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广义的生态文明传播具有双重含义:一是作为企业的媒介组织在内容生产与经营管理中的环保实践:二是作为传播者的媒体所进行的环保传播。学界的研究往往聚焦后者,忽视前者。本研究认为,西方媒体关于“Google搜索侵害自然环境”的新闻争议表明,建设生态友好型媒体不能够忽视媒介自身的生产与经营过程的环保实践。强化传媒业自身的环保,应培育传媒业的绿色企业文化.重视内容生产与传播过程中的节能减耗和绿色经济效益,倡导绿色广告或“绿色营销”,从技术层面推进“绿色传媒工程”。  相似文献   

2.
孙顺华 《新闻界》2005,(6):64-65
在经济全球化、网络国际化的今天,营硝全球化的趋势日渐增强,作为商品营销寅传手段——广告的跨国传播也日益频繁。广告的跨国传播实际就是跨文化传播,它是跨越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传播活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政治经济背景,生活在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政治经济背景下的群体又有不同的文化心理结构,这使跨国广告传播难免遇到“文化误渎”、民族情感、国家权力等敏感问题,本文就此试结合耐克“恐惧斗室”广告来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3.
王骁 《声屏世界》2004,(1):44-44
“惟有一流的情感才能组成一流的广告”。以“情”见长的情感诉求类广告给广告播音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解读品牌的情感概念、完美地表现广告的创意思想?本文力图从受众接受心理入手,探讨情感诉求类广告播音创作的“攻心”战略。  相似文献   

4.
广告传播拟态环境的作用机制经由两个方面实现:一是作为广告传播主体的意识形态灌输,二是广告传播客体的“睡眠效应”与“沉默的螺旋”的共同作用。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揭示了广告发生效用的奥秘,并就广告传播拟态环境的正确认知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5.
汪青云  李婉青 《新闻知识》2012,(10):69-70,23
21世纪是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也是环境与资源问题日益扩大的危机时代。发展绿色经济的口号提出的同时,广告作为营销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披上了"绿色的外衣"。绿色广告作为一种新型的广告形式,其特征优势若能在广告活动参与者的通力合作下,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定能占领大部分的广告市场,发展前景可观。本文即从绿色广告兴起与发展的原因出发,分析其在传播发展中凸显的优势特征,进而探析推动绿色广告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徐敏 《视听》2024,(3):122-126
数字时代,数字音频产品场景化、沉浸式、伴随性的传播优势展现出新的发展潜力。音频广告也呈现出个性化定制、人机互动性强等新特点。研究发现,音频广告可以在互动仪式下为听众打造想象空间,通过构建沉浸式场景产生情感互动。未来,音频广告应“精准投放、有机投放”,内容创意至上,积聚情感能量,提升投放效果。  相似文献   

7.
舒咏平 《现代传播》2007,(2):104-107
社会阶层、消费需求、媒体接触的碎片化,构成了现代社会“碎片化”的显性表现;体现到广告传播中,“碎片化”的指向则必然呼唤一个能满足狭窄传播的媒体碎片来进行微观承接,这就是具有不可再分性、具体指向性、自由选择性等特性的“广告载具”;“广告载具”提出的主要意义,即使整合传播具有了基本元素、使广告传播更具消费者导向性。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趋势促进了广告的全球化发展。跨多工国广告公司最初所推行的全球广告策略是“全球标准化”广告传播。跨国广告公司适应本土广告市场的过程,其实也是“全球标准化”广告传播策略逐渐发生转变的过程。跨国广告公司在适应不同国家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和人口环境上,采取了并不完全相同的广告传播策略,逐渐制定出了更实际更适合“本土化广告”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前提下,以广告传播推动企业形象塑造必须更具战略性,绿色广告因其理念的先进性和传播过程的人性化,已成为企业形象塑造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以塑造具有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的优质企业形象为目标,以对绿色广告的规范与发展为实务,探讨绿色广告模式对企业形象塑造的正面影响,并从传播学角度对以绿色广告模式提升企业形象的策略问题进行详尽解析。  相似文献   

10.
小众传播时代广告战略的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众传播正得到细分、网络传播则日显重要 ,这就标志着小众传播时代的到来 ,并正引发一场广告革命。在小众传播的背景下 ,市场营销界诞生了整合营销传播 ,但整合营销传播在冲击广告界的同时 ,却隐含着取消广告本体的趋向。立足于广告学本体 ,对应于整合营销传播 ,以“选择媒体”与“创设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广告战略 ,为迎合分化了的各类“小众” ,进行广告媒体的精细化组合与广告信息的精细化组合 ,就成为业界的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下,大数据、5G、云传播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发展趋势。而广告相较于传统媒体等传播形式,更加具有吸引力。公益广告作为宣传思想内容、唤醒民众内心世界、构建情感体系的传播途径,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传播方式上,也呈现出“年轻化”“创新化”的趋势。本文将从央视官方公益广告入手,分析新媒体时代下公益广告的传播策略和当代中国公益广告所构建的情感体系和集体记忆,探析公益广告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张鑫  肖诗荣  张均 《新闻前哨》2013,(10):63-64
植入式广告又称为“隐性广告”或“嵌入式广告”,是针对“显性广告”而言的。所谤隐性广告,是指广告传播一改往日单纯依靠说教和推销的营销策略,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性符号甚至服务性内容策略性地融入电影、电视剧或其他电视节目及其他传播内容中。使观众在接受传播内容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到商品或品牌信息,继而达到广告主所期望的传播目的。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巴中市广播电视台“生态巴中”栏目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开设专栏专题,综合运用视频音频、图解海报、深度解读、横屏长图、漫画广告等形式,传播“两山”理念,讲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故事,赋能老区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4.
广告创作的Beauty、Beast和Baby三类形象是承载了诸多情感元素而动人心弦的情感形象。以她们为表现手段的广告创意作品,能够以情感力量打动消费者的心扉。与3B形象紧密关联的广告语言也附上一种动人心魄的情感力量,与广告传播信息、沟通产销的功能相得益彰,展示出广告的独有魅力。  相似文献   

15.
隐性广告又称为“植入式广告”或“嵌入式广告”,它是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性符号甚至服务性内容策略性地融人电影、电视剧或其他电视节目及其他传播内容中(隐藏于载体并与载体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受众所真实感受到或通过幻想所感知到的信息内容的一部分,使观众在接受传播内容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商品或品牌信息,继而达到广告主所期望的传播目标。它初看起来并不像广告,但它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其广告性质:它具有明确的广告主,具有清晰的广告目的,具有具体的广告内容,具有较为明确的广告受众,另外它还需要广告主支付一定费用给传播载体,这些都是构成“广告”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6.
谭冰潇 《新闻世界》2012,(10):95-96
互联网视链技术的出现,为广告传播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视链广告应运而生。产生在植入式广告表现基础之上的视链广告,除了拥有植入式广告的优势之外,“高接触质量”、“高用户参与性”以及“高便利性”等特征使其传播效果大大提升。在如今的注意力经济时代,对受众注意力资源的有效争夺和使用,是获得商业价值的有效途径,广告行业亦是如此。视链广告为广告的形式创新迈出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媒体获得成为商业竞争的重要推手.无论是约翰·肯尼迪等的“原因追究法派”、西奥多,麦克马纳斯等的“情感氛围派”,还是罗瑟·瑞夫斯的“独特的销售主张”、大卫·奥格威的“品牌形象理论”,抑或是唐·E.舒尔茨提出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这些广告理论无一不是立足于媒体形态变化与传播技术革新基础上的.当传统媒体还沉浸在卖方市场的自得时,一夜之间,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把传统媒体兜了个底朝天,移动互联网更是宣告了泛传播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的发展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告传播理论的起步、发展及走向成熟都集中于 2 0世纪的美国。随着社会的变迁、营销理论及传播理论的发展 ,广告传播理论亦实现了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飞跃。这一飞跃使现代广告逐渐脱离了单纯推销商品的特性 ,朝着人本主义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泰国广告在全球创意的激烈比拼中屡有斩获,并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本文以泰国影视广告为研究对象,从情感型广告创意入手,分析泰国影视广告运用情感型创意的主要方式,明确这一创意思路为广告实践提供了一个有效传播的途径。在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当代传播环境中,"以情感人"仍然是广告和受众进行良性沟通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原型理论引入到广告中情感女性形象塑造的研究,探讨在广告中出现的情感女性形象的原型沉淀及传播功效.研究发现,人们乐于接受广告中的情感女性形象正是由于根植于受众内心的原型被释放,这种原型根据东西方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神话传说、影视剧本中的传播而被固定流传下来,在人们的脑海里形成了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