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严玲 《采.写.编》2023,(3):136-138
随着网络技术与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出版业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商业形态——数字出版。数字出版的兴起,使我国出版业的商业模式更加多样化,但也给传统出版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面对快速发展的数字化出版所带来的新的挑战与机会,实现与数字出版的双赢发展,对于传统出版界来说显得十分必要。本文探讨了数字出版业对传统出版业的影响,以及如何推动传统出版业的可持续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出版业内人员普遍承认两个事实:第一,教材教辅是我国出版业的根基和支撑;第二,数字出版是出版业的未来。把二者结合起来看,教材教辅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发展对我国出版业发展会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我国的教材教辅出版业当中,中小学教辅行业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以其作为教材教辅在数字出版领域发展的分析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鉴于辛亥民族民主革命的失败,一部分思想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要解决中国问题,须将改造国民思想作为突破口,高举科学和民主旗帜的新文化运动由此而兴起.<新青年>的出版无疑是第一声号角.自此现代出版业站在商业和文化立场上,支持新文化运动,尝试新出版领域,并在市场的热烈响应下,很快发展成为出版主潮.新文化催生了新出版,新出版又推动了新文化,两者相互促进,共建了出版和文化的又一新时代.  相似文献   

4.
相比西方出版业,我国现代出版的发展并不成熟,更谈不到完善。可以说,我国传统出版产业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发展体系与框架。虽然,数字出版给了我国与国外出版业一个相同的起跑线,但出版产业与出版文化的固有差距依然会  相似文献   

5.
在出版业市场专业化的大潮中,美国出版市场出现了明显的信息板块化的趋势.继医药信息出版领域崛起之后,教育类出版市场为位居第二的专业化大市场;前者占据美国2009年GDP比例的15%,后者2009年全年出版业市场收入估计达到8700亿美元,占美国今年GDP总额比例的6.1%.这将进一步推动媒体集团的专业化步伐,媒体使尽浑身解数力争占有这块巨大的市场,值得业内人士关注.  相似文献   

6.
王东临 《电子出版》2002,(10):U002-U003
迄今为止,我国出版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两次技术革命:第一次是激光照排技术的出现,第二次是全息数字化技术的出现。 激光照排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印刷出版的效率,从此摆脱了沿袭一千多年的DOUBL E_QUOTATION铅与火″的出版方式,使中国的印刷出版行业一举赶上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最初的现代出版业基本是由传教士们发展起来的。出于传教的需要,他们在中国设立出版机构,出版书籍,创办杂志和报纸。这些出版活动在带来先进的印刷机械设备和出版理念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出版技术的革新和现代出版业的形成,并且在不自觉中培养了中国新一代出版家,从而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营出版业的诞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出版业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竞合格局,在传统出版业与数字出版相关的新的业态环境中,传统出版业与数字出版之间,通过自组织等方式形成的协同关系推动了出版业的向前发展.本文利用自然科学的协同论原理初步论证了传统出版业与数字出版业的关系和协同模式,以期促进横断科学方法论研究出版传播和社会管理的学术工作.  相似文献   

9.
出版经纪与出版经纪人是在我国出版业近年来发展、变革过程中产生的新生事物.虽然在西方出版业发达的国家出版经纪早已成为出版行业运作的一种比较稳定的、有着相应规范规制的机制,但在我国,由于出版业立法的滞后及出版业大变革带来的出版市场结构的复杂性,使得如何从法律的角度来认识出版经纪这一推动出版市场的繁荣、发展的机制显得有些无所适从.本文拟从法学的视角简要分析出版经纪机制,力图从一种规范的角度来认识这一新生事物.  相似文献   

10.
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鸟之两翼车之双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是相对而言的.毫无疑问,出版业因为出现了网络出版的事实和概念,然后才有了传统出版的概括和俗称.在网络神话迭出和向知识经济转型时期,我们正在逐步被网络思维同化,接受网络思维模式,而在谈到现代出版业的结构和格局及其走向时,有简单地把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绝对对立起来,简单地将网络出版视为对传统出版的挑战与终结的倾向,忽视了它们的优势互补与长期共存.其实网络出版作为出版业在高科技感召和介入下缔构的新生形态,就如同工业经济时代并没有终结农业生产、知识经济时代并没有终结工业生产一样,网络出版对传统出版的挑战与冲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终结,它们在现代出版的百花园将优势互补、长期共存,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而缺一不可,共同支撑现代出版的大厦.  相似文献   

11.
肖洋  谢红焰 《出版科学》2012,20(3):68-71
数字时代背景下出版产学研协作,关系到出版教育的人才培养、出版行业新技术研发与应用、出版信息与资源共享,也是加快推动我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剖析出版产学研协作的动因、主要模式,揭示产学研协作存在的共性问题,并简要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新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产业的产业关联度与融合性越来越强.本文以"角川商法"为切入点,以影视、档案与出版业的互动共享机制为例,分析影视、档案和出版业互动共享的模式、机制,研究"影视-档案-出版"文化产业价值链的构成,并针对目前"影视-档案-出版"产业价值链中出现的问题,认为应从完善档案资源创意开发路径、成立关联产业中心联盟两方面入手,逐步完善、提升文化产业价值链的构建方式.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e issues currently facing the book publishing industry are profound and the resolution of these issues will ultimately affect how the industry is defined in the futu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that the industry faces is the emergence of a whole range of new media which have created important managerial tensions within the book publishing firms. These tensions include defining what a book is in light of the multi‐dimensional content available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odes of delivery; whether to remain focused on producing great content or become a more technologically oriented company; and the best organizational approach. While these tensions may be viewed as creating turmoil, they have been catalysts of change and are creating opportunities that will ultimately enable the industry to regenerate its businesses, reach a new generation of readers, and create an environment that is more conducive to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4.
出版业正处于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相互结合、相互交叉和相互促进的转型期,出版业技术层面的变化导致出版业在内涵、外延、组织形式、出版流程、盈利模式等层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出版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依据投入产出表,从上下游产业间需求与供给关系的角度研究我国出版业产业链的延伸以及新业态的形成机理,认为出版业向下游制造业延伸既有利于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也能扩大出版业需求,促进出版业发展;而建立与载体和渠道相一致的商业模式,是促进新业态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论知识经济与编辑出版产业的互动发展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在指出编辑出版业是当前知识经济研究中被忽视的产业之后,从构成知识经济的三要素是知识创新、知识传播、知识应用的角度,论述了编辑出版业是知识经济链条上的重要环节,并从编辑出版业的存储、导向、优化和组织等社会功能的角度,论述了编辑出版业是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又从社会发展趋势和行业性质两个方面论述了知识经济是编辑出版业继续发展的前提,指出知识经济时代为编辑出版业的继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从而得出知识经济与编辑出版产业互动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This is the only English language summary report on the major and rapid developments that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a’s book publishing industry during 2010. The key companies and individuals who have been the change agents are presented in context of the developments in traditional and digital book publishing. The transition to capital investment and shares sold in the major Chinese stock markets is described including specific examples of this completely new business practice. The further dramatic growth of the mobile phone market with related information delivery for publishers is presented with financial data for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trends for the installed base. The new roles of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for Press and Publications (GAPP) is described in relation to the reorganization of smaller publishing companies into groups with outside capital investments. Also, the role of GAPP in relation to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copyright for digital and electronic publishing is covered. Very interesting is the emergence of three major players in e-commerce selling both consumer products and books as a form of online department stores. Finally, the emergence of Chinese language publishing as a regional language including the mainland China, Hong Kong and Taiwan is a welcome new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7.
刘明寿 《编辑学报》2009,21(6):471-473
探讨界定科技期刊出版产业链的概念,阐述科技期刊出版产业链整合的作用,分析困扰我国科技期刊出版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我国科技期刊出版产业链整合的原则和资源整合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荷兰科技期刊运行机制和发展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荷兰科技期刊出版业的特点,从宏观管理、法律制度和经济制度三方面分析荷兰出版业的社会发展环境,透视荷兰出版业高度发达的成因,指出,荷兰之所以成为世界出版业大国之一,不在于国家采取了什么支持手段和法律规定,而在于荷兰本身有着促使其出版业不断成长的历史渊源,有着雄厚的科研实力作背景,有着荷兰以世界通用语言英语进行科技出版的策略,同时更有着符合市场规律的商业化出版体系。  相似文献   

19.
史征 《出版科学》2012,20(2):49-53
出版业集聚化发展是迅速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途径,出版集团是我国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集团具有聚集经济性和良好的学习效应,使得集团内各出版发行机构的长期平均成本不断降低,成本节约效应显著;集团是包括产业政策在内的各项政策的集聚地,具备相对完善的公共平台等支撑条件,使得集团内出版发行机构获得比集团外企业更多的收益,两者的共同效应导致集团内的出版发行机构无论是在成本还是收益上都对集团外企业形成相对优势,产生类似于产业集群剩余的出版集团"集团剩余"。这也是出版集团形成、维系和发展的直接经济驱动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探析新时代我国出版产业政策优化路径,促进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章从政策科学的理论视角出发,结合我国出版产业的特殊性,在政策工具选择的综合模型基础之上,构建与我国出版产业发展相配适的国家能力和政策子系统复杂程度相互博弈的政策工具选择模型,并据此分析新时代我国出版产业政策环境的突出变化,主要表现在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国家执行能力显著增强、产业规模迅猛增长、主体构成更加多元、细分市场不断拓展,指出未来我国出版产业的政策制定应继续在体制机制创新、文化引导以及与高新技术深度融合等方面持续发挥作用,从而推动实现新时代出版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