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幸福的味道     
小时候,记忆中,每次吃晚饭时,父亲总还未从田间地里做农活回来,我们兄妹三人总不停地抱怨父亲,而且小时候我又有些娇惯,每当吃饭时父亲不回来,我就哭着骗母亲说自己饿了。母亲便安排我们兄妹三人先吃饭,但母亲从不与  相似文献   

2.
大山行孝记     
知道我喜欢吃榴莲,他会不时买一个,自己却只尝一口,然后就再不动勺子,凭你怎么动员。"对我来说,觉得吃一口和很多口是一样的,都是那个味道,后面的都是重复。"不由惭愧,还不如儿子,就是喜欢重复,喜欢重复那个味儿。在享受上不喜欢重复,在孝行上却永不满足,这就是儿子。妻说,上幼儿园时,姥爷姥姥到县城,儿子回来从兜里掏出两块蛋糕,说,这是阿(我)给阿姥爷姥姥的。姥姥闪着泪花说,这么大的一点人儿,咋想起来的,知道给姥爷姥姥留着吃。妻说,儿子把两块蛋糕装回来,意味着一顿没有吃主食。妻说,  相似文献   

3.
10月14日,什么特殊的日子也不是。只是,那一天,阳光特别灿烂,晃得猫儿睁不开眼睛。那一天,我刚从国外出差回来,正在倒时差。我不知道倒时差的时候该不该用现在进行时,反正给刚从国外回来的人打电话,他们的家属总会说:正在倒时差。我曾下了飞机从机场直奔办公室,结果一连一个星期都没有倒过这个时差,一到晚上就精神,一到上班时间就困。算了,还是别倒了,等着下回出国一起倒吧。结果,倒时差的进行时成了虚拟语态。在倒时差的虚拟语态中,我在下午灿烂的阳光下踱着漾漾的步子,与猫儿为伴。那猫儿其实是野猫,是一群群居一起的野猫中的一只,姥姥不…  相似文献   

4.
生活小札     
粉盒 三燕来约二丫进城去打工,说城里可是个好地方,城里的人可有钱了,九红上次回来就给了我她的电话号码,你看看九红都已经有自己的电话了,九红还说,我们一进城去就找她,在她那儿吃,在她那儿住,你知道吗?九红可有钱了,她还送我一盒外国粉呢!要用香皂洗完脸后才能搽,你看看,你闻闻,多香啊!二丫在往火塘里凑柴,透过火塘里升起的缕缕青烟,她看见了三燕手里的粉盒很漂亮,不过她知道现在她最需要的不是粉盒,而是钱,爹有病,妈又死得早,两个弟弟要  相似文献   

5.
珍藏父爱     
在我内心深处,一直珍藏着一件事,每当我回想起它,就有一种深深的悔恨涌上心头.   我的父亲是一名下岗工人,后来父亲经过努力找到一份在工地施工的工作.每天他面对的是数不尽的建筑材料,他必须快速又要保证质量地完成工作,父亲才能挣点钱回来养家糊口.……  相似文献   

6.
半张钱     
夜幕渐渐降临了.晚上停电,一盏昏暗的油灯,跳动着一粒豆大的火焰,很吝啬地洒了几缕光,照在灰黑的墙壁上.父亲旱烟锅里的火星,一闪一亮.我知道,父亲一定又在为难了,我的心一阵隐隐作痛.我不该提出要买一本<汉语词典>,也许这个要求对别人来说并不过分,但对于我就算是奢望了.这个念头在我心里翻过来颠过去地想了好几天,直到临上学的前一天晚上,我才鼓起勇气说出来.  相似文献   

7.
阿黑戒赌     
桃花(从房里走出来,发现黑狗又不在家,很生气地)黑狗!黑狗!这个挨刀的,又跑到哪里去喽,肯定又是去打麻将去了。唉!大家不晓得,我桃花不知道是哪辈子做了缺德事,今生招了这么个好喝、好抽、好赌的男人。噫!他莫又把我到娘家借来的几佰块钱又拿去打麻将喽。(转身打开抽屉)我的天!这个挨刀的,我才去喂得个猪,钱都被他偷走了,明天我拿什么去给孩子报名读书呀!(转身坐在椅子上,伤心地说)等他回来,我非剥下他的狗皮不可。  相似文献   

8.
正当我无意中得知弗格森的薪水足足是我的两倍之多时,我忍不住咒骂起来。没错,我知道弗格森的薪水可能会比我多,因为他是我们的部门经理。可是在我看来,他做的事情并不比我们多,甚至比我们还要少,大部分时候他只需要下达几个任务给我们就行了。我的意思是,老板不应该付给他这么多的薪水。毕竟他的工作如此安稳而且轻松。"这简直太不公平了!我要辞职。"我向父亲抱怨。"噢,孩子,好像确实是这样。"父亲摊开双手,表示理解和同情。他歪着头,似乎想起了什么:"会不会有什么事情是你不知道的呢?我是说,也许弗格森做的事情比你想象的要多,而你没有看见?"  相似文献   

9.
我父亲坚强刚毅……他从来就不喜欢谈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从不考虑家里谁与谁相处得怎样。他总说:“我对你们一视同仁,”要不就说上一句:“我很爱你  相似文献   

10.
黄秀敏编译 《世界文化》2014,(2):28-28,I0001-I0004,29
<正>萨尔瓦多·达利(1904—1989)与我的父亲皮埃尔·阿吉利特(1900—2001)相交、合作长达五十年之久,此间创作出大量被艺术史家称为"画家好的艺术作品"。我带着双重目的踏上旅程:办个人展馆和展示父亲的藏品。我应邀对展品进行评价。就我理解,采访者在向我寻求个清晰的解释,可是,作为达利和阿吉利特之间协作的唯见证者,对于那种场合、那种感受、那种责任,我能够说得清楚吗?我是这样回答的:"‘达利作品:阿吉利特收藏’是敬献给我父亲这个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热爱者和出版者的,是  相似文献   

11.
王惠云 《世界文化》2013,(4):F0002-F0002,1
<正>一位富人和他的儿子喜欢收藏艺术珍品,他们的藏品异常丰富,从毕加索到拉斐尔,无所不包。越南战争爆发后,儿子奔赴战场。他非常勇敢,在战斗中为救战友牺牲了。噩耗传来,失去独子的父亲悲痛不已。一个月后,就在圣诞节前夕,有人敲响了父亲的家门。一位年轻人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个大包裹。年轻人说:"先生,您不认识我,我就是您儿子舍命救出的士兵,他以前经常谈起您以及您对艺术的热爱。"年轻人递上手中的包裹说:"我知道这微不足道,我不是什么伟大的艺术家,但我想,您的儿子也许希望您收下这个。"  相似文献   

12.
珍惜拥有     
刚刚过完春节,爷爷就住进了医院,说是肺部感染,可接连几次转院后我开始怀疑,不停地追问,爸妈不肯说,可从他们的表情和言谈中我确定爷爷病很重,但不知道到底是什么病.直到那天去医院看见爷爷住的是血液肿瘤科,我才知道他得的是肺癌.  相似文献   

13.
正放学回来已经半个多小时了,约克还没有说一句话。这可太不正常了。要知道,约克平常就像一只小麻雀,总是跟在母亲身后,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嘿,宝贝,发生什么事情了吗?"妈妈问。约克抽了抽鼻子,小声说:"学校足球队招募新队员,我被选上了。可是,保罗却没有参加。"妈妈知道,保罗是约克最好的玩伴,他们从小就在一起玩耍,又进入了同一所小学,坐在同一个班级里上课。他们每天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就连周末也要黏在一起,几乎形影不离。  相似文献   

14.
搭车人     
“玛丽,亲爱的,准备好下吗?”桑帕思从楼梯底下喊着他的女儿。“爸,您走吧。我刚洗完头,等会儿才能干。然后我还得熨熨我的牛仔裤。”玛丽在楼上屋里大声地说。“我可不知道牛仔裤还得  相似文献   

15.
不要以为这是只有几岁的稚童才这样发问的问题。其实,每个人在内心中都不自觉地在这样发问,或者你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只不过以另外一种形式出现,比如说填表。你在回答了这个问题的同时,你就在给自己确认了一个认同:我是一个律师——这是职业的认同;我是我父亲的儿子,是我儿子的父亲——这是家庭角色的认同;我是中国人——这既是政治认同,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认同。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文化认同,因为文化认同涵盖了多种认同。上小学的时候,放寒暑假回来后,很多同学都会述说“回老家”的经历。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没有老家可回。我的父亲是…  相似文献   

16.
母亲三题     
陈修平 《大理文化》2017,(12):30-33
正母亲是一棵树端午节一过,母亲就坚持要返回乡下老家,语气非常坚决,没有商量的余地。"你们不开车送我回去,我就自己坐车回去!"母亲说得很坚决,"接我来城里时,跟你们说好了的,过完节我就回去,你们当时也答应得好好的,现在却要留我在这里。"我和哥哥、姐姐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相似文献   

17.
沉默的父亲     
易冰 《大理文化》2001,(1):46-47
我的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当过七年的兵,是一位老党员. 父亲有着朴实、坚韧、沉默的性格.可是父亲却用一种近似无言的教育影响了我走过的二十多个春秋,而且将影响我的一生. 父亲现在才四十六岁,可却已是满头白发.我知道那是父亲引以为骄傲的荣耀,因为那是他辛劳的见证.而对于我们来说那却是心头的利刀,也是我们不断奋斗进取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与书店相遇     
一 从小生长于穷乡僻壤的山村,父亲早年在村子里当过几年民办教师.按说,我最先见到的书应该是小学课本,或者是父亲的教参书籍.但是,在童年的记忆中,我最先见到的书是《毛泽东选集》.那时候,我还不认识字,只知道那书是用线装订的,封面和封底都是硬纸壳,硬纸壳套进红色的塑料书壳里,书很厚,也很沉.我知道的这种书,家里有好几本.我...  相似文献   

19.
汤双 《中国文化》2014,(2):195-196
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悲痛之余却也有一丝庆幸——他走得还算没有太大的痛苦。家里人都知道他是一个不愿失去尊严的人,而且从来就非常怕疼。他不只一次地说过希望能像周一良先生那样,在睡梦中离去。一直以来,我十分担心的一件事就是他最后的日子会像有些类似的病人那样,身上插上各种管子,靠杜冷丁度日。如今他的走法虽没能如周先生那样安宁,但离他所希望的也还算相差不是太远。  相似文献   

20.
一天,我在办公室工作到很晚,妻子打来电话,不耐烦地问:“你还在那里做什么?要知道有客人来吃晚饭,你还不快回来!”她非常生气,而我还有许多工作未完成,也很着急,就生硬地说:“桑德拉,这不能怨我,晚餐是你安排的,就得由你来招待,该回去的时候我会回去的。”放下电话后,我感到妻子的责备有些道理。假如我重视这件事,假如我表示出对她的爱与理解,其结果会与此截然不同的。当我请人们说出生活中最重要的三件事时,95%的人提及家庭或与家庭有关系的问题。约75%的人把家庭放在首位。然而当我们发觉想象中的完美生活与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