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水浒传》中作者施耐庵描绘了许多女性人物,对后世女性人物的塑造影响重大。学界对其中的女性形象就一直在持续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从探析《水浒传》中女性人物的塑造方法入手,通过对《水浒传》女性人物的塑造意义、《水浒传》女性形象塑造水平的提升等内容上进行叙述,对作者女性观的进步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与《红楼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金瓶梅》与《红楼梦》作比较研究:从题材选择看,两部书的表现内容均为:描写家庭日常生活;把妇女作为主要描写对象。但《红楼梦》选取的封建家庭更具典型意义,塑造的女性形象更具典型性。从人物塑造看,《金瓶梅》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主要有:通过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描写室内陈设,陪衬或反衬人物性格。《红楼梦》对此一一借鉴,而且更为摇曳多姿,各臻其妙。从语言运用看,《金瓶梅》的语言风格对《红楼梦》有很大影响;《红楼梦》吸取《金瓶梅》优点,形成自己独有的语言特色,语言艺术超过《金瓶梅》。结论:《金瓶梅》对《红楼梦》影响巨大,《红楼梦》对《金瓶梅》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3.
徐一博 《文教资料》2012,(21):53-55
本文主要对比《龙门客栈》、《新龙门客栈》、《龙门飞甲》三部影片,分析了其中的主要人物的性格变化,包括剧中的正面人物、反面人物及女性形象的性格变化,同时还分析了影响这些人物塑造,导致其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时期的两部历史著作,记录了两个时代的不同人物和事件,表现了两个时代的不同风貌。本文从两部著作中选择女性形象这个角度作切入点,分析这两部著作人物塑造方法之不同。左传纪女性人物事迹分散于各个篇章比较零散,战国策则开始有集中写一位女性人物的篇章。左传纪人笼统朦胧不具体形象,而战国策开始有生动的外貌描写。此外战国策还善于运用比较烘托等侧面描写的方法突出人物,体现了我国史传文学在人物塑造技巧上的日益成熟,从而成为后世小说之滥觞。  相似文献   

5.
从蒲松龄塑造《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时运用到的"双美"描写技法出发,探究《香玉》篇对于曹雪芹《石头记》创作的影响。涉及小说的人物、情节、地点、诗文等等。  相似文献   

6.
《儒林外史》在刻画男性士子形象的同时,塑造了不少女性形象,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本文试从人物身份、行为方式和观念等方面把书中的女性分为四类:母亲形象、妻妥形象、妓女形象和“才女”形象,并结合当时的社会思潮,从传统文化和女性自身独特心理等角度对她们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几类女性形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不可否认,传统的女性形象基本上都是男性作家依照男性的标准来进行塑造的,这样的塑造必定会具有一定的性别偏见和误解。基于此,倘若从女性作家的作品来对女性形象进行分析,那么势必对解读女性主义思想具有重大意义。《飘》作为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一生中唯一的作品,通过成功塑造了一位勇敢、乐观的女强人形象,完美诠释了自己心中的女性主义。因此,重点对《飘》中女性人物的价值观以及对待家庭、爱情、婚姻的态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以此来解读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中的女性多取材于社会底层,地位极其低下。而当我们聚焦《水浒传》里的女性,会发现里面几乎没有完美的女性形象,作品里有作者及社会对女性的无视甚至仇视。作品虽然在审美倾向上对女性的形象显得落后了些,但是里面塑造的几位女性形象却让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对《水浒传》女性人物分析,我们可以将其中的主要人物分为三类来分析:以潘金莲为代表的女性外貌美丽非凡,但心肠歹毒,谋算过人,下场悲惨;而以扈三娘等为代表的梁山女英雄则外貌丑陋,但不失英雄气概;以王婆为代表的老妇则是贪恶。  相似文献   

9.
杨潮观在《吟风阁杂剧》中塑造了众多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在这些人物身上,既有其亲身经历的缩影,也体现了他的儒、道思想,作者将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批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0.
余华是著名的中国当代作家,其作品多以细腻的描述刻画丰富的人物形象。《活着》以小人物福贵的视角,诉说了中国从现代走向当代一段时期的变化以及整个家庭命运的更迭。本文拟从聪慧明理的顾家女性、历经苦难的坚韧女性、活着之上的抗争女性三个方面来探讨余华小说《活着》中的女性形象,旨在借助家珍、凤霞等鲜活的女性人物,揭示余华作为男性作家如何在作品中塑造女性的多面性格及其形象背后的多重意蕴,以此更好地关照余华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相似文献   

11.
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是远古神话及宗教文化传统的折射,有着深厚基督情怀的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的人物长廊里塑造了一系列生动曲女性形象。通过从神话原型批评角度去讨论呈现出夏娃原型的中心人物娜塔莎,在两者形成的对应关系中体会该作品的特有意义,以此观照托尔斯泰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以及女性形象模塑中男权文化对女性世界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2.
《飘》是美国小说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一部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巨作。小说主要描绘了女主人公斯嘉丽的真实情感,成功塑造了一个鲜明、清晰而又独特的人物形象。本文主要从爱情、事业两方面分析斯嘉丽的女性形象,探究人物积极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西厢记》作为元杂剧的代表作之一,塑造了崔莺莺、老夫人、红娘三个光彩照人、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虽然形象各不相同,但她们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人物的生活,具有封建时代女性的共性和真善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契诃夫将俄国各个阶级的矛盾压缩到《樱桃园》中,剧中每个人物的发展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展现世纪之交的暗涌。《樱桃园》中的女性角色在剧本中展现与世纪之交背景相符合的人物特质,与樱桃园一起见证旧的时代的谢幕,新的时代的到来。从剧中的女性形象入手,分析她们与《樱桃园》的主题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形象塑造背后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5.
英国的《简爱》和中国的《雷雨》都塑造了特色鲜明的女性形象。两部作品中花大量笔墨对女性人物进行了细腻刻画,不同国度的简爱和蘩漪都是敢于反抗命运的女性代表,但结局却大不相同。本文就简爱和蘩漪的形象进行对比,并揭示造成其不同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文学史中一部继往开来的伟大著作,它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形式,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传记文学的开山之作。《史记》中成功地描写了众多形象鲜明的社会下层人物,诸如刺客形象、商贾形象、女性形象、医者形象等,研究这些下层人物形象,有助于认识《史记》的伟大价值,了解《史记》所反映出的社会状况。《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具有多样性,对后代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晓云《绿野之城》中的小说,塑造了性格鲜明、生动形象的现代女性群像,她们强烈的女性意识与传统的女性形象迥然不同.本文以这些女性人物为研析对象,从强烈的生命主体性、对自身潜力的不断挖掘、对理想生活的不懈追寻和对现代社会病相的深切体悟与无力对抗等方面,对其中的现代女性意识进行解读,以探析《绿野之城》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男性形象,女性形象却为数不多。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作者的态度也多是轻视乃至蔑视。从女性形象的丑化性塑造入手,探究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余启明 《文教资料》2005,(25):29-30
冯梦龙编撰的《三言》,塑造了众多的女性人物。其中不仅有敢于打破封建传统贞节观,大胆、主动追求自己婚姻幸福的女子,也有许多才情智能俱佳的女性形象,同时,更塑造了一批为争取独立个性人格而不屈斗争的女性。这不仅对后世女性文学形象的塑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女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反映出冯梦龙的平等女性观。  相似文献   

20.
《围城》在塑造鲍小姐的形象时延续的是传统男权文化既消费女性欲望又鄙视女性欲望的思路。在塑造苏文纨、孙柔嘉等形象时,隐含作者又放任笔下的人物,对主动追求爱情的女性提出种种不公平的指控,并运用作者和叙述者的权威剥夺这些女性为自己辩护的权利。《围城》的男性偏见由于与作品的现代主义思想交织在一起,尤其富有遮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