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比较详细地探讨了我国转型期中央与地方高教权力博弈的六种方式及其主要特征。本文认为,转型期不同阶段我国中央与地方高教权力博弈的方式呈现不同的特征,具体是,在1978-1984年阶段以隐性权力博弈为主,1985-1992年阶段以灰色权力博弈为主,1993-1997年阶段以主动型权力博弈为主,而1998年之后则以混合型权力博弈为主,但显性权力博弈在我国高教领域出现的条件尚未成熟。  相似文献   

2.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权力博弈关系与高等教育质量能否得以保障息息相关。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中央与地方政府存在着"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在"合作博弈"中表现为主动权力博弈形式,在"非合作博弈"中表现为隐性权力博弈、灰色权力博弈两种形式。合理划定中央与地方政府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的权力界限,中央适度让渡一些权力给地方政府,中央和地方政府行使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权力时需要道德的规约是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实行,国家与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之间将产生课程权力博弈的现象。这两级行政主体之间课程权力博弈的内容主要体现在课程决策权、课程管理权和教材编写审定权三个方面,而双方课程权力博弈的特征则可以描述为强制性、层次性和不均衡性等。  相似文献   

4.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8(6):116-118
第一期(总第95期)一流大学建设若干热点问题探析……………………………………………………………………………………顾秉林(1)延续与变迁:21世纪初的香港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岳经纶李晓康(8)论我国转型期中央与地方高等教育权力博弈的性质………………………………………………………………林荣日(17)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监管机制分析……………………………………………………………………阮平南赵琦(25)我国高中学生学业成就与家庭背景关系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书讯     
《制度变迁中的权力博弈-以转型期中国高等教育制度为研究重点》本书以制度变迁理论和博弈论为研究工具,在扼要分析中国历代高等教育制度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独创的权力博弈模型和权力量化手段,对转型期中国内地高等教育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6.
跨越零和:思考当代中国的中央地方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省政府在中国政治体制内拥有多大的权力,该权力的性质又是什么?该问题贯穿了海外研究当代中国中央与省政府关系的献。为了理解这种权力关系,考察重心通常放在省级领导人的角色,以及政治体制的性质。本认为,现有献大体上都未能解释清楚以下两个看似相互矛盾的现象何以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共存:即一方面中央和省政府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很多时候中央与地方会互相适应及让步;另一方面,每当中央偶尔实施强制性管理,中央政府又展示出至高无上的权力。出现中央时强时弱这高度不确定的结论,是由于献中的分析往往未能恰切地解释权力这概念,其中核心问题是:中央与省政府之间存在的不对称关系是否零和博弈。  相似文献   

7.
整合性权力与分化性权力指向权力的作用方向,个体自主性权力与集体协商性权力指向权力的拥有形式,强制性权力与规范性权力指向权力的运行机制,这些权力分别从不同角度交叉作用于高等教育系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系统及其权力结构的构成与特性。  相似文献   

8.
美国州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协调与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 ,省级政府对本省内高等教育的统筹责任和权力越来越大。主要表现为 :第一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央和地方的两级管理体制已基本形成 ,绝大多数的原中央部属高校现已移交给地方 ;第二 ,专科教育的招生权已下放给各省自行安排 ;第三 ,民办教育发展迅速 ,办学主体日益多样化 ;第四 ,终身教育理念的确立 ,高等教育已不再狭隘地局限在普通高等学校内。面对这种新形势 ,高等教育如何增强体制活力与效率 ,避免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一放就乱、一乱就收”的教训 ,就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本文简要分析了美…  相似文献   

9.
高校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行政系统内、学术系统内,以及行政系统与学术系统之间的利益博弈。行政系统内的利益博弈主要表现为学校与学院纵向利益博弈、行政部门之间的利益博弈;学术系统内的利益博弈主要表现为基于学术量化绩效激励、基于大学社区激励、基于政治晋升激励的学院横向之间利益博弈。行政系统与学术系统间的利益博弈,呈现出合作—合作、合作—干预、干预—合作、干预—干预等四种不同方式。利益博弈主体发育的非均衡性、利益博弈主体组织地位和权威关系的非均衡性、利益博弈主体所占据的资源与信息的非均衡性,导致我国高校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利益主体博弈呈现鲜明的非均衡性特征,这成为制约我国高校战略规划有效实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中外政府与高校权力博弈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加拿大、美国等西方国家政府与高校权力博弈模式的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详细探讨了转型期中国政府与高校权力博弈模式的特点及其演变方式。本文认为,西方国家政府与高校权力博弈模式共有四种,一是高校自治型;二是高校主导型;三是政府主导型;四是政府专制型。其中,高校自治型主要出现于欧洲中世纪中晚期,而政府专制型只在19世纪后期以来才在个别国家出现,目前大多数西方国家都是实行高校主导型或政府主导型。从新中国成立到1992年,中国政府与高校权力博弈模式均为政府专制型,此后才逐步演化为政府主导型。最后,笔者还提出了构建新型政府与高校权力博弈模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论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权的滥用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淑华 《教育科学》2007,23(3):35-38
高等学校属于国家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主体,依法行使对学生的管理权。由于高校学生管理权具有强制性、单方性及自由裁量性等特点,再加之我国相关立法欠缺、学校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原因,该项权力极易被滥用,导致学生权益受损现象频繁出现。为此,必须从强化自律、加强法制、完善高等学校内部监督和制约机制等方面入手,对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权的滥用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12.
"开心农场"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款网络游戏,其兴起的原因有多种解释和猜测,笔者受福柯权力理论的启示和影响,发现"开心农场"的出现是一种网络虚拟权力暂时取代了现实权力的结果,它赋予了现代人"种菜者"和"偷菜者"的双重新身份,迎合了社会大众在现代急剧变化的环境之中寻求归属感和满足感的心理需求,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权力的本质特点是强制性和支配性,它具有双重的性质和潜在的危害性。我国教育行政机关拥有的权力是巨大的,其对教育的管理也是一种行政管理模式,因而必须依法对其权力进行控制,即:树立行政法治观念;加强组织机构的变革;严格依法控权;追究违法行政的法律责任,建立完善的教育法律救济制度;强化行政道德。惟其如此,才能在制度上达到教育行政管理法治化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地区日益呈现出一超三强的地缘政治格局。在复杂的政治、安全结构制约下,美、日、中、俄以地缘政治为视角,纷纷采取均势战略,以寻求在东北亚地区的权力优势。它们的均势战略博弈导致了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的产生,也影响了安全困境的解决。但软实力理论的出现和发展,使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拓展到一个新的领域,成为理解国际关系变化和外交政策的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如果区域内各个国家都能重视软实力战略,那么各国就能逐渐由"零和博弈"向"竞和博弈"转变。因此,软实力理论成为了缓解甚至化解东北亚安全困境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高等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已经发生变化。从新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可以看出,高等学校权力与学生权利之间的内在结构和制约关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依法治校”的原则得以提出,学生的实体和程序权利得到明确,高等学校的处分权和校规制定权受到规范,“高等学校权力本位”开始向“学生权利本位”转变。这一变化正是与大陆法系国家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发展相契合的。然而,在高等学校的校规制定权和学生救济两个方面仍有问题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6.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各方如何进行决策及有关这种决策均衡问题的理论。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构成了高校最主要的两大博弈主体。本文借助“囚徒困境”这一博弈经典模型,对高校权力结构中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博弈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从加强学术权力、制衡行政权力、强化校长协调作用等多个方面探讨走出两者“囚徒困境”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和非合作博弈功率控制模型,为了改进非合作博弈中终端的不公平性,将合作博弈引入到功率控制中来,使得系统中所有终端都工作在最佳的等信干比下,并推导出一个分布式基于合作博弈的功率控制算法.仿真表明,该算法明显提高了系统的性能,系统中终端具有相对较高的效用和较低的发射功率,还使得无线网络资源的使用更加合理和公平,同时算法拥有较好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18.
欧美大学与政府权能关系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欧美大学与政府权能关系的演变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走出了一条从大学自主到大学与政府合作的发展之路。探究这一演变历程,对改善当今中国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