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渊明的生命观凝聚着他对生命本体与生命价值的理解与感悟,展现了他在生与死、出与处的矛盾冲突中徘徊、挣扎直到突围的生命历程。本文重点阐述了陶渊明的生命本体观,生命价值观,探讨了陶渊明由仕人隐、最终走进超凡脱俗的生命境界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2.
论《蜀山剑侠传》的超越生命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民国武侠小说北派五大家之一的还珠楼主,其作品代表了武侠小说中“奇幻仙侠派”的高峰。他的代表作《蜀山剑侠传》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其中蕴含的还珠楼主独特而系统化的生命观,是这部作品的重要意义所在。在对现实世界、生命形态以及生命发展过程的观照中,都体现着还珠楼主超越性的生命观。这种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同时又带有现代性,是武侠小说转向现代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认识人自己”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永恒主题,在现实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关于人的各种科学的、宗教的、哲学的生命观,其中哲学中以个体主义生命观和群体主义生命观影响力强大,最具有代表性。但是哲学的这两种生命观都经不起科学认识的反思,是哲学形而上思维一元化、极端化的结果。个体生命观犯了消解群体生命的历史性的错误,把人的生命抽象得仅仅剩下本能;群体生命观犯了消解个体生命的现实性的错误,把人的生命当做了自然之物去理解。新生命观的建立,既要看到个体生命体存在的地位和价值,又要看到群体生命体存在的地位和价值,同时还要看到家庭生命体存在的地位和价值,在对个体、家庭、群体三者基于个体的内在同一性理解的基础上,把人类生命文明看做是个体、家庭、群体的三元互动,人类生命文明的同一性、主体性、无限性才一目了然。全面的生命观对我们真实完整地理解和现实全面地建设人类生命文明,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尊重生命与发展生命是教育的神圣使命。当前,关注人的生命和物(动植物)的生命是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需。教育必须关注人的生命和物的生命,且理应从物的生命和人的生命的辩证关系来确立完整的生命观。而这也从根本上有利于教育更好地理解人的生命,促进人生命的生成与发展。因此,坚持完整的生命观是教育的职责与使命所在。在坚持完整的生命观的基础上,教育应重点关注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的生命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的重要内容,是恩格斯创立的自然辩证法的一个重要理论。通过考证分析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等经典著作认为,恩格斯的生命观主要包括以下紧密相关的内容:(1)生命本质--是基础;(2)生命起源观和(3)生命进货论--是其核心;(4)人的起源和发展观--是其拓展。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秀,共同构成了恩格斯生命观的科学体系,而且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地得到发展和证实。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生命的特征就在于它是有对话欲望的文化体。因此,走向生命对话是教育的理想追求。我们要确立教育的生命对话本质,就要转变独白教育的“成才”目的观、“我一它”师生观、“蓝本”化课程观,才能形成以“成人”目的观、“我一你”师生观、“文本”化课程观为基本理念的生命对话教育。走向生命对话,意味着教育从传递知识到生成知识的转换,体现了教育的创造性追求;走向生命对话,意味着教育重新开始了对人的关注,体现了教育的人性化追求。  相似文献   

7.
生命系统复杂性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还原论的机械生命观。这种观点认为,一切生命活动都可以还原为物理、化学反应;生命并不复杂,只是认识的层次问题。但是,按照这一理念来理解生命,却遇到了许多不能解释的困惑。“当我们把一个生命系统剖分成各个部分时,我们所研究的不过是一死物而已。  相似文献   

8.
上善若水、圣人为腹不为目、宠辱不惊是老子生命观的主要内容。他对生命教育的启示如下;生命贵乎顺其自然;俭朴是人生幸福的根本;无私、忘我的人生不会轻易被动摇。  相似文献   

9.
老子是生命哲学的开创者,《老子》一书更是流传两千多年的旷世经典。老子的智慧之所以万古长青,是因为他精深独到的生命观影响着他后来的每一代的中华儿女。时至当前,社会高度发展,人们在追逐经济利益的同时,有时忘却了生命的本意。故而,重新审视老子的生命观已迫在眉睫,深入理解老子,回归到最纯真的生命状态。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并以提高生命价值为目的的活动.人生命的独特性规定着教育的特殊性,对人生命独特性的关照即生命观的存在。实为教育所必需。本文试图对教育中的生命观作以初步的阐发。  相似文献   

11.
老子是生命哲学的开创者,《老子》一书更是流传两千多年的旷世经典.老子的智慧之所以万古长青,是因为他精深独到的生命观影响着他后来的每一代的中华儿女.时至当前,社会高度发展,人们在追逐经济利益的同时,有时忘却了生命的本意.故而,重新审视老子的生命观已迫在眉睫,深入理解老子,回归到最纯真的生命状态.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由生到死是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既要珍爱生命,保护身体,又要发扬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生死是对立统一的,是红白喜事;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毛泽东的生命观是科学的生命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生命观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13.
传统知识观解构与生命知识观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性主义知识观与经验主义知识观之间尽管存在着许多分歧和对立,但它们都在人类认知视阈中表述知识,它们在主客二分这一点上毫无二致。实用主义知识观表现出对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超越,它看到了知识的相对性和可变性,但因其过分重视知识的工具价值而背离生命。生命知识观则从一个新的视角解读知识,认为生命知识是人的内在自我经验,是过程性、主观参与性和多元化知识。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并以提高生命价值为目的的活动,人生命的独特性着教育的特殊性,对人生命独特性的关照即生命观的存在,实为教育所必要。本文试图从对人生命的理解入手,以教育中的生命观作初步的阐发。  相似文献   

15.
生命教育的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罗楚春 《中国教育学刊》2004,42(12):8-11,15
教育的生命观是指生命是整体的存在;生命是有差异的存在;生命的发展是自主的。由这一观点出发,生命教育必须协调和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促进生命整体性的发展;尊重生命及其发展历程的独特性和相互差异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尤其是师生关系。生命教育应从构建大德育模式、加强课程改革、营造校园文化、创新教育管理入手。  相似文献   

16.
潘玉 《广西教育》2014,(17):56-57
“生命教育”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华莱士在《生命教育》一书中提出。生命教育就其本质来说,是关于生命内容的相关教育,它围绕关爱生命而展开,教育人们尊重个体生命,并且逐步引导人们完善生命理念,追求生命意义,最终实现生命的价值,建立正确的生命观。从狭义来看,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就是要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生命信仰,从而敬畏生命,  相似文献   

17.
杨振峰 《现代教学》2007,(12):19-20
生命教育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教育概念,但在生命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常常出现深刻的生命教育内涵变得浅俗,生动的生命教育形式变得单一等现象。生命教育不是简单的“生与死”的教育,敬畏生命要多点理性,少点直觉。生命教育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生命观,正确面对死亡也是科学的生命观的应有之意。生命之爱不排斥情感因素,尊重生命也不排斥必要的理性,生命教育应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8.
人的生命问题是马克思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与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生命观的内涵包含:生命本质观、生命价值观、生命实践观、生命发展观等几个方面。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生命观的基础上,有助于探讨当前大学生教育如何做到培养大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从而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知能力、反思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所处的魏晋时期是人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情绪全面觉醒的时期,生命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人们都在思考着生命应以何种方式来体验和度过。与那个时代文人们的个性张扬、延长生命长度和增加生命密度不同,陶渊明以自己别具一格的生命体验方式,从官场到田园,由自然思考人生,由死来观生,使生命得以自然度过,使自己的精神境界、价值系统走向他的生命旨归——自然。  相似文献   

20.
沈从认为学创作是个人自由创造,是对人生对社会对自我的审美观照和独立思索;是经过主体生命体验注入了主体生命的客观化、对象化创造。他以敏锐的艺术直觉和敬业的职业道德,认识到学创作离不开主体人格的高扬,离不开主体生命在现实生活的真诚投入。他的学创造观,揭示了学创作的内在规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