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下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媒体市场的竞争,电视媒体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必然需要加强营销传播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文章以电视媒介影响传播的模式和方向为研究对象,首先立足于电视媒体发展的全过程,对电视媒介营销传播模式进行了讨论分析,随后分析讨论了电视媒介营销模式传播方向,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电视直播常态化的实现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种传播手段日新月异、多种媒介立体传播的当下,实现电视直播常态化是彰显电视媒介优势,使电视媒体参与和赢得竞争的最佳方式。实现电视  相似文献   

3.
饶岚 《青年记者》2008,(8):42-43
从女性主义的立场和视角考察电视媒介的传播,电视媒介对男性和女性呈现的频率有很大的差别,焦点报道的次数有很大的差距,存在着对女性的忽视和性别歧视等现象.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初开始,宣传画逐渐成为苏联政治宣传的重要媒介形式.这种媒介形式与照片、电视等图像媒介具有明显的差异,而和当下移动互联网的图像传播具有相似性.宣传画(招贴画)具有三个明显的传播技术特征:非再现、可复制和互动深观.这些特征要求宣传画具有特定的视觉形式,这些特征和形式符合政治宣传的需要.苏联时期政治宣传画的实践,可...  相似文献   

5.
电视读报节目是电视媒介选取、整理报纸媒介的新闻信息(报道或评论),以电视化传播形态进行导读、点评,将纸质媒介的深度性、抽象化与电视媒介的形象化传播的紧密结合。电视读报节目可以说是近年来电视新闻资讯类节目涌现的新样式,也是众多观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  相似文献   

6.
当下电视传播现象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电视成为传播活动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媒介,电视传播也成为理论界十分关注的研究对象.本文主要针对电视传播中的娱乐化倾向,新闻的客观、真实性、体育节目的商业化以及媒介事件的历史价值等提出新的认识角度和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7.
大众媒介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电视通过声画符号系统进行意义生产,并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建构和传播.意识形态的建构可以视为一个表意过程,其呈现、表达、传播往往通过“文本”来实现,电视新闻文本的意识形态研究重点在于分析电视如何形成大众的统一认知来维护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女性主义媒介研究的背景,试图探讨由最具影响的媒体——电视建构出的电视文化对女性的影响。文章分析了我国电视文化中的新闻、电视剧和广告是以怎样的角度和方法去传播女性形象、女性的声音和观点的,即电视文化对女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9.
周志平 《编辑之友》2010,(10):29-31
一媒介融合的内涵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Ⅰ·浦尔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1]最初人们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地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但此后,先是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媒介形式开始向数字媒介转变,所有的传播技术都快速地融合成了数字形式,互联网逐渐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介融合.再往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WEB2.0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博客为代表的新的媒介形态的出现,使得当下的媒介融合正日益超出人们的想象,呈现出诸多的全新特质,并逐渐成为推动媒介化社会形成的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10.
秦琼 《新闻世界》2012,(6):83-84
在网络媒介日渐成为社会信息传播的主流媒介的当下,曾经处于霸主地位的电视媒介的地位受到严重的消解。在这种情况下,电视媒介要寻求发展,重塑昔日光辉形象,需要进行定位的重构。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实现传播姿态的转变,注重内容的原创性,加强社会担当,做好分众化传播。电视的未来仍然在观众身上,然而电视却不再是作为大众媒介的姿态出现,而是更多的作为伴随媒介、社交媒介而存在。  相似文献   

11.
丁菲菲 《出版广角》2015,(15):84-85
目前,我国传统新闻媒体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总体覆盖优势不明显,影响力下降,主要是由传统运营思路不适应媒介环境变迁、盲目跟风、弃守传统优势、创新意识缺乏等原因所致.当下,在媒介融合环境下,传统新闻媒体要利用好内容优势,充分采取媒介融合等策略,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各种传播手段日新月异、多种媒介立体传播的当下,实现电视直播常态化是彰显电视媒介优势,使电视媒体参与和赢得竞争的最佳方式。实现电视直播常态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理论程式,而是需要多种因素支持的系统实践。  相似文献   

13.
电视媒介事件是电视媒体参与社会活动的一种传播形式,最早出现在欧美电视界,近年来,我国电视媒体大量采用,且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但目前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电视媒介事件——传播的新形式与新效果》一文对媒介事件产生的历史,电视媒介事件的形式、内容和效果进行了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电视媒介事件”这一传播现象的系统认识。  相似文献   

14.
随着西方女性主义的出现和发展,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理论逐渐形成。媒介和女性主义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关注。大众传媒与女性主义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媒介通过其传播内容间接地表达对女性的观点,而女性在媒介中的形象、媒介女性、女性受众在媒介传播过程中受到了社会各方因素的影响,隐蔽地呈现出边缘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李如冰 《传媒》2019,(14):60-61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当下不同媒介间的内容生产和传播形态有了更多的跨界和融合,使媒介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元媒介”的特征,即不同媒介间的内容生产更加丰富多彩,传播形态更加智能化、多样化、便捷化。同时,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在传播方式上的有机结合,方便了受众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由此可见,媒介融合不仅深度改变了受众的交往方式、信息接收和认知方式,还为新旧媒体在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上的创新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6.
宋晓蕾 《今传媒》2011,(10):82-84
近来各大卫视流行相亲节目,引发各种争议。针对这一文化现象,与当下媒介研究集中于"娱乐化批判"不同,笔者试以意识形态、媒体神话和媒介奇观理论分析消费主义文化生境下电视相亲节目热播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7.
宋晓蕾 《报刊之友》2011,(10):82-84
近来各大卫视流行相亲节目,引发各种争议。针对这一文化现象,与当下媒介研究集中于“娱乐化批判”不同,笔者试以意识形态、媒体神话和媒介奇观理论分析消费主义文化生境下电视相亲节目热播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8.
高松 《记者摇篮》2012,(9):38-39
上世纪60年代,以美国学者G·格伯纳为代表的"培养"理论研究开始成为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重要流派。"培养分析"尤其强调电视媒介在形成"共识"中的作用,认为传播内容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通常不是以说教而是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的,它们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于潜移默化之中。这一理论在当时主要是揭示大众传播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和意识形态服务的本质,而今我们将这种统治阶级和意识形态换算为观众的收视需求就会得出了另外一种结论,即电视节目作为大众传播的主要手段将极大地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而对于电视节目策划而言,我们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而确定一档栏目的  相似文献   

19.
余晓艳 《今传媒》2023,(3):129-132
党政领导干部媒介形象传播的意义重大。本文立足女性主义视角,以女性主义媒介批评为突破点,对媒介传播女性领导干部形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阐释,提出了媒介在构建女性领导干部形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即通过加强对媒介工作者的培训,提高媒介工作者的性别平等意识;建立媒介监管体系,为女性领导干部媒介形象建构营造良好环境;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激励女性领导干部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升媒介素养,多角度地重构女性领导干部多元化的媒介形象。  相似文献   

20.
当信息传播技术进入自媒体时代,媒体变成了真正意义的"大众传媒",公众媒介素养普遍缺乏的问题得以凸显出来。这种状况不仅与当下媒介传播业态不相适应,而且与现代化国家和社会治理的需要,党的舆论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需要,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相适应。坚持创新性和持续性相结合,充分利用多种平台和多重路径,形成综合效应,是当下培育和提高公众媒介素养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