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文文学期刊的现状与发展□索洛一、藏文文学期刊的创办我国的藏文文学期刊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文艺形势健康发展陆续创办的。目前纯文学的期刊有西藏的《西藏文艺》、青海的《章恰尔》、甘肃的《达赛尔》...  相似文献   

2.
藏文大型文学期刊《章恰尔》创办于1981年,由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是当代藏族文学创作的主要窗口和园地,被人们誉为"藏文的《人民文学》",成为藏族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回族文学》,这份植根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全国唯一以回族命名并公开发行的文学期刊,长期以来不仅服务于办刊区域内的回族,而且在全国范围内都有一定的作用和价值。作为一份少数民族文学期刊,《回族文学》为了最大限度地突显这本刊物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回族文学》作为少数民族文学期刊,虽然地处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但相对于中国期刊界而言,不仅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具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在当前这个文学和文学期刊日益被边缘化的时代,《回族文学》不仅恪守着极其艰难又很纯粹的文学  相似文献   

5.
那仁居格 《传媒》2019,(3):34-36
《花的柴达木》创刊于1980年1月,由海西州委宣传部主管,海西州文联主办,至今仍是青海省唯一的一份蒙古语文学期刊。其办刊宗旨是立足海西,面向全省和国内外,重视刊物的时代、民族、高原三特色和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重视对本土文学新人的发现和培养,在作品面前人人平等,择优发表。《花的柴达木》肩负着扶持与培养本土蒙古族母语作家、推动海西及全省蒙古族文学发展的重任,对开阔蒙古文读者的视野、激发蒙古文作家的创作热情、推动蒙古语文学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为壮大蒙古族文学作者队伍、发展蒙古族文学事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借助这一平台,30多年来不断推出精品力作,一批又一批文学人才由此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6.
世界博览     
当前我国文学期刊的发展我国期刊今天已达8000多种。1997年,文学期刊达548种。而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各种文化娱乐增多,纯文学期刊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办刊艰难,部分经济亏损。有些文学期刊开始面向市场走上改革之路。回.一部分文学期刊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既定的办刊宗旨不变。它们一直以不变的内涵面对骚动的世界,并赢得广大读者,如《十月》、《收获》等。2.部分文学期刊走向通俗化。如《佛山文学》转变办刊宗旨力求接近大众,将刊物定位在为广东的打工者服务上。也有的开始走向通俗和传奇,变为故事性的文学期刊。不…  相似文献   

7.
《回族文学》杂志是目前我国唯一以"回族"命名并公开发行的文学期刊,近年来顺应时代潮流,将图像引入文学,找到了一条读图与读文相结合的道路——以图像化策略为指导的文学期刊办刊之路。这是《回族文学》杂志连续三届获得自治区期刊界最高奖——新疆期刊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回族文学》杂志坚持"立足昌吉州,面向全国,打造本土文化品牌"的办刊宗旨,坚持走时代性、民族性、文学性三结合的发展道路,以"发展和繁荣回族文学和新疆多民族文学事业"为己任,始终把刊物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打造体现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文艺精品,弘扬了民族优秀文化,繁荣了地方文艺创作,丰富了人民群  相似文献   

9.
维吾尔文文学期刊《天儿塔格》杂志已走过25年的历程,经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天儿塔格》杂志在新疆少数民族文学期刊中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受到读者的认可和喜爱。在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试谈《天儿塔格》杂志在打造品牌中的经验和体会。一、以创新起步1986年,《天儿塔格》杂志创刊伊始,就把"时代精神,地方特色,青年特点,民族特色"作为办刊原则,起用了解国内外文学潮流、富于探索和创新精神的年轻  相似文献   

10.
林范武 《传媒》2015,(4):48-49
目前,《新潮》《文艺》《文学界》《群像》和《昴》为日本的五大文学期刊,它们所出版的文学很大程度上引领着日本文坛.自21世纪以来,日本文学期刊始终没有走出低迷期,再加上娱乐文学期刊发行量大跌,以及电子期刊市场的冲击,文学期刊更是经营惨淡.以《ALL读物》为例,在20世纪60年代,其发行量大约在40万份,但如今却已经不足5万份,许多同类期刊甚至沦为出版社的征稿“工具”.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数字化传播方式的加快,期刊尤其是文学期刊的生存环境出现了重大变化,而文学期刊阵营里的生力军——少数民族文学期刊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挑战就有机遇,怎样在严峻的办刊环境里寻求自我突破,又如何探索  相似文献   

12.
《西部》是一家有着50多年历史的省级文学期刊,它先后有过很多名字:《新疆文艺》、《天山》、《新疆文学》、《中国西部文学》。应该说,在2000年以前,这本期刊一直是新疆惟一的省级纯文学刊物,也是新疆境内第一文学期刊,几十年来一直发挥着培养新疆本  相似文献   

13.
在文学期刊市场上,90%为纯文学期刊,其余少量为通俗文学期刊。前者在办刊理念和指导方针上,追求文学的艺术性和文学形式的创新,注重文学认识功能、教化启蒙功能的发挥,侧重对现实生活寄予理性的反思,具有较强的精英文化意识。《人民文学》、《当代》、《收获》、《十月》、《中国作家》、《小说月报》等均属此类。通俗文学期刊则追求故事性和传奇性,注重发挥刊物的审美娱乐功能。《故事会》、《今古传奇》等属此类刊物。目前我国市场上各类期刊近9000种,大众生活类期刊在抢占市场时独领风骚,高居榜首,财经类、时尚类期刊虽屈居其后,却也浩浩…  相似文献   

14.
韦泱 《出版史料》2009,(2):108-116
近年来,海派文学已形成一个研究热点。不少专著专论在谈到海派文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认为上世纪40年代上海文学期刊,为海派文学走向成熟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显著作用,功不可没。比如联华广告公司出版的《小说月报》,周瘦鹃主编的《紫罗兰》,范泉主编的《文艺春秋》等,却忽视了另一份期刊——《春秋》。我将全套《春秋》旧刊逐期翻阅一过,又与仍健在的两位《春秋》主编文宗山、沈寂前辈就刊物的旧事多次闲聊,加深了我对这本海派文学期刊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以来,大批具有民族风情的边地期刊纷纷创刊或复刊,由此一直被遮蔽的边缘文化获得了自我表述的空间,并重塑了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身份。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和消费主义文化的迅速泛滥,边地文学期刊都先后进行了市场化的探索和转型。事实上,边地文学期刊在体制化和市场化夹缝中艰难的生存困境归根于少数民族文学书写和民族文化发展在延续性和潜力上的局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回族文学》杂志所发表的作品屡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散文选刊》、《读者》等国内主流刊物选刊选载,影响力不断提升,知名度越来越高,这对于一个地处西部边陲的少数民族文学期刊而言,显然是最佳的褒奖。在选载率不断攀升的同时,《回族文学》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初,《西部》杂志又一次全面改版,与上海合作方携手并进,力图把杂志打造成华语世界里极具影响力的大型文学品牌期刊。如同上一次改版,《西部》此举再次引起疆内文学界人士和期刊界的关注。在国内文学期刊大都步履维艰、勉强维持生计的状况下,《西部》却重举文学的大旗,猛然间令人有突兀之感,细细想来它的文学回归之路正是对文学期刊定位的明确:文学期刊的定位离不开文学,文学期刊的发展只能依托文学。  相似文献   

18.
文学期刊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80年代,文学期刊是何等的辉煌,作家如雨后春笋,刊物漫山遍野。处于文化消费主角地位的文学备受读者的青睐,《人民文学》曾创下了发行量146万的显赫记录。进入90年代,文学期刊戏剧性地衰败,文学期刊的发行量江河日下,发行量的锐减使文学期刊的成本大幅上升。期刊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读者日趋减少,使得办刊经费捉襟见肘,编辑人员生存困窘。一些著名的文学期刊停办。《昆仑》、《峨嵋》不见雄姿,《漓江》“宣告断流”,文学界的优秀期刊《小说》也与读者依依惜别。大型的文学期刊相继停办,众多的中小型文学期刊也感到举步维艰,在四面楚歌声中茫然回顾。在新世纪来临之际,回顾文学期刊动荡的历史,探寻文学期刊发展的道路,也是在山穷水尽的处境中寻求一条柳暗花明的蹊径的一个尝试。一、文学期刊衰落的原因1.文化消费的多元争雄文学作为文化消费的主流受到读者的钟爱,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多元和现代化,传播媒介的多元共存使文学受到读者的冷落。文字、音像、多媒体传播方式虽各有千秋,彼此不能相互取代,但文化市场必然会出现此消彼长的情况。娱乐生活类报刊的活跃、影视传媒的发展、电脑的网络化已夺走了文学期刊的部分读...  相似文献   

19.
黄葵 《编辑学刊》2013,(3):63-67
贵州日报文艺副刊《革命军诗刊》在1941年3月至1942年8月期间,连续刊发很多作品均属于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上乘之作,且成为九叶诗派重要诗人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对《革命军诗刊》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发展的历史轨迹,具有较强的文化价值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琳 《编辑之友》1997,(5):58-61
1949年10月25日,《人民文学》创刊,茅盾出任主编,自此直至1953年6月,共主编《人民文学》44期。新中国成立初期,主编《人民文学》是茅盾众多重要社会工作中的一部分。《人民文学》是新中国第一本全国性大型文学期刊,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创立、发展建立了卓越功勋,考察其第一任主编的办刊编辑思想,有助于丰富对茅盾编辑思想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人民文学》在我国当代期刊史上及文学史上重要地位的认识,对于找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守精神文明建设阵地,促进当代期刊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