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意语文是将生命融于语文教育,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以王崧舟等语文特级教师的精彩课堂教学片段为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人性、情感和个性三个方面,追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口头评价的诗意。  相似文献   

2.
正诗意语文是将生命融于语文教育、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诗意,是人的文化修养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缺乏诗意的语文教学,是干旱的季节里生长出来的苦涩之果。语文教学亟需诗意之水的浇灌,语文教师亟需诗意之水的滋养。当我们的课堂变得绿意葱笼、鲜花盛开之际,也就是语文教学走进一个崭新的诗的境界之时。因此,可以说,我们对新课程指导下的语文课堂的追寻,正是一种对教学诗情的追寻。  相似文献   

3.
史剑波  朱瑛 《云南教育》2008,(11):46-47
诗意语文主张以价值引领为灵魂,以生命唤醒为光华,以个性高扬为风采,以心灵对话为境域,主张将生命融于语文教育,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笔者认为,“诗意”缘于“情意”,只有充满“情意”的语文课堂,才有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诗意”柄息。  相似文献   

4.
诗意语文是实现自我的语文。诗意体验,是一种生命的高峰体验。自我实现的人,常常伴随着这样的高峰体验。让学生在“每有会意”处体验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是诗意语文的旨趣所在。诗意语文关怀的是在引领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启迪其智慧,陶冶其性情,滋润其心灵,达成生命的自我实现。语文教学的诗意境界是依据语文文本的诗意创造的境界,它丰富多彩,各具风姿,韵味独特,各擅其妙。语文教学的诗意境界还要引领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文字向心灵拓展,让生命与诗意结伴同行。一个富有诗意的语文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我们学校在语文教育中孜孜不倦地追寻着这种充满诗意的生命化教育,让生命在语文教育中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5.
近日,我整合滋生出了一个新名词,名曰"诗意教研".何谓"诗意教研"?一言以蔽之:将生命融于教研,将教研融于生活,让教研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  相似文献   

6.
写作是生命的律动,生活的需要。我们应将生命融于写作。将写作融于生活,让写作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显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美与幸福。  相似文献   

7.
近日,我整合滋生出了一个新名词,名曰“诗意教研”。何谓“诗意教研”?一言以蔽之:将生命融于教研,将教研融于生活,让教研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  相似文献   

8.
陈春波 《考试周刊》2012,(70):154-154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成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青,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因此,我们要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显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体现生命的完美与幸福。  相似文献   

9.
<正>在当代的中国语文界,"诗意语文"已经发挥着无可估量的作用,大家对它有一种"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崇拜感。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需要贯彻对生命尊崇与敬畏,能够理性而充满热情地积极探究小学语文教育的真谛,使学生能够成为品质高尚的人。这就是语文的生命化教育,点燃教育生命化的最高理想境界。一、诗意语文——突出精神领域中的自由"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是海德格尔著名的观念,叶秀山先生对此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诗意的境界"从根本而言,强调的是"自由的境界"。生命的  相似文献   

10.
王崧舟老师倡导“诗意语文”,他对“诗意语文”的内涵有一个说法,他说:“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也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可以说,小学语文教育正经历一种对本色和本真的追求,因为我们的语文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育是关于民族母语的教育,而母语教育是一种‘民族文化的教化’。语文是为人的一生奠定精神底色的课程,语文以其饱含的情感、智慧和精神对人的生命进行潜移默化的诗意润泽和点染提升,全面开展人的  相似文献   

12.
语文的突出特点是诗意,语文的灵魂和生命也是诗意。没有诗意的语文课是苍白、枯燥的语文课,是没有语文的语文。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多一些诗意,让每一堂语文课都成为一种诗意的生存和栖居。一、理念上追求诗意语文学科是情感的世界,也是诗意的世界。在这个充满诗意与情感的世  相似文献   

13.
“诗意语文”是当今中国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一个奇葩,其精神、其思想、其特点弥足珍贵,值得不断交流、反思、修正和提升。“诗意语文”的领军人物王崧舟认为“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也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所以很有必要对“诗意语文”进行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审视、文学艺术和语文教学相结合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诗意语文是实现自我的语文。诗意体验,是一种生命的高峰体验。自我实现的人,常常伴随着这样的高峰体验。让学生在“每有会意”处体验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是诗意语文的旨趣所在。诗意语文关怀的是在引领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启迪其智慧,陶冶其性情,滋润其心灵,达成生命的自我实现。语文教学的诗意境界是依据语文文本的诗意创造的境界,它丰富多彩,各具风姿,韵味  相似文献   

15.
诗意,多么美好的字眼,让人感受到浪漫、自由、激情、灵动和活力!做一位富有诗意的语文教师,一定会让语文更具魅力,也会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学生在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教师的引领下,激情一定会被唤醒,学习的兴趣一定会被激发,他们也将成为富有诗意的儿童,充满灵气与活力的儿童。这样的教育活动充满生命的活力,充满激情和诗意。  相似文献   

16.
“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由此可见,诗意语文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而语文的诗意美全在于文本之美,那么如何立足文本,营造语文的诗意美呢?笔者认为具体可通过三步骤来实现,即课前钻研文本,发掘诗意美;课堂解读文本,展现诗意美;课后沿用文本,创造诗意美.  相似文献   

17.
陈茜 《现代语文》2005,(12):65-66
语文是一座巍峨而冷峻的文明大厦,更是一座生命的后花园!在语文每一条迷人的雨线下面,都有生命的丰润妩媚以及道不尽的快乐和充满诗意的忧伤.语文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课程,它不仅应该教给学生课本知识,还应借助它的文学性给学生更多人文关怀.人文教育虽然不等于语文教育,但语文教育应当在人文教育中占有一个相当特殊甚至是核心的位置,因为语文的文学性对青少年更富有感染力.无论怎样界定语文,语文永远是最基础、最博大、最诗意、最富有情感色彩的学科.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诗意,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语文学科是一个诗意的世界。人的情感是丰富的、复杂的,细腻而婉转,复杂而易变。回归生命,是我们对语文学科教育价值的自觉选择。语文教学不是为了培养文学家、作家,而应为了每个学生的生活,为了他的幸福。使他能了解别人,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获得完美表达的语言形式,将自己的人生感悟与期望展现出来。新课程指出,阅读教学是一个对话过程。追求人文诗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人文诗意中享受对话,获得个体精神的丰富,获得一种诗意的生活方式,应是我们语文教师的理想追求。二、探寻:人文诗意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9.
优质学校体现的是实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权利、在学校有内在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进学习的能力.教师得到专业的发展.黑河市第二小学在努力创办优质学校的征程中不断探索、努力实践. 一、树立优质学校发展观念 优质学校发展,在于遵循教育的规律、转变发展的方式,真正关注到人的发展,以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为本.生命教育观认为,教育乃是生命与生命交流之过程,应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依据生命发展的动力,引导生命走向完整、和谐和无限的境界,保证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促进生命不断超越.教育是生命意义逐渐显现的过程,我们追求的是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显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我们树立生命化课堂观,改变教师包办、学生依赖的课堂教学现状.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育“首先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是用智慧培育智慧、用生命呵护生命、用创造栽培创造的事业。离开了人文情怀,语文教育就会失去灵魂而变得苍白无力。写作教学的真谛是让学生将写作视为生活中表白内心、与人沟通的需要,是一种终身受用的生活能力,是人的言语上的自我完善、自我表现的需求,是“言语人生”“诗意人生”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