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正2016年前后,英国广播公司(BBC)集中播出了几部有关中国的纪录片。与将中英教育理念之间的冲突戏剧化的《中国式教育》和夸张溢美的《中国新年》相比,"客观中立"的六集纪录片《中华的故事》在海内外引来不少好评。一、《中华的故事》:全球影响《中华的故事》是通过传统电视媒体首先在BBC二频道和美国的公共电视台(PBS)上播出的。这两个渠道面向知识界,偏重文化口味,影响的是西方社会中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2016年1月21日,英国广播公司二台(BBC2)开播纪录片《中华的故事》,笔者随即前往伦敦玛雅视觉国际(英国以制作历史和文化题材为主的纪录片独立制作公司)总部,对该片的主创团队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3.
正从近两年西方一些调查机构发布的数据看,中国在全球民众当中的好感度呈稳步、小幅上升之势,对中国持正面和负面看法的人大体相当。因此,我们可以用两句话简要概括中国所面临的全球舆论态势:"大国崛起"与"挨骂"时代同时到来;全球民众对中国的看法可谓"喜忧参半、爱恨交加"。近年来,纪录片成为形塑我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华的故事》(The Story of China,以下简称《故事》)由英国广播公司(BBC)和美国公共电视网(PBS)  相似文献   

4.
2020年4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英国广播公司(BBC)和央视纪录片中心联合推出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首次向世界介绍中国"诗圣"杜甫,然而,这部纪录片在国内外遭到的评价褒贬不一。本研究对该片的豆瓣影评进行了量化和质化分析,发现中国受众在解读这部由"他者"参与讲述的中国题材纪录片时,多数采取了对抗和协商的立场,其中原因既有语言的壁垒和文化观念的差异,也有社会背景、受众心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杜甫》在中国的多元、分化的接受情况对于中国纪录片的国际传播策略具有颇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与中国不断增强的国际影响力相伴而生的,是海外媒体对中国关注度的显著提高。2016年内,继《中国新年》《中华的故事》之后,BBC又制作播出了一部关于中国的纪录片——《中国创造》(Designed in China)。这部纪录片在对中国科技发展啧啧称赞之余,惯常地对中国的政治体制进行了质疑指责。由此看来,如何打破西方媒体对中国形象的他者化塑造,引导海外受众全面而客观看待中国,依然是中国形象对外传播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教育》火爆中英。BBC记者跟踪拍摄了一个月时间内来自中国的五位老师用"中式教育法"教英国博航特中学学生的情况,课程包括中文、数学、英语、体育、科学等,英国学生在课堂内外与中国老师的"冲突与磨合"贯穿始终。有意思的是,这次教育实验结束时,他们的平均成绩比采取英式教学法的班级更胜一筹。临别前,不少学生也表示能理解中国老师的苦心。2016年春节,中国五洲传播中心与英国雄狮电视公  相似文献   

7.
栗子 《文化交流》2016,(5):12-16
近年来浙江纪录片出品繁花似锦。该文以大型纪录片《南宋》和《艺术:北纬30度》为范本,展现制作团队的思想碰撞、融合和艰辛的创作历程,以全球化视角解读全人类的文明。《一本书一座城》《人文深呼吸》《中华好故事》等优秀纪录片,硕果累累,点赞频频,向全世界传递了中国文化和浙江故事。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纪录片界,著名纪录片制作人孙书云是一位中国故事的成功讲述者。孙书云毕业于牛津大学,后在英国从事独立纪录片制作,其著名纪录片《西藏一年》曾以“罕见的深度”呈现了一个西方人所不知的西藏。近年来,她又涉足中外合拍纪录片领域,先后与中央电视台、BBC等中西主流媒体合作制作了《中国艺术》《喜马拉雅的天梯》《天河》等中国题材纪录片。  相似文献   

9.
<正>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作为中国主导、多国参与的政治经济合作项目,同时也是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中构建主体意识,推进世界传播新秩序的标志性新闻议题。本研究选取《中国日报》(131篇)、《纽约时报》(86篇)、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站(以下简称"BBC")(12篇)三家媒体自2015年3月12日至4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2月,英国广播公司(BBC World Service)播出了一档名为《迷失的历史——中国和日本》的专题广播节目,重点呈现了中日两国对日本侵华战争这段历史在铭记方式和教育上的不同,剖析了差异的深层原因和所引发的问题。两位分别来自这两个国家的记者,辗转东京、横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共同采访了包括普通民众、专家学者、外交官员、战争幸存者在内的不同对象。这部精心制作的调查性记录作品,保持着BBC一贯的高水准。该  相似文献   

11.
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要求,也是主流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使命。近几年来,江苏广电总台借三季大型全媒体系列节目《你所不知道的中国》,在这方面做了诸多努力。尤其是2016年制作第三季(以下简称《中国3》)时,与英国雄狮影视全程合作,六集系列片于2017年6月3日至7月8日在BBC World News成功登陆,每周一集,每集23分钟。由于该系列成功探索了国际传播的全新模式,并首次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12月27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监制,五洲传播中心与国家地理频道、新西兰自然历史公司、新加坡海滨别墅影业公司、德国NDR联合出品的英文纪录片《鸟瞰中国》荣获第五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国际传播奖。大美河山、华彩人文,纪录片《鸟瞰中国》用它特有的视角抒写出中国壮阔、多元的人文地理。鸟瞰的角度是全知全能的视角、是宏大的视角,能以这样的创意统领作品全篇,实属非凡。历史上下五千年,纵横捭阖八万里,  相似文献   

13.
没有预设立场 2008年,包括英国广播公司在内的多家国外电视台都播出了旅英华人、独立制片人书云的五集电视纪录片《西藏一年》(A Year in Tibet),在海内外引起了轰动。与纪录片同步在英国出版的,还有一部同名的纪实文学,翌年在中国大陆翻译出版。  相似文献   

14.
2016年内,继《中国新年》《中华的故事》之后,BBC又制作播出了一部关于中国的纪录片——《中国创造》(Designed in China)。这部纪录片不再如以往过多地涉及政治议题,而是借科技创新议题来呈现当代中国的新变化。从宏观的主题到微观的叙事,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对中国话语的认同与承认,但同时也未能摆脱西方媒体对中国一向的刻板印象,也采取了"以抑补扬"的话语策略,对中国形象进行"双重"建构。由此看来,如何打破西方媒体对中国形象的他者化塑造,引导海外受众全面而客观地看待中国,依然是中国形象对外传播面临的困境。只有破除部分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刻板化、偏见化塑造,引导海外受众客观而全面地看待中国,才能够最终实现平等的国际跨文化交流。这需要多主体全媒介综合发力,对经济、政治、文化多领域协调统筹,把握互联网时代媒介融合的趋势,在国际世界培育自己的媒介品牌,拓展国际话语空间,向世界积极呈现最为真实全面的中国。  相似文献   

15.
正2012年初,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制作的五集大型纪录片《春晚》登陆央视荧屏;次年2月,由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重新剪辑的50分钟时长的《春晚》国际版Inside China’s Biggest Gala(《透视春晚:中国最大的庆典》)在其所覆盖的26个亚洲国家播出①,成功实现了这一国产纪录片的对外播出,也开启了2013年中国纪录片"走出国门·讲述中国"的步伐。2013年12月29日,第三届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引发海内外关注及热议,并在国际舆论场域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一方面,西方主流媒体大多对十九大的相关议程做出了较以往更为正面的解读,如意大利国家广播电台新闻网站RaiNews、德国《斯图加特报》、英国广播公司(BBC)都在一系列报道中对中国  相似文献   

17.
百集《故宫》历史纪录片取材于北京故宫遗址,于2012年拍摄成功,时近1年多,达600分钟。纪录片为我们展现了皇家生活、政治活动、宗教等朝拜仪式等,同时也介绍了日常生活的细节,全剧采用了视觉艺术的表现手法,展现了故宫不同地点、不同区域的精彩细节。本文拟就《故宫》历史纪录片的界定需要注意的问题、意义、历史记录性、历史思想性特征、"艺术性"几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8.
<正>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与国内外记者的见面会上做了1500字(包括标点在内)的简短讲话。新华社(Xinhua)、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国内外媒体均迅速做了英译,外文出版社(FLP)在2014年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里也对该演讲稿做了英译。对于国际社会而言,习近平当选总书记后的首次讲话成为外国政要、研究人员、普通读者了解中国领导人未来施政纲领的重要资料。然而,  相似文献   

19.
正地处杭州西北部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被列入之江艺术长廊是意料之中的事。从历经五千年沉睡、穿透历史烟云、登上世界舞台中心,至如今山水城池交融,成为后人的"朝圣地",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已是厚重历史文化最典型、最为直接的物质载体,是体验和感悟"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20.
欣悉孟庆江同志绘图、王晓秋同志撰文的长篇历史文化图卷《伟哉中华》竣稿 ,行将由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至为高兴。遵庆江同志嘱 ,谨聊赘数语 ,以志祝贺。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人类文明史上 ,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明 ,博大深遂 ,自成体系 ,绵延五千年而永葆青春。这既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依据。一部中华文明史 ,记录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所走过的艰苦奋斗历程 ,留下了许许多多养育中华儿女的精神财富。其间 ,最可宝贵的财富 ,便是始终把全民族凝聚在一起 ,并不断地给予自己的民族以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