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墨是中国画重要的造型手段,是中国画魅力特点之所在,也是中国美学范畴中的重要概念。中国画上的形象,大都以墨线为主体,所以笔墨技巧是衡量一幅中国画艺术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我们认为,一幅好的中国画应该是:笔、墨、气息神情、风韵格趣四者俱全,以笔为骨骼,墨和色彩为血肉,气息神情为灵魂,风韵格趣为意志。笔墨协调一致,笔中见墨,墨中见笔,一笔下去,既有笔又有墨,墨以笔出,笔止墨中,笔墨气韵格趣融会贯通,浑然天成。纵观中国画的发展,其笔墨特点和成就,可概括为一下两点。  相似文献   

2.
上期介绍的是中国画的笔,这期专门介绍一下中国画的墨。在中国画中,墨是极为特殊、极为重要的材料。中国画的重点与核心都体现在对墨的运用上,这是中国画独具的最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为我国优秀的传统绘画,无论如何变革,中国画都高不开笔与墨,无笔无墨不能称为中国画。科学的知识、美学的修养、道德素质的提高,加之成熟的笔墨是每一位成功的画家必备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画代表了东方民族特殊的艺术审美观念。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中国画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中国画以线、墨为主,讲究笔法,追求"笔精墨妙"的艺术效果;在色彩上以墨为主,构图讲究气势,不受透视规律束缚。画家取景时,要步步移、面面观;要善于利用纸的空白,做到疏中有物、密而不闷。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代表了东方民族特殊的艺术审美观念。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中国画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中国画以线、墨为主,讲究笔法,追求"笔精墨妙"的艺术效果;在色彩上以墨为主,构图讲究气势,不受透视规律束缚。画家取景时,要步步移、面面观;要善于利用纸的空白,做到疏中有物、密而不闷。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已具有几千年发展历史且久盛不衰的传统绘画。她不仅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无论在立意、造型、笔墨、色彩,还是在时空处理等方面,都有着自身完整的艺术体系。可谓东方线性造型艺术的旗帜。 任何一种绘画艺术形式的形成与发展,无不与其使用的媒介和工具材料有关。作为中国画的媒介和材料是水、毛笔、黑墨和宣纸,所以,中国画技法主要是如何使用笔与墨通过水结合宣纸的特性去进行艺术表现的。笔墨便成了中国画艺术表现的主要手段。笔与墨之间,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作画时,笔中有墨,墨中有笔,笔迹必须以墨色去显视,墨色必须随笔迹而出现,并且是“笔中蓄以墨趣,墨中蕴以笔情”。更具体地讲,就是浓墨中有干有湿,淡墨中有湿有干,反之,干笔中有浓有淡,湿笔中也有淡有浓。如果谈两者间有区别,那只是在其作用上:勾勤线条、皴擦、点厾笔为主;渲染、托晕,却以墨为主。真可谓“笔主形象之骨,墨主形象之肉”也。笔、墨融为一体,便铸成了“线”,以线造型,乃为中国画最基本的特征,从而确定了中国画为线性造型艺术之特性尔。 中国画的线与西方传统素描、速写所用的线有着本质的区别,决不能相提并论。西方有些画家也利用线塑造形象、传达感情,但他们的侧重点是在于用它来表现形  相似文献   

7.
正四、笔墨笔墨,是中国画最基本的表现语言。作为中国画的技法表征,它超以象外,妙造自然,造就了中国画气象万千的水、墨、色、笔相互交融的艺术天地。它所具有的情感宣泄能力,以及独立于物象之外的可赏性和可控可感的理法宽容度,构筑了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8.
中国画是由笔、墨、色诸要素构成,但近代画家多偏重笔墨而轻视色彩。该文从中国绘画史发展的角度,探讨了中国画色彩表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一笔画”和“一画”是中国绘画,特别是中国写意山水画创作的最高境界,其强调一笔之中意、笔、墨的高度统一,物与我、我与画的浑然一体,与中国古典哲学的天人合一之精神相一致。这是中国画的精髓,也是中国画与西方绘画最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画笔墨谈赵竞笔墨是甲国画区别于其它画种的富有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属于中国画的形式美之一。中国画以笔墨为其表现基础,讲究笔墨是中国画的优良传统。笔和墨,本来是作画的工具材料。但由干高度发挥了这些工具材料的特有性能,使它转化为艺术的技巧,丰富了国画的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中的笔、墨、色三方保持着相互成就却又相互抗衡的矛盾关系。在笔墨、墨色、笔色三对矛盾关系中,笔墨矛盾最为核心,是创作中的动力因素。墨色矛盾从属于笔墨矛盾,是笔墨抒情性的重要体现,水墨黑白二色的情感分类使得墨法具有了更为直观的感情色彩。笔色矛盾是中国画线性特质与西方画学的区别表现,中国画以笔墨为核心的绘画历程,使其只能选择笔而弱化色,笔墨的重要性一定要主导色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正>指导学生学习中国画,首先面临的就是笔墨运用问题。以笔运墨,用笔是排在第一位的,而用笔通常是指线条(其中点是线条的缩短,面是线条的扩大及排列)的各种描绘方法,也即线描。可以说中国画就是由各种形态的线条构成的,那么线描质  相似文献   

13.
正笔墨,是中国画关于状物和传情达意的艺术技巧,是中国画的魅力所在。笔,是指运用毛笔以勾、勒、皴、点等不同技巧,表现变化无穷的线条情趣;墨,是指运用墨的浓淡、疾缓、干湿等,以烘、染、泼、积、破等方法,使之产生丰富而细微的色度变化,在宣纸上呈现出动人的效果。线条,是画家对自然对象的概括与抽象,加之主观认识,所创造出来的艺术手段。古代就有"春蚕吐丝""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等画法,亦有勾画物象的"十八描技法"。中国画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画中的空白,广义地说是在中国画中笔墨未涉及到的空间,即无笔墨处。空白虽然无笔无墨,却是中国画艺术不可缺少的表现语言,是形成中国画艺术独特风格的一大特征。可以说没有空白就没有中国画艺术。空白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熏染的必然结果。在中国古代,老子最先提出了“知其白,守其墨”的辩证观点,他虽然是从哲学领域提出的问题,但却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绘画的发展。引入画论的“知白守黑”,是指黑白虚实相辅相成的形式法则。在中国画里,虚实关系表现极为广  相似文献   

15.
李夜冰彩墨创作注重色墨观的应用与处理,着眼于笔的保留与扩展,突出"神""韵"的彰显,在题材的选择与共融上有自己的特色。他的彩墨画,传承创新、借鉴融合,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现代感,是对当代中国画发展做出贡献的艺术家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画教学要立足传统,着重体现当代价值,教学要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从传统到现代,从生活到艺术,创造性地继承中国画的优秀成果.在取景、构图、造型,笔、墨、色等方面着重研习,要临摹、写生、创作相结合,培养新型的具有时代感和创新精神的艺术人才,借鉴当代艺术新观念,形成其多元化发展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绘画,是运用绢和宣纸作画,特别是生宣纸的渗性,更加发挥了特有的笔趣和墨彩。在用墨方面亦如用色,中国画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自由挥洒,酣畅淋漓;用笔方面,使用毛笔的尖锥,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无穷变化,奇妙的效果,以表现物体的质感;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讲究,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粉末,耐风吹日晒,经久不变;意境方面追求自然、含蓄、深沉,朴素淡雅的画面配以中国书法,题诗落款,再押署印章,彰显出中国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画经过历代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特有优秀传统艺术文化,并在世界艺术文化中独树一帜,令世人惊叹。中国画的墨与色具有极强的意象性特征,处理好色与墨的关系是中国画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成为世界文化艺术之瑰宝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笔墨的艺术性,皆因它是由用我国传统特有的圆状毛笔蘸上色或墨,经与水进行比例不同的调和,再通过宣纸的微妙渗化和不同的用笔手法的多样运用,描绘出具有丰富多彩、变化无穷、气象万千的画面体现的。这既是客观存在不容忽视和否定的,又严格区别于西方油画用扁笔和油画色在画布上作画,并以覆盖力极强的叠糕法为基本方法的艺术表现形式。二者相比,中国画笔墨的手法无疑更加丰  相似文献   

20.
清代大家恽寿平说:“有笔有墨谓之面”。此语,意在强调研究笔法、墨法技巧于中国画之重要。“汇笔成阵,聚力为势”,是指从笔墨起,并将笔墨为点,组织为线,聚线成力,由力生场,一幅成功的中国画作品.一定有着成功的力场设计。本文结合本人的中国画创作经验,就笔势的运用、力场的设计究理求源,进行简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