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声屏博客     
肖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有条鲨鱼在海上游,突然看见一个驾着帆板的冲浪运动员,鲨鱼被感动得口水直流,激动地说:"招待得太周到了,不仅有早餐,还有盘子和餐巾呢。"笑话之所以逗人笑,就是因为它包含着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包袱。我们应该从中受到启示:新闻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同凡响,总能给人出乎意料的东西。看新闻和看电影是一个道理,如果刚开个头,就知道故事的结尾,那还有什么意思呀!  相似文献   

2.
浅谈国际新闻版面布局的整体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东华 《新闻知识》2001,(12):33-34
我们常说的一个新闻版面好不好看,就是指新闻版面的整体美。一个设计得主次分明,轻重得当,能把编辑部的主张、意图表达得比较清晰的版面,它就是一个美的版面。看国际新闻版,尤其是国际新闻里的时政新闻,一般人会认为比较枯躁,文字刻板、严肃;而且随着现代传播手段的发展,电视、互联网这些媒体往往能在时效上更胜于报纸。报纸毕竟还有一个编排印刷的过程,一些内容往往已先在电视新闻播映而后才见报。那么,报纸的国际新闻版面怎样才能更好地吸引读者呢?主要是内容和形式要结合好。就版面来说,需要我们注意做好版面布局的整体美。…  相似文献   

3.
陈涯 《今传媒》2005,(7):102-104
长久以来,企业对媒体既爱又怕。一方面,企业通过媒体让消费者知道它的存在,同时又通过媒体从侧面了解其他竞争对手的情况和行业大势。然而,企业家们不无惊慌地发现:媒体是喜怒无常的,有时它会扮演一个扒粪者的角色;有时甚至更凶狠,像一条鲨鱼。对新闻内幕永无止境的追逐恰如鲨鱼的嗜血本性,它的鼻子能嗅到百万分之一的血液浓度——一旦哪里出现一点纰漏,它就会寻机而来,迅速出击。间接死在这条鲨鱼嘴里的企业可以开出一个长长的名单:巨人、三株、银广厦、蓝田股份、德隆等等。因此有人总结:要像防贼一样防媒体,要像供佛一样供媒体。  相似文献   

4.
新闻是要让人看的,没人爱看,传播效果就等于零。有一类新闻,占着重要的版面和时段,一些受众却直接翻过去、跳过去看后面的内容。但是,如果有心的受众静下心来去看,却会发现其中有些新闻大有价值,很值得一读,奇怪为什么第一反应会是直接翻过去呢?新闻被做得面目可憎,让人不忍卒看,也就"脱离了群众"。  相似文献   

5.
论真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真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从哲学意义上看,真是指宇宙本体,哲学家们常常将它称之为道,他们认为,凡是外部现实真实存在着的客观必然性,都可称之为真;从古典文论的角度上看,真是指客观形象和主观情感的高度统一:从个体审美的角度上看,真是一种主观情志,它包括思想和情感两方面的含义。庄子云:“真者,精诚之至也。”这里的“精成”就兼顾有思想和情感二者。我们所说的新闻中的真,是新闻的生命,它在意义上似乎囊括了以上三个 方面的内容。 情 真情真是指新闻报道中的情感要真挚。情感是与情绪…  相似文献   

6.
民生新闻,作为当前媒体新闻的一大热门品种,正被各家媒体主打着高举着。但如果我们问一句:什么是民生新闻?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有什么不同?民生新闻的操作们恐怕很难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答案,因为不少人从来就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这些问题。只是拿它当做一个新招牌引人注意罢了。  相似文献   

7.
一张报纸就好比人的一张脸,要经得住仔细端详,不仅要看大模样,看稿件内容、版面设计、印刷质量,还要看细微之处,是否有错别字。比较其他媒体,报纸对字质量要求得更严格,因为它不仅仅报道新闻,还肩负着传播标准汉字的责任,一个关系重大的错别字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及重大经济损失。如  相似文献   

8.
听说有位同行在一次新闻摄影展览会上,进行了一项简单的调查:对参观两幅并列悬挂在展厅的人物照片的观众情况作了统计。这两幅照片,一幅是在新闻现场拍摄的新闻人物,一幅是在非新闻现场(书房)拍摄的“名人”肖像。他调查的结果是:一小时内仔细看照片和认真读说明的观众,前者较后者多百分之二十至三十。这个调查作得好,它说明观众的欣赏水平是高的。作为新闻照片,读者所想要,所愿意看到的一定是有现场背景、环境、情节的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的照片。而非现场拍摄的照片就很难说它属新闻摄影范畴,严格地说它不具备新闻价值。照片《…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订阅一年《新闻战线》,受益匪浅。且不说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上,它给了广大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爱好者最佳的精神食粮,单就其行文的多彩多姿和版式设计的新颖别致,就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前沿关注》专栏每期一个有侧重点的新闻专业知识探讨,更显示出办刊者的精心。仔细阅读杂志上的每一篇文章,都感到倾注着作者和编者的辛勤汗水。我从订阅《新闻战线》的第一天开始,就喜欢上了它。我衷心祝愿它出落得更加美丽动人。在这里,我以朋友的身份提点建议,就是让影印部分的文字清晰起来。这虽然有点印刷上的难度,但我想不是什么大困…  相似文献   

10.
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是党和人民政府的喉舌。新闻要起到喉舌作用,就要宣传好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胡耀邦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中说:“党的新闻事业是要代表党和政府讲话的,是要按照党的路线和政策来发表议论、指导工作的。”他又说:“看一个新闻单位工作好不好,就看它的这个主要任务完成得好不好。完成得好,工作是正确的;没有完成或完成得不大好,工作就肯定是发生了偏差。”新闻是变动着的事实的报道,但并不是所有变动着的事实都能成为新闻。事实所以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标题的产生,在我脑子里“策划”了有些时日了。平时阅读本报和其他报纸,当加以对照比较时,脑海里不时萦绕着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报纸办得好,有的就不如人意呢?为什么有的重大宣传战役打得很漂亮,有的就不能实现预期的宣传效果呢?这里面有什么“秘密武器”或者有什么规律可以探寻吗?毋庸置疑,“秘密武器”或者规律自然是有的,其中之一就是:新闻宣传的整体策划。现在,关注新闻策划的人多起来了,这是可喜的。新闻策划是一个大的概念,它理应包括着若干子概念小概念。如果把新闻策划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它还有若干分支,比…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摄影中,可视性是人眼的视觉对所看到的新闻图片直觉、直观的实在反应。新闻照片的可视性,从狭义上讲,是可供观赏的新闻图片;从广义上讲,即是有新闻形象价值的、含有信息量的、高质量的新闻图片。 图片新闻的刊发,是为了传播新闻信息,沟通人们对社会各方面不同信息的需求。但是,若新闻照片的画面是千篇一律的,让人一看就生厌。没有了照片本身的可视性,它的形象价值何在?它的新闻价值又在哪里呢?我们平时看报纸时,常常见到有这类照片:主席台+人+会标;人+机器;或人+办公桌电脑……似这类依样画葫芦1+1=2的新闻…  相似文献   

13.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的报道:有的新闻事实本身简洁明了,一清二楚,就不必加背景材料;而有的新闻事实较为复杂,为了阐明事件的意义,看出事物的发展变化,这就必须交待新闻背景。 所谓新闻背景,就是与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有机联系的条件和环境。从新闻人物看,总有他的经历和社会关系;从新闻事件看,总有它的前因后果与来龙去脉。因此,任何事物都有它或多或少值得交待的背景。 交待新闻的背景材料,可使新闻价值升值。2001年3月16日,禹州人民广播电台专题《今日禹州》节目中有篇介绍中华药城开工的消息:“禹州自明代…  相似文献   

14.
徐志东 《新闻前哨》2001,(10):29-30
电视新闻形态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从空间形态上看,至少包含国际新闻、国内新闻、本地新闻;从时间形态上看,有早新闻、午间新闻和晚间新闻等等;从内容形态上看,就有诸如体育新闻、工业新闻、商业新闻、农业新闻、军事新闻、教育新闻等,显得十分庞杂,因为每一个新闻门类还可以细分下去;从形式形态上看,有消息类新闻、专题新闻、新闻特写、新闻背景、纪实新闻等等;从传播形态上看,大体上可分为直播新闻、录播新闻等。由此可见电视新闻形态的丰富性、多样性、复杂性。正因为如此,电视新闻才蕴藏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把握…  相似文献   

15.
上海有线电视台有一个别具一格的新闻节目:刚刘、看新闻人每天傍晚18点起,一位在小孩眼中是大姐、在大人眼中是小孩的主持人出现在屏幕上,向“小”们讲说新闻。“小小”是上海人习惯的对小孩的叫法.许多孩子曾经有过刘小”的乳名。节目名称是站在小孩的立足点上起的,是说则”小小“们在看这新闻.据说最初起的名字叫制、小新闻人后来一位领导人给加了一个“看”字.这真是神来之笔。一个“看”字让“小小”成为主语,整个节目的立足点就转到了刘小”方面.不是让刘小”来接受我们给他的新闻,而是让我们同列训。”一起来寻觅新闻,了解…  相似文献   

16.
看了不少通讯员的作业,约有半数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体裁不伦不类,同一篇文章中既有消息的形式,又有通讯语言,还有成段的评论。这对初学新闻写作的人来说,犯大忌。就像一个人不看路标随意走,是很难达到目的地的。做什么都要讲规矩,规,即成例;矩,即法度。写新闻也是一样。  相似文献   

17.
梁衡 《今传媒》2006,(7X):1-1
我理解,新闻业是一个社会责任很重的行业。它担负着为全社会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的责任,是整个社会进行政治、经济、化活动必须使用的桥梁和纽带。新闻业至少承担着如下几个社会责任:社会信息的传播,社会道德的建设,舆论监督和社会及历史化的积累,它甚至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我从事新闻工作几十年,如果要问我最大的体会是什么,就是这个行当让你懂得什么是责任,怎样为履行这个责任来要求自己,充实和改造自己。有了责任也就有了做一个社会人的前提。新闻业是造就一个社会人的理想平台。存在决定意识,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人,自然会历练出这样一些特殊的素质。  相似文献   

18.
新闻人的职业生涯是与纪律联系在一起的,这一点中外皆然。香港资深新闻人士阮次山甚至这样说:“在编辑台上,没有‘民主’可言。总编辑对所有文章和工作人员有绝对的指挥权,这和新闻自由无关。”但是,新闻人的心灵世界,又是要求最自由的,他要比常人站得更高,要有比平常人更强的精神企求。对于新闻人,如同莎士比亚所说:当一个人的思想不能比飞鸟上升得更高,那就是一种卑微的不足道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上,新闻是客观的,报道不能有主观意向性,传播第一位,是否好看次之。然而同样的新闻,确实存在做得好看与不好看、角度选择正与误之分;在新闻的编辑串联方面,还有报、说、讲新闻的。所有办法目的只有一个,节目好看。 就受众而言,好看、有意思、有趣味则是至为重要的。因为新闻需要有兴趣点(也叫“眼”,即新闻眼),否则怎样吸引诱发看下去的欲望? 对一个媒体来说,总是希望收视率的不断攀升并长期保持。因此电视新闻要有高的收视率,有在大多数人心中的权威性,兴奋点,好看自然是至为重要的事情之一。 竞争与公平原则 媒体在…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形态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从空间形态上看,至少包含国际新闻、国内新闻、本地新闻;从时间形态上看,有早新闻、午间新闻和晚间新闻等等;从内容形态上看,就有诸如体育新闻、工业新闻、商业新闻、农业新闻、军事新闻、教育新闻等,显得十分庞杂,因为每一个新闻门类还可以细分下去。从形式形态上看,有消息类新闻、专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