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赤潮的危害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 ,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 ,从而引起水体变色 ,这种自然现象 ,就是通常所说的赤潮。赤潮因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的不同 ,水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有红色、绿色、黄色、棕色等 ,而另一些生物如裸甲藻、梨藻等引起的赤潮 ,并不引起海水呈现特别的颜色 ,可见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色。1 赤潮形成的原因(1)海水富营养化 赤潮检测结果表明 ,赤潮发生海域的水体均已遭到严重污染 ,氮磷等营养物质大大超标 ,富营养化。而工业废水中含有的某些金属 ,也可以刺激赤潮生物的增殖。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赤潮赤潮是人为因素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都是红色的吗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色,随  相似文献   

3.
浅谈赤潮的成因、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潮是指在一定条件下 ,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海洋浮游生物在短时间内暴发性繁殖或高密度聚集 ,引起海水颜色变化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赤潮是一种严重的海洋灾害 ,发生时常使海水变为红色或褐色 ,不仅污染环境 ,而且对海洋养殖业构成极大威胁。近几年来 ,由于气候条件及环境污染等因素 ,在我国的部分海域中都出现了大面积的“赤潮” ,而且发生的范围、面积及频率都在不断扩大和提高。那么 ,是什么原因导致赤潮的频繁发生 ?它对海洋环境和海洋养殖业到底有哪些危害 ?怎样预防和治理赤潮灾害 ?笔者就这些问题作一粗浅的分析和回答。1 赤潮发生的…  相似文献   

4.
从1999年7月2日河北省沧州市歧口附近海域发生面积400平方公里的赤潮以来.相继在广东、香港海域,渤海湾均出现更大面积的赤潮,对我国渔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赤潮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海洋中的某些生物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或聚集的现象,常使海水变成红色、橱色。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赤潮的认识比较模糊,甚至存在着一些误区。现将教学中的体会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赤潮是什么     
赤潮,亦称“红潮”,是由某些微小浮游生物急剧繁殖和高度密集所引起的海水变色的自然现象,一般发生在近岸海域。晚春至早秋季节,发生赤潮的海水常带有粘性,并有腥臭,俗称臭水。发生赤潮的海水颜色随浮游生物群落的种类和数量而异,一般呈红色或近红色。  相似文献   

6.
赤潮是水体中的一些浮游植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大量繁殖,引起一定海区内的海水主要呈现红色为主的海流。它不仅在气温高的夏季容易发生,在春、秋季也时有发生;不仅出现在近海,而且有向远海扩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在海洋浮游生物中,有许多单细胞微小生物,由于异常地急剧繁殖并高度密集在一起,从而引起海水变色的现象,称为“赤潮”。赤潮并不都是呈现红色,不同的赤潮生物所引起的赤潮的颜色不同。由夜光虫引起的赤潮呈粉红色;由某些双鞭毛虫引起的赤潮呈现绿色;由某些硅藻引起的赤潮呈现红褐色;由蓝藻类的淡红发柬毛藻引起的赤潮呈现黄褐色。因此,通常人们所说的赤潮,实际上并不都呈现红色。  相似文献   

8.
1.赤潮赤潮主要是人为过度排放含磷、钾等养分的生产、生活污水引起的。即由于富营养化,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 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是许多赤潮的统称。  相似文献   

9.
《化学教学》2001,(4):36-38
一、选择题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一选择题 2分 ,共 18分。1.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 ,当赤潮发生时 ,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 ,并对生物造成危害。(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B .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C .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D .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   )(2 )下列水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A .杭州湾 B .莱州湾 C .辽东湾 D .珠江口 (   )…  相似文献   

10.
沈韫芬 《科技文萃》2000,(12):137-138
海洋中产生赤潮是一种自然现象,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记载,主要是鞭毛藻类和鞭毛原生动物过度繁殖,使浅蓝色的海水变成红色、橙色、黄色或褐色,生物学家称之为赤潮.引起海水变色的赤潮有300种左右,其中约70种能产生毒素.由于污染日益加重的原因,加之这类生物繁殖甚快,海洋中大面积地发生赤潮,直接危害了海洋生物的生存,并通过食物链殃及人类.这种赤潮称为有毒赤潮,是当今赤潮灾害的主流.  相似文献   

11.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一选择题2分,共18分。1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l)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C.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2)下列水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A杭州湾   B.莱州湾C.辽东湾D.珠江口【 】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  相似文献   

12.
赤潮的成因、危害及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在 2 0 0 0多年前 ,居住在红海海滨的古埃及人就已发现 ,海水会在一夜之间变成红色 ,紧接着水中的鱼虾也跟着遭殃 ,海水中一片片浮尸。人们惊恐万分 ,把它当作神在发怒 ,并虔诚地记录下来 ,称之为“赤潮”(redtides)。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人口增多 ,近 2 0 0年来 ,赤潮已成为世界性的年度自然灾害 ,是海洋三大公害之一。发生赤潮的海水颜色并非都是红色 ,赤潮的颜色 ,主要由形成赤潮的优势浮游生物种类的颜色所决定。以夜光藻为主形成的赤潮 ,呈红色 ;绿色鞭毛藻形成的赤潮为绿色 ;由淡红束毛藻引起的赤潮呈黄褐色。近年来 ,我国已成为…  相似文献   

13.
赤潮是海洋中的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暴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所谓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实际上是许多赤潮的统称。海水颜色出现红色、绿色、黄色、棕色等异常变化的现象,甚至还可能出现无颜色的赤潮,如膝沟藻、裸甲藻、梨甲藻等。总之,赤潮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海洋生态灾害。内陆的湖泊、河流也可能发生赤潮生物疯长而引起水华(淡水中称之为水华,海洋中则称为赤潮)。那么赤潮究竟有哪些危害,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14.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巧O分钟。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镇写清楚。 3、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写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一选择题2分,共18分。 1、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 D、赤潮的发…  相似文献   

15.
由于高含氮、磷的工业污水和生活废水大幅度排入海域,致使藻类等浮游生物过度繁殖,积集形成赤潮.它隔绝海水与大气圈的相互交换而使海藻致死腐败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使鱼类窒息死亡,造成海洋污染,水质恶化,生态平衡失调,形成灾害.  相似文献   

16.
蓝色的海面 ,突然泛起“红霞”。人们也许认为这是大自然给海水增添的一笔绚丽的色彩。其实 ,这是一种破坏性很大的海洋生态灾害 ,是被称为海洋生物“美丽杀手”———赤潮的暴发。一般认为 ,海洋中的浮游植物忽然异常繁殖造成海水颜色变化的现象称为赤潮。赤潮的颜色可因形成赤潮的主要浮游生物种类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由甲藻、夜光虫、硅藻等浮游生物产生的赤潮呈红色、红褐色。已知的赤潮生物有 5 0多种 ,其中多甲藻、裸甲藻、原甲藻、夜光虫等 10多种最为常见。赤潮在海域的分布常呈条状或块状 ,面积可从几千平方米至几千平方千米 …  相似文献   

17.
基于物联网的赤潮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海赤潮的频繁爆发对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力,对赤潮的监测与预报尤为重要。为了能够实时快速地监测赤潮发生前的水质的变化情况,利用物联网技术,设计了近海赤潮环境的监测系统。在该系统中综合运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GPS技术,对赤潮发生的重灾区进行动态监控,移动传感模块可以与数字与和模拟类传感器相连接,可监测多个水体参数,能够准确的提供海水的盐度、温度、流速、叶绿素等参数的变化梯度。该系统采用C/S构架实施数据的发布和数据用户界面的显示及交互,利用ArcGIS Map实现用户的交互界面,达到对赤潮爆发灾情的预报。  相似文献   

18.
通过建立多种群赤潮的非线性动力学生态模型,应用非线性微分方程理论和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探讨了赤潮发生的条件和原因.阐明赤潮爆发的内部机理.研究结果对赤潮的预测和控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传统现点认为,海水入浸只可能对海岸区域含水层的水质产生负面影响,而不可能对近岸海域中海水本身的水质产生明显影响.本在分析和介绍当今国际上对滨海地区地下水动态研究的最新进展的基础上,探讨了海水入浸对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近年频发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给海洋渔业带来致命打击的赤潮,是近岸海域受到严重污染的突出表现,而本的分析认为海水入浸是赤潮的潜在诱因.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浓度海水对毕氏海蓬子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蒸馏水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最高;随着海水浓度的增加,幼苗中脯氨酸逐渐增加,可溶性蛋白先增后减;.O2-产生速率先减后逐渐增,浓度为25%时最小;MDA含量变化和.O2-产生速率变化相类似,总体变化不大,浓度为50%处达最小值;抗氧化酶活性都是随海水浓度的增加先升后降,浓度为50%时达最大值.实验表明一定浓度的海水可以促进海蓬子幼苗的生长,50%浓度左右的海水是海蓬子幼苗生长的最适浓度,而种子的萌发以无盐环境为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