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作为人类精神文化领域中的一个部分,社会生活中任何音乐现象离不开音乐传播.音乐的传播,从口头传播的原始传播形态发展到技术传播形态,无一不是与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关联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音乐的应用范围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文章浅谈了科技的发展对音乐传播形式的进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赵岩 《文化学刊》2011,(6):60-61
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是有韵律的声音,著名作曲家的音乐作品绚丽多彩令人回味无穷,这些音乐的共鸣构成了美妙的音乐文化。学校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音乐教育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中十分重要,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的作用下弘扬。教学内容与文化相统一,在高校教育中提高大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与当今社会民族音乐文化并进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白玮 《文化学刊》2009,(4):18-21
中国音乐文化生态环境的提出借用了自然科学概念,目的在于强调音乐文化的生存状态,以及如何正确认识音乐文化的生存状况,改善并优化音乐文化的生存质量,促进并发挥音乐文化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4.
满族音乐已经与汉族音乐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音乐艺术融为一体。但正是满族音乐这种独特的境地给社会学家提供了宝贵的、广阔的研究空间。通过研究,我们可以从满族音乐与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关系中寻求一条规律性的经验,对未来中国音乐的发展乃至整个文化意识形态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5.
连宇 《文化学刊》2023,(4):166-169
文化自信是对一个国家本土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可与肯定,是对未来本土文化发展的一种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是唯一没有间断传承古代文明的国家。中国的文化自信也包括了音乐文化自信。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历史非常悠久,根基深厚、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在不同的时期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几千年来深厚的音乐文化渊源和历史底蕴,成就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6.
传统音乐对现代社会的建设有着美育和德育的积极作用,音乐的传播则是让这些传统音乐经久不息、源远流长、充满活力的原因所在,是传统音乐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洗涤之后仍然能够传承至今的源动力之一。基于此,本文将对传统音乐进行深入研究,对我国当下传统音乐的传承与传播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基于全社会的传统文化学习的背景,提出有效地传承与传播策略,希望能促进传统文化在当下社会中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由于受传统的音乐审美观念的影响和作品听赏的局限性,人们对于二十世纪以来出现的各种现代音乐感到难以理解,甚至产生排斥感.文章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出发,通过音乐美学的审美价值体验,分析现代音乐的存在价值,以期使人们对现代音乐的存在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音乐.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现代音乐期刊的研究对象是以刊载我国近现代音乐作品、音乐理论、创作作品等为内容的主要平台。中国近现代音乐期刊是引领人们关注、研究中国音乐的载体,对我国音乐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该文对近现代音乐期刊刊载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相关期刊为中国音乐理论汇总、交融、变革搭建了平台,守护中国音乐根基,对中国音乐人才培育给予支持,坚守弘扬优秀音乐文化初心,体现了中国音乐的特色,关注前沿动态,抓住发展机遇。该文通过对历史资料的解读,来审视近现代中国音乐期刊的发展体系对中国音乐发展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9.
宋洋 《文化学刊》2011,(6):35-39
中国音乐文化是由各个不同的区域音乐文化组成的,对区域音乐文化进行梳理不仅能够彰显这一区域的音乐特色、发展脉络,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好地推进这一区域音乐事业的发展,对当下和未来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实践和指导意义。本文以音乐社会学为视角,以辽宁区域内的音乐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辽宁区域音乐文化的发展特点,深度关注辽宁区域音乐作品的演变历程,从而更好地为辽宁区域音乐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
音乐的情感特质和舞蹈的“表情动作”功能,使现代音乐舞蹈剧在对《红楼梦》情感世界的揭示及其文化传播上,显示了比传统表现、传播方式更明显的优势。同时,它也对受众的文本解读程度和艺术鉴赏水平等自身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德国汉学家卫礼贤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中国与西方的戏曲、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文化习俗做了深入的考察,揭示中国文化重天人合一、戏曲和音乐艺术等蕴含和谐之美的艺术精神与民族审美特征;西方文化重天人相分及其戏曲和音乐重视听愉悦与刺激效果的写实之美,不仅具有重要的艺术、文献学、民俗学等学科价值,而且开了德国学者研究与传播中国戏曲音乐等艺术“中学西传”的先河。本文从艺术学和中西艺术史的跨文化视域出发,运用比较研究和文献解读等方法对卫礼贤《中国心灵》中记载的中国戏曲、音乐、舞蹈等艺术文化进行考释,阐发卫礼贤传播与研究中国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耿蕾 《文化学刊》2011,(1):83-87
后现代音乐思潮作为当下最前卫的艺术思潮,不仅使音乐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对当代中国大学生亦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以音乐艺术为对象,结合后现代社会理论,从对后现代音乐思潮的概念和特征的梳理中论述后现代音乐思潮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影响,提出相关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文化学刊》2011,(5):29-29
雷永强在《探索与争鸣》2011年第1期撰文指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的焦虑中把中国落后的责任归咎于传统文化,他们抛弃了自春秋以降且一直为儒家所重的乐教传统,将西方音乐理论体系直接移植过来,解构了中国传统乐教基础上所形成的价值体系,结果造成了中国现当代音乐与传统的断裂。由于割断了与传统的血脉联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历史走了一条充满血与火的战争之路。可以说,中国现代史就是一部中国现代革命战争史。在中国现代革命战争的不同阶段,革命音乐始终响彻在革命战争的上空,革命歌曲始终为革命军队和人民高唱。革命战争需要革命音乐,革命音乐在革命战争中尽展魅力。  相似文献   

15.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历久弥新。而当古老的诗词遇上现代的音乐,便诞生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古诗词艺术歌曲,这种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艺术形式,既承载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古诗词作为历史发展的积淀,作为文学艺术的璀璨明珠,自然也能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出一份力。在当今社会,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古诗词艺术歌曲,成为音乐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对此,该文将立足于古诗词艺术歌曲,探究在诗乐文化下,诗和乐的演变,解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6.
高颖 《文化学刊》2010,(3):50-53
东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其独有的"民族性格"彰显出东北地域艺术文化的特色。东北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生产在该地区的社会运行中均体现出一定的规律和特点。从东北民族民间音乐生产在该地区的运动情况入手,希望探寻出该地民族民间音乐的一些社会学规律。  相似文献   

17.
张薇 《文化学刊》2009,(3):67-69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重视非洲传统音乐的趋势有所加强,非洲音乐更加引起国际上的注意。本文通过对非洲传统音乐活动、音乐人才的培养、传统乐器、音乐特征等方面的研究,使人们更加了解非洲的传统音乐。  相似文献   

18.
方正  王亮 《文化学刊》2023,(4):22-25
常宁瑶族民歌是我国民歌文化重要的艺术瑰宝之一,不仅题材、内容繁多,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在特殊的地理背景与人文关怀中,常宁瑶族民歌呈现出其独特的个性,成为瑶族民歌文化中独秀的一支。通过对常宁瑶族民歌的活态生存土壤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它的形成固然与民风民俗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归根结底是地理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研究音乐审美体验与音乐教学方法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更加明确音乐审美体验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而音乐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实现音乐审美体验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翻译表面上是一种语言转换活动,而其内在规律在于人脑的思维,思维活动的规律及其内容制约着翻译全过程。英语音乐文献翻译作为翻译学的一个分支,对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促进我国音乐事业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