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杨静荣 《收藏》2008,(1):81-83
中国、日本、韩国、越南、泰国陶瓷被誉为亚洲陶瓷的五朵金花。中国的收藏者对日本和韩国的陶瓷多有了解,而介绍越南和泰国陶瓷的书籍则略显薄弱。有学者认为越南陶瓷曾受到景德镇陶工的影响,泰国陶瓷则受到磁州窑陶工的影响,因缺少确切的文献资料,至今未能定论。但如果从器型学的角度考察,  相似文献   

2.
吴若明 《收藏》2008,(7):70-71
德国是欧洲陶瓷的起源地,德国人的陶瓷收藏也十分丰富。往德国迈森瓷厂生产出陶瓷之前,欧洲人对于陶瓷已相当热衷,他们对于陶瓷的使用和收藏主要依赖于从中国进口。笔者现就参观、走访法兰克福手工艺博物馆的情况,对其中国瓷器藏品作一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3.
张少华  耕生 《收藏》2008,(2):174-175
作为唐宋时期高古陶瓷的重要产销地,河南省窑口众多,精品荟萃.在宋代五大名窑中河南独占其三,河南高古陶瓷研究动态也一直是藏界关注的热点。2007年12月15日,艺超网与河南《大河报》及河南省收藏协会陶瓷委员会在郑州主办了“豫藏协陶瓷委培训基地”揭彩仪式,期间艺超网采访了河南省收藏协会陶瓷委员会会长王安乐、常务副会长陈景顺,河南省收藏协会名誉会长、  相似文献   

4.
《收藏》2009,(10):195-195
瓷部景德镇的千年沉淀,给当代陶瓷大师们留下了无比丰厚的创作源泉,而开宗立派的两位陶瓷大师周国桢与黄卖九,更是众多大师中尤为突出者。两位陶瓷大师首次联手,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创作的献礼之作——《锦绣中华》瓷,以其独具魅力的原创艺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收藏者,成为当代艺术陶瓷收藏当之无愧的领航先锋。  相似文献   

5.
韩涧明 《收藏》2008,(12):6-7
实际上,站在这些奢瓷背后的,是一批西方陶瓷的艺术大师。一套小小的咖啡具与国内陶瓷艺术大师作品等价没有什么不正常的。而睁眼看世界,面对奢瓷。应该是内地当代艺术陶瓷不容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白明辉  张睿 《收藏》2006,(2):80-80
故宫博物院陶瓷组研究员杨静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文物市场95%为赝品。” 杨静荣教授从事古代陶瓷研究30余年,遍访各地古陶瓷仿制企业。长时间与仿造者直接接触,使他了解到很多鲜为人知的细节。  相似文献   

7.
卢伟陶艺     
《收藏》2008,(6):199-199
卢伟,字瓷奴,1967年出生于江苏宜兴。高级工艺美术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获文学学士位。“昌南道友”之一。现就职于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为中国古陶瓷学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收藏家联谊会副秘书长,景德镇政协委员,景德镇美协陶瓷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其作品在全国、省、市各级工艺美术展览上共获得一、二、三等奖50多次,  相似文献   

8.
张天琚 《收藏》2008,(11):48-49
什么足“三彩”?古陶瓷研究界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不论是“三彩”也好,“五彩”也罢,仅形容陶瓷的色彩丰富而已。冯先铭先生主编《中国陶瓷史》中则称:“在三彩器物中,有的只具备上述几种彩色中的一种颜色,人们称为单彩或一彩,带两种颜色的,人们称为二彩,带有两种以上的则称为三彩。”  相似文献   

9.
何翔 《收藏》2008,(1):54-59
海南海捞瓷指古代“海上丝绸(陶瓷)之路”上的海南西沙海域触礁沉船所遗留的各时期外销陶瓷,它们经海南渔民打捞出水后流散于社会,成为民间陶瓷收藏研究的一个专题。为了与《文物法》限定的出水文物区分,民间收藏界将这部分陶瓷通称为“海捞瓷”,简称“海瓷”。在海南,海瓷已成为民间收藏的一个重要专题,更多的人加入到收藏研究保护之中,倒卖、破坏的行为大大降低。海捞瓷现已成为“海南三宝”之一,成为全社会共同保护研究的重要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郑州  张松林  廖永民 《收藏》2008,(5):58-60
本期陶瓷栏目以近年考古出土古陶瓷为专题,涉及郑州唐墓出土青花罐、北宋官窑早期窑址新发现、江西出土明清哥釉青花瓷、西安新出土瓷器与福建漳浦出土紫砂等,它们资料翔实,多出自纪年墓葬,是鉴定断代的重要参照。龙泉大窑、景德镇御窑厂等处陶瓷考古新收获将另期推出。  相似文献   

11.
海外赏瓷录     
樊东杰 《收藏》2001,(7):78-79
笔者因事丹青而喜瓷艺,在欧洲游学时曾就读丹麦的一家陶瓷学校,也曾游历欧美、东南亚,在博物馆中寻访中国古代艺术珍品。在与各国人士的交流中,感受到他们对中国古代陶瓷的珍爱。丹麦是最早在中国开办商行的五个欧洲国家之一,中国的陶瓷艺术品很早就传入了这个北欧国家。至今,丹麦皇室、国家博物馆以及一些私人家中,收藏有不少中国宋元明清的陶瓷艺术品,其中不乏曾经清代皇室珍藏的稀世之宝。友人收藏的这对粉彩九桃小碗,其器型、胎釉、绘画和置烧方式都很有特色。鉴赏之余,将个人浅见衍成此文,以就教方家。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07,(2):1-1
“画贵灵变”,陶瓷绘画既要继承传统的精髓,也要把握陶瓷艺术的发展方向。所谓与时俱进,即是“笔墨当随时代”的旨准。文跃的瓷画多把粉彩与墨彩、人物与自然界的景物融为一体,既脱去了传统各式的羁绊,又形成了区别于古人和洋人,别人和超我的独特笔墨语言,表达其对陶瓷文化的感情及思变——求变——灵变的艺术轨迹。  相似文献   

13.
毛旺东 《收藏》2007,(9):162-163
民间收藏组织的生命力源于会员,有选择地发展会员行为会员谋求更大的利益,是河南省收藏协会陶瓷委员会(以下简称:陶瓷委)维系发展、创造辉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周倜 《收藏》2012,(6):66-69
2003年我第四次旅美回国,向祖籍山东安丘市博物馆捐赠外国艺术瓷的时候,自己定了一个规则:对于退休后多次出国探亲旅游中在美国各地古董艺术品市场搜寻到的欧亚美20国近现代陶瓷标本,统统捐赠。但是,对于退休前几次因公出国访问、以及作为礼品纪念品得到外国陶瓷和国内友人赠送的外国陶瓷,也包括改革开放新时期在北京、天津、大连等城...  相似文献   

15.
孟耀虎 《收藏》2009,(7):43-45
12世纪后期,在中国北方的女真人统治区域,窑工们创烧出了一种装饰新颖的彩瓷——红绿彩瓷,给陶瓷家族增添了新品种,开创了陶瓷装饰艺术的新时代,也为明清以来中国五彩缤纷的成熟彩瓷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伍秋鹏 《收藏》2006,(7):54-55
什么是使用磨损痕迹 古代陶瓷作为一种器物,不同的造型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用途,或用于实用,或用于陈设欣赏,或作为明器随葬。陶瓷器一经生产出来,它就需要被运输和销售,进而被使用、损坏、丢弃或埋藏、随葬。在这些过程中,陶瓷或多或少会被磕碰、撞击和摩擦,所有这些原因都可能会在陶瓷表面留下使用磨损痕迹。这些痕迹有的可能是明显有,有的则可能是不明显的(图1)。  相似文献   

17.
冯松林 《收藏》2007,(6):102-103
古陶瓷的制作原料和烧制工艺决定了古陶瓷胎、釉和花料中的主量、次量和微量元素种类和含量,它们不仅反映了器物的年代特征而且传达出产地等信息,某些元素已作为古陶瓷的指纹元素而被人们接受,从而使元素分析在研究和鉴别文物年代、产地、真伪和制造工艺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孟耀虎 《收藏》2007,(10):113-117
山西地区陶瓷手工业的历史始于唐代。最早研究山西陶瓷的专著《山西陶瓷》在山西省窑址一览表中,列出山西唐代瓷器窑址有“浑源县、平定县、交城、介休、榆次市、霍县(霍州)、临汾县(平阳)、河津、乡宁”等9处。20多年前编写的《中国陶瓷史》记载了山西交城、浑源、平定三处唐代窑址。  相似文献   

19.
古陶 《收藏》2007,(2):180-180
2006年12月30日,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古陶瓷研究会在西安市友谊西路举行揭牌仪式。陕西省原副省长、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名誉会长徐山林,协会会长、《收藏》杂志总编杨才玉,协会秘书长姜西海,协会古陶瓷研究会名誉会长禚振西、会长乔连学,  相似文献   

20.
一封来信     
王颂 《收藏》2008,(10):141-141
编辑同志: 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收藏》今年第三期所登《年画上的文革瓷》一文中称年画《创新》的作者为“何叔本”,明显有误,应为“何叔水”。何叔水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长期从事陶瓷艺术和中国国画创作研究,1978年被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该画原名《出新》,何叔水创作。这—题材何叔水与另一陶瓷美术家章鉴都曾绘制在瓷器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