生活的热爱的对立心理情结更是将其置之死地的天然杀手。我们可以说吕不韦正是在这一天然杀手的护送下命赴黄泉的。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吕不韦的自杀心理作一透视。一、忠君思想吕不韦生活在战国末…  相似文献   

13.
自杀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也是一个具有世界性意义的社会问题。分析与研究自杀产生的社会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从积极与消极两个维度来分析自杀所具有的社会意义,为我们正确认识自杀和采取措施有效预防自杀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杀的权利命题视角将老年人的自杀视为其权利受到侵害后的必然产物。自杀的道德理论命题则揭示,自杀从来就是与道德联系在一起的。老年人自杀的道德经验事实显示出,当前农村的道德衰败是导致老年人自杀的十分重要的原因之一。当前农村的道德衰败的表征就是,家庭关系正在经历一种由伦理型关系向契约型关系的转换,而这种转换是以伦理的社会性建构这一维度的解体为基础的,同时,伦理的生物性建构亦伴随社会性建构的解体而日益式微,这种变化使得老年人无法适应,老年人基于伦理的观念与子女基于权利的行为两者之间有着巨大冲突,这种张力引起了老年人的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15.
一个青年教师自杀了。他的死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这位从大学毕业不久的青年教师,出身“书香门第”,父母都是中学教师。他家庭美满,成绩优秀,教学效果好,还有一个亲密的女友。在一般人看来,他的自杀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相似文献   

16.
《上邪》不仅是一部具有多重意蕴的小说,它也是一首关于诗人的诗,一首阐释诗人与时代、诗人与虚无、诗人与疯癫、诗人与自杀、诗人与异性、诗人与堕落、诗人与真情、诗人与悲情、诗人与死亡的大合唱,它写出了诗及诗人与这个时代的张力,描绘了诗人的乖戾与可爱;它还揭示出,诗人可以直面死亡且不惧死亡,诗人可以用自杀来向他认为的那些不合理的东西说"不",诗人以他的死来追问那些已被人们所遗忘的灵魂之痛。  相似文献   

17.
鲁迅在《范爱农》中说:“我至今不明白他究竟是失足还是自杀。”从课文注释看,鲁迅怀疑他可能是自杀。在高中课本“自读提示”里,说他“酒醉落水而死”,显然看作是“失足”。我认为“自杀”与“失足”之说都是不足据的。1988年9期《名人传记》登了张士瑛《范爱农之死》一文。读了此文,疑窦顿开,原来范君既非失足也非自杀,而是遭人暗算,属于他杀。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注意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期小说家,日本文坛最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昭和二年,这位文学巨匠却选择用服药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引起文坛乃至日本全社会的轰动。芥川的自杀是由多种因素常年累积造成的,这些因素包括了自身心理、家庭负担、疾病困扰、对社会和人性的失望等等,而他的许多晚期创作都具有很强烈的自传色彩,直接或间接地将他的一生及其自杀原因反映了出来。结合芥川的部分晚期作品和芥川生平,通过对作品进行分析来探究芥川走向自杀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呼唤"生命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成秋 《天津教育》2004,(12):21-22
今年1月,浙江省一所高校的一名大学四年级学生在寒假期间卧轨自杀。事后,学校发现他留在电脑中的遗书内容是,他学习成绩较差,喜欢玩电脑游戏,性格内向,觉得人活在世上压力太大、太累,产生厌世情绪,最终选择自杀。  相似文献   

20.
1982年6月,意大利某银行行长被发现吊死在伦敦的桥下。当时所有证据都表明他是“Suicide”,但外界却流传着关于他“Suicided”的阴谋,此案纠缠警方很多年,至今仍然迷雾重重。“Suicide”(自杀)本是一个不及物动词,然而,如今它却有个不合语法常规的用法——Suicided(被自杀)。一个人“被自杀”,却没有施动者出现,仿佛他面对的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种深不可测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