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文章依据程颐所撰(<颜子所好何学论>,探析程子对周子倡言"孔颜乐处"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孔颜之乐"是一种人生境界,关乎人生体验及如何安身立命,故周敦颐教授二程学习"孔颜之乐"最为人所深究:"孔颜之乐"亦是儒学成德之教的一种验证,周子在<通书>中有一篇短文谈及颜子,尽管未作疏理分析.  相似文献   

2.
“孔颜之乐”是宋代理学的重要命题之一,这个论题不仅是由韩愈提出来的,而且他还认为颜子的“箪食瓢饮”是圣人的细小之事,这个观点在宋代遭到了周敦颐、程颐等人的批判。“孔颜之乐”的命题正是在对韩愈观点的不断修正中才逐渐明晰而深刻的。  相似文献   

3.
宋初时期周敦颐首先提出“孔颜之乐”的理论问题,并加以一定的理论诠释。此后这一问题成了宋明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论题,青年学者李煌明所著《宋明理学中的“孔颜之乐”问题》一书,就是对这一问题进行专门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先秦儒学已经蕴含了“孔颜乐处”思想,其后的儒学内部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直到周敦颐详细阐述了这一思想,使其成为宋明理学家的核心议题之一,才对后世儒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孔子对颜回身处陋巷,箪食瓢饮而不失其乐的称赞到北宋时被周敦颐等人称为"孔颜乐处",它主要的意蕴是不耽于贫困而自守其志,追求一种精神及道德上的完善和超越。苏轼一生屡遭贬谪,但孔颜乐处将其从精神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并对其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周敦颐作为理学开创者,对二程最重要的启示是“孔颜之乐”。“孔颜之乐”涉及儒家的境界论问题,主要讨论的是,人的生命存在如何由有限而达到无限。在这个问题上,周敦颐以“道德有于身”进行了初步回答,二程则继续深化,提出颜子之所乐,在于经验世界与价值世界合一而产生的精神快乐。此外,抛开历史记录,论文以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的“我与你”理论,对“颜子所乐何事”提供另一种思路的哲学阐释。  相似文献   

7.
在玄佛盛行的东晋,陶渊明的哲学思想却以儒学为根本。他在诗文中表达了志在兼济、心怀王道的价值取向,也讴歌了孔颜之乐、曾点气象等人生境界。他在对儒学的历史反思中,还流露出了强烈的道统意识。陶渊明思索并体验过的一些问题,成为以后宋代理学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地概括了中国文化传统中追求幸福的四种模式:儒家以德祈福,追求孔颜之乐的幸福模式;道家以道致福,追求至乐的幸福模式;禅家以空求福,追求平常心之乐的幸福模式;民间大众以寿统福,追求生活美满之乐的幸福模式。梳理出这些传统的幸福模式,可以为当下国人寻求幸福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不同于道家对乐的出世问的超脱的描述,儒家的孔颜之乐则更强调它的人间性--"有"的一面,这种人间之俗乐对抗超脱的出世之乐是儒家对当时世人求佛老玄虚之乐的一种修正:既要求得乐的境界,又不需要出世修行,遁迹山林,即使在伦理关系中奉行社会义务的同时同样可以寻乐.  相似文献   

10.
周敦颐是理学的开山祖师,然而对周敦颐的学说及学派性质历来颇有争议。本认为,周敦颐“开山祖师”地位的确立,主要表现在从儒、道融合的角度为儒学的复兴开启了新的方向。周敦颐对理学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引进道家思想资料构建的理学体系奠定了理形学上学、宇宙论的基础,更在于他的儒学改造为以后理学家兴建儒学的新形态 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江西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一生中的主要活动区域,他在江西留下的许多史迹至今大部分已湮灭无闻,有一部分则因扑朔迷离而众说纷坛,通过实地考察,关于周敦颐教二程的地点,《爱莲说》的发表地,濂溪书堂遗址等问题,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相似文献   

12.
宋代理学的观念丰富,这是由于其形成的历史长,创造理学的人物优秀。在诸多观念中,“理本体”,观念是理学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观念。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和朱熹为“理本体”的建立作了艰苦的努力。周教颐“性命之理”的探究,为理学家创造新儒学之发轫;张载贡献《西铭》,提供了社会秩序建设的理想方案;二程关切“天理”,对提高人素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朱熹则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加以自己的创造,构建了“理本体”哲学体系。宋代理学家先进的宇宙观与其方法论是统一的。宋代理学家之所以能创造出超越先贤的理论成果,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方法、认识方法具有先进性。理学家创造的“一而二,二而一”的方法论蕴涵辩证法的因素,但它不等同于辩证法。“一而二.二而一”是理学家自己的方法论,要予以肯定,并加以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颜子是孔门弟子中践行圣人教诲并有所成就的典范,并且是后世称颂不已的理想人格的化身。二程在他们哲思历程的起始处便与颜子相遇,对周敦颐孔颜乐处提问和学颜子之所学倡导的回应,是他们哲学体系建构的源点和基础。尤其程颢,把颜子学的探索推进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奠定了整个宋代颜子学讨论的基础和框架。他的颜子学理论由境界论与工夫论两部分构成,以境界论为主体,辅之以境界指向的工夫论,特重对颜子学行与品格之赞美与欣赏,凸显颜子之德性成就,拉近大贤颜子与圣人孔子之距离,要人学颜子以至圣人。  相似文献   

14.
周金华 《湘南学院学报》2009,30(3):95-98,118
周敦颐在理论上创立了儒学宇宙本体论和道德本体论,为宋明理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在实践上,他一生积极追求儒家价值理想,自觉践履儒家道德原则,彰显出儒家君子人格风范,为有宋以来儒家士大夫树立了一座道德人格丰碑,对我们今天构建现代人格理论和实践模式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理学创始者周敦颐在赣南的古南安奠定了理学的基础,并教授了后来成为理学大师的程颢、程颐两个弟子,尔后,周敦颐又任赣州府通判,在赣州和赣州府所属的于都等地兴办书院,社学,教授邑人。为纪念周敦颐,古代赣南有三所以周子的号命名的“濂溪书院”,这三所书院分别在南安(今大余)、赣州和雩都(今于都)。  相似文献   

16.
“周子之学 ,以诚为本。”“诚”是宋代理学开山周敦颐在其主要哲学著作《通书》中反复阐述的哲学概念 ,有着极其丰富和精微的宇宙观和道德观的内涵。研究和探讨“诚”的真实含义 ,揭示“诚”这个古老的精神文明精粹之要义 ,不仅有助于我们对周敦颐哲学思想理论体系的全面认识和了解 ,而且对于搞好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周敦颐在理论上创立了儒学宇宙本体论和道德本体论,为宋明理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在实践上,他一生积极追求儒家价值理想,自觉践履儒家道德原则,彰显出儒家君子人格风范,为有宋以来儒家士大夫树立了一座道德人格丰碑,对我们今天构建现代人格理论和实践模式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敦颐是宋代理学思潮的开山祖,并被后来的理学家们尊为"道学宗主"。其理学形成及至地位奠定,既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也有周敦颐性格内在的因素。北宋时期"百家争鸣、承平文盛"的社会形势是周敦颐创立理学的社会基础,儒、道、佛三教的合流,是周敦颐创立理学的思想渊源。周敦颐推崇和向往君子人格,与时偕行,精进不已的积极进取精神是其创建理学并成为理学宗主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9.
周敦颐在北宋中期入蜀为合州判官,与一批蜀地学者交游往来。这些学者包括其同事和属僚、当地和附近的部分士子,及其姻亲共三类。周氏与他们之间的交流和讲论,丰富了当时蜀学的内涵,也成为后来四川乃至全国理学发展的重要因素。文末附周敦颐佚诗三首,或有助于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