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里达在《胡塞尔〈几何学的起源〉引论》中对胡塞尔的“书写”概念做了分析,这是他的首次书写之思.他阐发了书写作为“身体”的意义、辨析了书写单义性要求和多义性必然的关系.德里达此时的书写之思是现象学式的,但为后来解构之思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2.
德里达《胡塞尔<几何学的起源>引论》是研究胡塞尔历史现象学的最重要文献之一,他首次把胡塞尔有关历史认识的现象学理论称之为历史现象学;首次论证了胡塞尔从发生现象学到历史现象学转向的内在逻辑必然性;首次从先验的历史本质结构(历史本体论)、"之"字形方法(认识历史的方法)和先验理性目的论(历史目的论)等方面阐释了胡塞尔历史现象学。德里达对胡塞尔历史现象学研究对象(先验历史本质结构)纯粹性的尖锐质疑,对历史现象学基本方法"之"字形方法可行性的重重疑虑,对胡塞尔历史目的论中理念的无限"推迟"或"延迟"的新阐释,尽管已经偏离了胡塞尔历史现象学的主旨,但对胡塞尔历史现象学仍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引论》是胡塞尔历史现象学的一个不折不扣的论纲。  相似文献   

3.
面对欧洲科学文化和人性的危机,胡塞尔运用历史现象学的方法 ,以对几何学起源的回溯为例证,试图赋予他的超文化的生活世界以超越的意义。德里达通过解构历史现象学方法论的合法性指出历史性的不可回溯性和延异性,指出回溯几何学起源的运动只不过是实现历史现象学目的论的例证。  相似文献   

4.
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中对"意向感受"和"非意向感受"的思考,无论是在他后来的伦理学探讨中还是在舍勒的伦理学思想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将胡塞尔与舍勒的视域融合,可以发现,意向感受行为现象学不仅是舍勒现象学的质料的价值伦理学基础,而且至少可以是胡塞尔第一个方向上的伦理学的建构基础。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在刚刚完成胡塞尔的《关于内时间意识现象学教程》的出版后,就向他的马堡读者声明,胡塞尔在对时间的分析中毫无新意,如果这是一种对胡塞尔时间意识描述分析不忠实与不尊重的评述,那么德里达直接宣称,从现象学内部的他者与时间这两个视角可以使得意识现象学动摇并坍塌的说法则更加令人怀疑其草率。德里达究竟有没有很好地理解胡塞尔时间观?目前国内学界对这个问题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本文旨在通过德里达的《声音与现象》与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现象学》的文本之比照与探究,重点讨论德里达对胡塞尔时间意识学说的解构是否成功。  相似文献   

6.
布伦塔诺对于20世纪西方哲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胡塞尔来完成的。这种影响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在研究方向上,布伦塔诺引导胡塞尔从数学研究转向了哲学研究,坚定了胡塞尔以严格科学的精神来探讨哲学的信念;在研究内容上,布伦塔诺的描述心理学事实上构成了胡塞尔现象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意识分析是胡塞尔现象学大厦的基底,对意识分析理论的梳理是理解胡塞尔现象学的钥匙。胡塞尔在其早期著作《逻辑研究》中,对意识的概念进行了静态疏解,在时间意识中建构起意识的同一,明确了意识的奠基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阿尔弗雷德·舒茨是20世纪著名的社会学家之一.他将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引入社会学,并成功用于改造韦伯的解释社会学,从而开创了现象学社会学这一理论流派.由于方法论与方法不仅是社会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建立的根本和基础,因此,作为对20世纪中期以后社会学理论影响很大的现象学社会学,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其方法论基础和具体的方法.本文即对舒茨所创立的现象学社会学的方法论作一简单梳理.  相似文献   

9.
胡塞尔的理想是使哲学成为严格科学的哲学,以此去为人类的知识奠定一个可靠的 基础。为此,他对当时流行的自然主义、历史主义和世界观哲学进行了坚决的批判、并在积极的批判中建构了他的理想哲学——现象学。  相似文献   

10.
一、先验现象学的设想 《逻辑研究》发表后的六年时间里,胡塞尔经历了严重的危机。绝望的困境,使之认为对哲学须持有坚定的自觉性, 自我意识须达到内在的坚定性。胡塞尔当时在笔记里这样写到:“如果我能够称自己为哲学家,那么我首先提到的是我必须为自己解决这个一般的任务。我指的是理性批判,是逻辑理性和实践理性、普通价值理性的批判。” 通过康德思想的研究,胡塞尔逐渐开始形成关于现象学还原的设想。这一设想在《现象学的观念》一书中被作为主题,作为认识批判的出发点,论述了内在和超越的概念以及现象学还原的方法。在《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一书中,胡塞尔明确地叙述了现象学  相似文献   

11.
胡塞尔现象学的实证科学批判进路主要是为了完成现象学如何为具体科学进行奠基的任务。同时,胡塞尔也在这条进路中对自然主义、客体主义、经验主义、实证主义进行了批判。纯粹逻辑学为科学奠基的《逻辑研究》时期、区域本体论为科学奠基的《观念》时期以及生活世界为科学奠基的《危机》时期这三个阶段展示了胡塞尔现象学的实证科学批判进路。  相似文献   

12.
胡塞尔终生献身于知识基础的严密性探索工作。他从探讨作为严密知识典范的数学基础开始,继而探讨逻辑的基础。在非理性哲学冲击的情况下,他重树理性哲学的大旗,发展出以纯粹意识为元认识主体的现象学哲学,使理性哲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逻辑研究》被看作是胡塞尔现象学的开山著作,是现象学运动的真正起点。“意向性”作为胡塞尔现象学的核心概念,是现象学研究“不可或缺的起点概念和基本概念”。对《逻辑研究》第五研究中的“意向性”概念进行一翻梳理,并重点阐释意向性何以可能以及意向性概念提出的理论意义,阐释主体性与意识对象的客观性之间的关系,是研究胡塞尔现象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舍勒对移情论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他的<共感现象学>一书中.在那里,舍勒区分了几种相似的共感现象,借助于对这些共感现象的区分与厘定,特别是通过对"一体感"、"同情"等现象的考察,舍勒展开了对移情论的批评.舍勒对移情论的批评不仅是针对利普斯(Theodor Lipps),也指向胡塞尔(Edmund Husserl).虽然舍勒仍然坚持本质还原的现象学方法,但与胡塞尔认为认识现象是现象学的基础不同,舍勒认为情感现象才是现象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许建平 《教师》2013,(36):40-40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起源是很自然的。数学教学要通过知识的载体,去揭示其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让学生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呢?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中和国家学说的重要文献。《起源》的发展,无论对于唯物主义历史观,还是对于历史学和民族学,都是一个划时代的新成就。坚持和发展《起源》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研究史学、民族学的方法,是历史赋予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7.
胡塞尔现象学是一门意识哲学,而内时间意识是诸意识形式中最基础的一种。在《内时间意识现象学》中,胡塞尔通过细致的分析,完成了对内时间意识之基本结构——由“滞留——原印象——前摄”共同构成的“现在域”——的描述,并且由此回答了奥古斯丁与布轮塔诺留下的“时间难题”。  相似文献   

18.
当代规范理论起源于外尔的规范不变性原理,外尔在1918年《引力和电》一文中提出规范不变性原理,其发现的语境除了广义相对论的成功、微分几何的发展,最关键的就是胡塞尔先验现象学的应用。包括胡塞尔和外尔的四封通信在内的诸多材料,说明胡塞尔先验现象学确实范导了外尔的规范原理。特别是,先验现象学观念论对无穷小几何和规范不变性原理的指导作用,体现出先验现象学观念论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现象学家胡塞尔早期是由布伦塔诺引领走上哲学道路的,但后来他毫不犹豫地批评了老师含混的表象概念,同时提出客体化行为的概念,并认为客体化行为才是意识体验的基本意向性结构。自此,胡塞尔继承并完善了布伦塔诺的意向性理论,完成了早期对意识意向性的探索,这为其从早期描述心理学转向行为现象学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20.
马文·法伯是美国当代资产阶级哲学家。他认为胡塞尔的现象学作为一种方法是一种贡献,作为一种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则是一种错误。因此,他企图在批判胡塞尔现象学的基础上,建立现象学和自然主义之间的“有成果的联盟”,在现西方哲学中表现出可贵的唯物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