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揭育溪 《现代教育技术》2009,19(Z1):140-141
围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手段"。文章着重论述教育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从被动性的学习转向自主性的学习,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王宏 《教师》2013,(31):83-83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式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是有的,但是教学效果却一般。究其原因是我们在教学时忽视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引入评价,其目的都是为了有效实现该学科的教学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中小学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6.
200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把"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生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根据课程标准,信息技术的教学要以“信息素养”作为教学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换句话说,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那么,良好的信息素养应包括哪些方面呢?我认为应包括:  相似文献   

9.
刘晶 《青海教育》2009,(9):91-91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目前不是中学高考科目,学生并不重视,认为没有多大用处。  相似文献   

11.
王慧 《中小学电教》2008,(11):58-58
<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的手段,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养成探究、发现、创新的习惯。因此,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深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在课堂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定位已很明确,由过去的“计算机文化论”、“计算机工具论”发展到了目前的“培养信息素养”。因此,“信息技术”课程不能再过多地侧重于有关计算机技术性知识的学习,而应该把目标转移到内涵更丰富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上来,如学生的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良好的信息道…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鉴别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本文对如何让学生高效学习信息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讲,  相似文献   

16.
任务驱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为适应社会要求,《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这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规定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呢?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采取了以下措施来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一、明确任务 《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可见,信息技术课堂不仅应是信息技术知识传递的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