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郭璞三论     
王澍 《兰台世界》2011,(12):2-3
郭璞是魏晋六朝时期的文化巨子。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并定论了郭璞。一,其政治观是游世不避、和光同尘。二,郭璞的学术表面上类似汉学,实质上是魏晋玄学一路。第三,其鬼神观属道家天道自然论或气化自然论。  相似文献   

2.
郭璞三论     
郭璞是魏晋六朝时期的文化巨子.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并定论了郭璞.一,其政治观是游世不避、和光同尘.二,郭璞的学术表面上类似汉学,实质上是魏晋玄学一路.第三,其鬼神观属道家天道自然论或气化自然论.  相似文献   

3.
自由是人特有的圣物,个体性与自由总是息息相关的。本文通过对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和密尔的《论自由》的比较分析,阐述了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强调了在天赋权利中实现个体的自由,它是从神学的角度所表述的一种抽象自由。而密尔的自由观中的个体性是强调在自我防卫的限度下实现个人的自由,它是从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上的一种现实实践的自由。  相似文献   

4.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版权归属认定问题,在理论界与实务界均存在较大争议,这从现有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版权归属理论多而繁杂的现状也可见一斑.目前,学术界针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版权归属理论主要有“个体论”“集体论”“个体与集体二元共生论”“个体、集体与国家三元论”,不同的理论均有其各自优势,但也存在明显的理论缺陷.理论迷雾不能阻却我们前行的步伐,因此我们在检视现有理论缺陷的同时,应当探寻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版权归属的最佳理论路径选择,即构建“三元序位与共同共有论”.在现有“个体、集体与国家三元论”作者观的基础上,主张特殊区域内传统习惯法优先,若不存在传统习惯法再依照“个人主体”到“来源群体主体”再到“国家兜底主体”的两阶段理论顺次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版权主体予以确定.同时,也需要借助“共同共有”理论对“国家”主体进行必要限制,缩小其作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兜底主体的适用范围,并助力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保护.  相似文献   

5.
从帕斯卡尔信仰问题的言说方式分析入手,为帕斯卡尔信仰理论尝试性定位。帕斯卡尔就人生处境问题、"打赌说"、个体信仰印证的各种言说方式体现了帕斯卡尔信仰观的生存论倾向。其信仰问题的探索处于理性证明型信仰观向生存体验型信仰观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论“双主体教学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主体教学观"是近年来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它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均为主体,在教的过程中,以教为主,教师是活动的主体;在学的过程中,以学为主,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主体性与学生主体性是相辅相成的。本文从增强个体主体性意识、发展个体主体性能力、形成个体主体性人格等三方面论述该理念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吴杰教授的力作《教学论》(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是一部独具特色、颇值一读的佳作。读罢全书,觉得此书特点颇多,但细心品味,觉得此书突出特点首推有三: 一曰新。观睹已出版的教学论专著,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特点;无论在体系与内容上,还有未完全摆脱传统教学论理论体系的痕迹。吴杰教授的《教学论》,则另辟蹊径,以课程论、教学过程理论、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原则等教学论实  相似文献   

8.
从接受美学及接受理论谈图书资料工作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侠 《图书与情报》2005,(4):33-36,66
文章从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的角度谈图书资料工作的管理模式,介绍“接受论”的走向读者、期待视界、空白与空缺和审美经验三范畴(创造(poesies),美觉(acsthesis)。净化(catharsis))等学术观,阐述了这些学术观对图书资料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刘秋尧 《大观周刊》2011,(50):25-25,15
《物不迁论》是我国后秦僧人僧肇所作的一篇关于事物存在状态的论文,在中国佛教哲学史上特别是佛教的现象论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物不迁论》同他的另外三篇论文:《不真空论》、《般若无名论》、《涅槃无知论》一起被学界公认为是深切把握了佛教般若"空"观学说的重要理论,对于佛教中国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自然,在中国哲学史上,《肇论》是不可忽视的研究对象。本文则试图探究《物不迁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买宁 《出版广角》2018,(2):90-92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的《今天过得怎么样》收录了三篇中短篇小说:《堂表亲戚们》《泽特兰:人格见证》以及《今天过得怎么样》.小说聚焦于不同主人公的生命历程,将自我与社会、自我与现实等关于个体的探讨展现得淋漓尽致.该书的出版对贝娄的短篇小说尤其是具有极强内在关联的小说实现精准的观照.文章将从三个方面即文化身份的冲突、个体的自我建构以及对贝娄女性观的考量,来探讨该书的出版意义.  相似文献   

11.
信息研究的立体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勇 《情报学报》2002,21(1):97-103
当前理论界所从事的信息研究是沿着 3个不同的角度开展的。这 3个不同的研究角度刚好构成三维坐标的纵轴、横轴和垂轴。从纵轴来看 ,信息研究的历史进程可以划分为感性认识、理性启蒙、理论形成、科学创建和学科群研究五大阶段 ;从横轴来看 ,信息研究这个平面可以划分为哲学研究、横断科学研究和具体学科研究三大部分 ,其中具体学科的信息研究又可进一步分为生物信息论、信息物理学、通讯信息论、信息传播论、信息管理论、信息经济论、信息社会论等领域 ;从垂轴来看 ,信息研究是在内涵与外延 2个方面逐层深入开展的。在内涵层次 ,信息研究是沿着语法 (语真 )、语义、语用逐层递进的。在外延层次上 ,信息研究则是历经静态观研究、动态观研究、系统观研究、资源观研究、环境观 (生态观 )研究五大层次而不断扩展的。从整体上把握信息研究的发展历程、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特点 ,将有助于我们高屋建瓴地深入开展信息研究 ,这是弄清信息研究的立体透视的意义 ,也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2.
1947年春天,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份报告:《自由与负责的新闻业》。这份长达140页的报告首次系统提出了大众传播的社会责任理论,同时也表明了较之以往自由主义理论有所发展的一种新的新闻自由观的诞生。责任论从确立到发展始终与新闻自由观紧密相关,也与新闻实践活动所碰到的新问题紧密相关。社会责任论是以强调新闻自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苏州观凤书城:2005年4月4日,苏州观凤书城开始清场。仅仅运行了一年,面积4000平方米、品种近6万种的大型民营书城,便冷冷清清关门。观凤书城位于苏州黄金地段观前街最南端,与苏州市新华书店相距仅500米。书店一楼是几家个体书店;二楼除了几个卖光盘的摊位,就只有几百个空荡荡的书架。据悉,观凤书城是7个人合股创办的,迄今为止,200万投资全部亏空。每年336万的场地租金,并且每年递增10%让经营者不堪重负。无奈之下经营者把一楼2000平方米转租给个体书店,二楼自己做。然而新问题也随之而来,一楼个体书店经营灵活,图书品种齐全,折扣较大,…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出版界就对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研究,初步形成关于核心竞争力内涵的资源观、能力观、经营观3类界定思想,形成关于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单要素论、两系统论、三要素论和多要素论4种观点,且对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给予了有效的定量研究,提出了基于五竞争力模型构建的评价体系等,并对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提出了单一对策论、两模式论、三元对策论和多元对策论。本文对这些研究综述评价,并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如核心竞争力内涵比较混乱,研究环境的假设条件是静态的,定量研究不完整,要素及构建方式多且乱,缺乏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5.
1983年《红楼梦学刊》第三辑,刊出了一篇题为《献芹新札》的文章,内中二节是批驳拙论的。闻之不胜欢忭,遂急往借观。无如研读数过,自省者三,仍觉得拙论不无道理,而《新札》作者之主张尚需再予商榷焉。 兹就《新札》作者文中所及数端,略申浅薄之见,以为答辩。 关于曹頫获罪之原因  相似文献   

16.
弥尔顿是自由主义思想史上的核心人物之一,其<论出版自由>被认为是英国表达自由传统的开山之作.但更深入的研究显示,后人对弥尔顿的评价及其表达自南观常常存有诸多误读.本文从奠定弥尔顿表达自由观的理念基础切入,通过将<论出版自由>和<建立一个自由共和国的捷径>置于历史语境中深入解读,尝试对弥尔顿的表达自由观进行修正性的重释.  相似文献   

17.
我国知识组织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对知识组织论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在理论研究方面,马费成、刘洪波、王知津、蒋永福等人的研究具有代表性。近几年的研究主要限于技术方法方面。应该继续深化和拓宽知识组织论研究。未来的知识组织论研究,应该在以下三方面取得进展:技术方法研究、认知观研究和"知识——权力"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信息观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信息重要论、信息实践论、信息开展论、信息开放论、信息前瞻论等方面对邓小平的信息观做了研讨。  相似文献   

19.
新一代出版人的追求──读《新编辑观追求》吴平最先认识王建辉先生是通过他所著的《书评散论》。那是一本充满理性思维、让人透过评论文字来领略书评文化建设、书评文化的创造诸方面的学术论著。名为散论,其实,它的理论、实践、技能三部分构成浑然一体,散中见精髓,不...  相似文献   

20.
深新度闻报界道,理是论继是党20政世新纪闻4、0客年观代报以道来之活后跃的在第西方三种主流报道形式,是对新闻实践产生极大影响的重要新闻写作理论。20世纪80年代我国深度报道开始见诸报端,至今成为一种盛行于各种媒体的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