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时序知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件顺序性的知觉。当前关于时序知觉的认知机制有两种观点,中枢计时机制认为存在一个共同的中枢加工器对不同刺激所包含的时序信息进行加工,主要包括一般阈限模型和两阶段模型;而特定特征机制则认为时序知觉取决于具体的感觉通道和刺激属性。时序知觉涉及颞-顶区、额叶、基底神经节和小脑等脑区,这也为时序知觉的中枢计时机制提供了一定的支持。时序知觉的认知机制与神经基础还有不少重要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2.
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在存储容量模型、加工时间模型和变化/分割模型等国外时间认知理论模型研究的基础上,黄希庭等分别从短时距、长时距和时间知觉阈限等方面,采用模糊统计、多因素设计等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类的时间认知不但存在分段性,而且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结合神经心理学的研究结果,黄希庭等提出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的理论构想,并指出今后时间认知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熊桢 《家教世界》2022,(4):14-15
孩子拖拉磨蹭,是很多家长经常遇到的问题,这背后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呢? 认知类原因 时间知觉是幼儿时期认知发展中感知觉的一个重要内容.时间知觉的发展,包括对时间顺序、时间长度、时间点等概念的理解,以及逐渐学会估算时间等能力.和空间知觉一样,时间知觉是智力的一个部分,也是常常被家长忽略的部分.  相似文献   

4.
采用听觉通道下的时段比较和时段复制的实验,比较了盲生和明眼学生在时距知觉上的表现.结果表明:(1)在短时距知觉上,盲生比明眼学生略有优势.在较长时距知觉上,盲生和明眼学生无显著差异.(2)在随时距的变化而出现的时间知觉的变化上,盲生与明眼生的变化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5.
时间知觉的脑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时间知觉的脑机制的研究结果出现了定位论和非定位论的研究趋向。支持定位论的证据主要集中在小脑高级功能区运动计时特异化作用及基底神经节分泌的多巴胺对时间知觉的作用;支持非定位论的证据主要集中在脑损伤、脑成像研究中关于多个脑区整合作用机制以及多种神经递质在计时中的作用。上述两种趋向是基于时距长短不同所致,比如对秒以下计时加工的部位在小脑高级功能区,而加工1秒及以上的时距则涉及多个脑区及神经递质的整合作用。时间知觉之脑机制研究正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6.
音乐时间知觉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音乐时间知觉研究领域内的最新进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音乐中时间模式的知觉,主要对节奏等时间模式的形成机制和编码方式进行探讨;(2)音乐中时间模式的操作(即计时),主要讨论音乐中普遍存在的计时偏差的含义及其理论解释;(3)音乐时间模式中知觉和操作的联结,即知觉和操作的交互影响;(4)内隐知识和内隐学习在音乐时间知觉中的作用。展望该领域今后研究的方向,可以认为,对内隐的无意识成分在音乐时间知觉中作用的进一步探讨为该领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等待时间知觉,即人们在等待过程中对等待时间长短的主观知觉,并作为一种心理体验影响人们的行为。本研究结合心理定势理论、时间知觉的标量计时理论,采用时距估计范式探讨了不同启动条件对决策的影响以及等待时间知觉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也即,在等待的过程中,人们的等待时间知觉在时间启动和金钱启动条件下存在何种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内部机制是否可以通过标量计时理论中开关的闭合程度(也即对时间相关信息的关注程度)进行解释,以及时间与金钱的相互转换是否遵循心理定势理论。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启动条件(时间/金钱)对决策行为没有显著影响;不同被试类型对决策行为影响差异显著,既有钱又有闲的被试更倾向于进行时间优先的决策;启动条件与被试类型交互作用显著。等待时间知觉在不同启动条件下对决策影响的中介作用显著,在不同被试类型条件下中介作用不显著。本研究将时间知觉与决策理论相结合,拓宽了相关研究领域,同时也为从时间知觉角度减少非理性决策行为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时间知觉阈限并非单个概念,而是依赖于不同判断标准在不同时间经验问的分层级的门槛,并可能对应着不同时距范围内时间信息加工的不同机制。研究用分视野呈现技术考察了大脑两半球在三种不同反应标准下测定的短时距刺激时间知觉阈限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三种反应标准和不同呈现方位条件下,极限法测定的时间知觉阈限存在显著差异,二因素的交互作用不显著;(2)就时间知觉阈限而言,左半球存在着时间信息加工上的相对优势;(3)“同时-非同时”的阈限最低,其次是“连续-分离”的阈限,最后是“先后顺序”的阈限。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家对时间认知的脑机制提出了三种基本的模型假设:特异化计时模型、分布网络计时模型和局部任务依赖的计时模型。本研究中三个实验分别在视觉、听觉和触觉通道,要求被试完成时间任务和非时间任务(颜色、音调和位置),同时记录错误率、反应时和事件相关电位(ERP)数据。探讨了不同感觉通道内时间知觉的进程以及源定位,检验以上三种基本的模型假设。ERP分析发现,不同通道时间任务与非时间任务诱发ERP的差异开始显著的时间点不一致,但视觉、听觉分离点与各自关联负变化(CNV)的始潜时接近,触觉分离点与CNV开始负走向的起始点接近。源定位分析发现,视觉、听觉和触觉时间知觉均激活了额叶、顶叶的部分区域,此外视觉时间知觉还激活了枕叶部分区域,听觉时间知觉还激活了颞叶部分区域。以上的结果提示,CNV可以作为反映不同通道时间知觉过程的指标。三种基本的模型均只能解释本研究的部分结果,时间知觉双加工模型可以对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已有研究发现计时训练能够提高时间知觉能力。本研究采用时间两分法任务对1秒以上及以下两种范围的时间知觉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秒以下的短时距任务中,音乐组被试的主观相等点和韦伯率显著小于控制组被试,差别阈限没有表现出差异;在1秒以上的长时距任务中,两组被试仅在韦伯率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主观相等点和差别阈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触觉时序知觉的手臂交叉效应是指在触觉时序判断任务中,与手臂不交叉条件相比较,当被试两手臂跨身体中线交叉时触觉时序判断的表现显著下降。空间参考系、个体的性别和利手、视觉信息和视觉经验等是影响手臂交叉效应的主要因素,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试图对这种现象作出解释。通过这种有趣的现象了解人类的触觉知觉特征,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类工效学领域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触觉时序知觉手臂交叉效应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从时间知觉到时间心理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是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进步和研究视野的不断扩大,研究的领域逐渐拓展,逐步走向多方法多取向的、全面综合的研究。在早期的时间知觉阶段,研究了刺激的时间特性的影响;在时间认知阶段,研究了个体的认知因素的影响;在时间心理学阶段,研究了个体的人格特征的影响。我国时间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是起步较晚,但进展较快。在时间知觉阶段,我国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到了时间心理学阶段,我国的研究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  相似文献   

13.
超市拥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有助于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在儿童的认知发展中,感知觉占据着主导地位.文章从感知觉的角度探讨超市中教育资源的利用价值:家长利用超市资源促进儿童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时间知觉、深度知觉等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知觉是人类生存本能的心理和生理反应,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认识.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赤峰市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运动知觉能力特点进行研究.体育专业大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知觉数据检验结果表明,在综合知觉、深度知觉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肘关节动觉方位知觉、时间知觉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知觉能力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  相似文献   

15.
时间认知的理论模型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时间知觉的标量计时模型、注意能量模型、变化模型以及时间记忆的重构理论、距离理论和顺序标码理论都试图对时间经验做出理论的阐释,每一理论都能对部分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做出解释,但都不够完善。有鉴于此,并在系统的实证研究基础上,黄希庭等提出了时间分段综合模型,认为人类的时间认知不但存在分段性,而且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时间分段综合模型是时间认知的主流,未来的时间认知研究应该以此为指针,综合多种因素才能对其做出科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时距认知的年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龄是影响时距认知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时间认知的信息加工模型。通过对时距估计和时距辨别两种任务条件下的有关年龄差异研究的回顾,发现虽然相关的研究结果没有确定的结论。但年老被试在时距加工的准确性和变异性上与年轻被试存在显著的差异。由于研究中所采用的时距长度、任务不同,内部时钟频率、注意和记忆都可能导致时距认知上的年龄差异。现代脑成像技术可为研究时距认知年龄差异的机制提供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体验认知认为在概念思维过程中,人们的感觉运动经验发挥着重要作用,概念思维是由具体的感知觉运动信息的表征所构成。实验表明被试在对表示温度的词语(冷、热)进行的时距判断过程中,被试倾向于高估表示“热”的词语呈现时间和低估表示“冷”的词语呈现时间。这表明被试可能通过对相同或类似的环境和活动状态所进行的心理模拟,导致内部时钟频率的变化,从而产生了主客观时距的估计偏差。因此体验认知对时间知觉过程确实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模拟网络学习实验,探讨网络学习过程中状态元认知对学习析认知负荷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状态元认知主要是通过知觉和认知策略两个维度来对认知负荷产生影响.其中知觉主要对心理努力、注视时间、瞳孔直径和主任务正确率产生显著的影响:认知策略主要对心理努力和瞳孔直径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感知觉机制、记忆机制、思维机制和注意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认知学习机制的主要内容。本文在认知心理学有关理论的基础上,探究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认知学习机制,并据此探索了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实际实验教学过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指令与时序级的LSI功能测试与仿真模型的原理,根据仿真库模型实现对LSI的功能测试。主要包括外部模型、内部驱动模型、时序模型、功能模型等测试模型,测试结果通过静态功能、时序、波形等方法进行逻辑综合。系统可以实现电平测试、时序测试、指令测试等测试方法,达到对不同芯片的功能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