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东南亚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作为横跨欧亚的世界大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者,俄罗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认知、态度举措对国际社会,特别是"一带一路"途经的中亚地区具有较强的影响和示范作用。因此,全面了解俄媒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模式,不仅有助于了解国际媒体对中国形象的认知情况、塑造逻辑,也可为优化国家形象对外传播、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提供有益借鉴。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与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卫星社)成立于2014年,旗下拥有英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汉语  相似文献   

2.
正一"一带一路"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从此拉开"一带一路"的序幕。"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陆上丝绸之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该倡议的主旨,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发展区域合作平台,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  相似文献   

3.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期间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倡议以来,"一带一路"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伴随着"一带一路"从一个愿景走向一种发展模式,它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正在不断上升,并且逐渐被国际社会广为认识。与此同时,国际舆论对"一带一路"也存在不同的观点和判断,并由此影响到了不同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不同态度。通过对国外部分主流媒体涉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进行分析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舆论中的议题演变经历了观察与了解、谨慎与疑虑、焦虑与矛盾三个阶段。同时,媒体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中,将其纳入了不同类型的框架,如"马歇尔计划""特洛伊木马""中式全球化"等等。通过分析国际舆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观点演变,可以描绘出"一带一路"在国际社会中所产生的影响和反馈,以期对未来"一带一路"倡议的对外传播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4.
2013年的秋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东南亚时,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引起国际社会和沿线国家的热烈反响。"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充满东方智慧、致力于共同繁荣发展的中国方案。中国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但建设"一带一路"是大家共同的事业。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开局良好,我们应凝心聚力、乘势而上,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促进民心相通,需要夯实沿线各国路相通、心相连的民意基础,使各国人民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相逢相知相敬,让亚欧非大陆上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人们携起手来,打造沿线各国人民相互欣赏、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实现合作共赢,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坚持互尊互信,筑牢合作共赢基础;坚持开放包容,把握合作共赢机遇;坚持务实创新,激发合作共赢动力;坚持和平发展,守护合作共赢之路。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随着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周边外交成为中国外交全局部署中的一大亮点。"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下简称"一带")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路")是新形势下中国推进周边合作的全新倡议,在整体和周边外交新布局中具有总体性引领作用。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引起沿线国家、域内外大国及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应积极关注相关国家官方、政策研究及学术界、企业界、媒体等主体对倡议的反  相似文献   

6.
<正>世界科学出版社2017年7月17日出版该书聚焦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维度,包括中国政府的目标和政策、丝绸之路沿线中外企业的战略、中国和北欧-波罗的海国家的贸易和投资、欧亚大陆桥和物流、新丝绸之路对中亚经济的影响、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资金支持的新机构、新丝绸之路沿线的跨文化挑战和中外合资企业;评估了该倡议对如下经济领域的直接影响:物流服务,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延伸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显示出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伟大理念,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响。国外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和解读,世界公众对其的看法和态度对于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在各国的推行现状,增强政治互信,并最终提升中国形象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国外新闻报道、公众讨论进行分析,探究国外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舆论倾向及其背后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8.
正中共十九大描绘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蓝图,"一带一路"的倡议和建设,正是这幅宏伟蓝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是个大手笔。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那么究竟什么是"丝绸之路",为什么要提"一带一路"?历史上丝绸之路的精神与当代"一带一路"倡议  相似文献   

9.
<正>自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于2013年下半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已过去了2年时间,而今年3月国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后,"一带一路"这个本世纪中国宏伟的规划方略已基本完成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及图纸描绘,进入可操作化的实践阶段。然而,"一带一路"倡议虽然是中国"弘义融利"义利观的直接反映,更是合作共赢的现实选择,但西方世界从一开始就对中国倡议抱持怀疑态度,从地缘政治角  相似文献   

10.
<正>为加大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宣传,北海市于2016年7月上旬在北京北海公园举办了"一带一路·北海遇见北海"系列外宣活动的启动仪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被认为巧妙地利用同名结缘,吸引公众眼球,成为"传播声音、讲好故事"的城市形象营销新范例。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我们发现,  相似文献   

11.
正福建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大省,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往来密切,沿线特别是在悠久的历史交往中,建立了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友好往来的人际基础、文化基础和民众基础,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挥这些独特优势,加强福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福建及中国形象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辐射力、影响力,既有助于福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整体进程,也事关"一带一路"国家倡议顺利推进的全局。  相似文献   

12.
正"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以来,该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该倡议横跨欧亚非60多个国家,范围极为广泛,沿线国家具有四大文明、上百种语言,各国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对倡议的解读难免会存在偏误与分歧。因此,在过去五年,沿线的一些国家仍心存疑虑,对倡议持观望态度,甚至有些国家还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质疑和批评。"一带一路"倡议如何能够达到被理解、被认  相似文献   

13.
正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2020年2月出版该书主编赵江林(ZhaoJianglin)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高级研究员、副秘书长,研究领域涵盖国际经济、"一带一路"倡议、亚太地区经济关系、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关系、国别研究等。该书主要从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关系出发,探讨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宗旨目标、实施策略和政策建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引发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讨论。随着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该倡议又一次引发热议。"一带一路"贯穿欧亚非大陆,覆盖全球超64%的人口和30%的GDP,其国际传播的良好效果是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塑造中国国际友好形象的机会。媒体报道在"一带一路"的国际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属性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当媒体给予议题某一属  相似文献   

15.
<正>一、意义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东盟国家时提出关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简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也是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作出的重大决策。当前,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全球化的形势已经引起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视。从全球化视角来看,中国正在发展中的"一带一  相似文献   

16.
<正>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数量明显增长,"2015年,在生源排名前15的来源国中,除了韩国、美国、日本、法国、德国五个国家,其他国家均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①201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每年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五年来"一带一路"已成为国际共识,凝聚了全球智慧,彰显了国际影响力,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一带一路"既是经贸自由之路,也是文化交融之路。广播影视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正发挥文化载体的独特优势,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强大的文化力量推进民心相通,夯实"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  相似文献   

18.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宏伟倡议,当年秋季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度尼西亚,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后来的学者将之称为"一带一路"。2014年,当时的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提出了"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在两国最高元首亲自推动下,"一带一路"倡议和"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实现顺利对接。由此完成了哈中两国战略合作的顶层设计,开启了哈中两国全面合作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9.
正一、研究背景欧洲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报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中国和欧盟于1998年建立伙伴关系,2003年升级为战略伙伴关系。近年来,中国、欧盟及其战略伙伴关系在快速变化的国际政治格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欧盟形象建构对于中欧双方增进互相理解和进一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对外开放的工作重点。2015年3月28日公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两个方向:一个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另一个是从中国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